蒂希
元宵,原意為“上元節之夜”。正月十五,主要活動是晚上看燈賞月。後來,這個節日的名稱也演變成了“元宵節”。正月十五要過元宵節,從除夕開始會達到高潮。元宵節的晚上,大街小巷張燈結彩。人們喜歡猜燈謎和吃元宵,這是幾代人以來的習俗。
今天是元宵節。父母帶我去順輝廣場看元宵節。來到廣場,首先看到的是壹個大龍燈,大龍燈左右兩邊的樹上掛著上百個紅燈籠。正前方是壹個大舞臺,市文廣局的演員正在表演壹出傳統劇目——越劇《虎王搶親》。雖然下著雨,但很多人又去看戲了,觀眾看得入迷。演員們非常投入,表演非常精彩。最後,該劇在觀眾的歡呼和掌聲中結束,但觀眾久久不肯離去。
我們正在回家的路上,我們擡頭看到許多孔明燈籠在空中慢慢升起...啊!多麽難忘的元宵節啊...
偏激
盼星星盼月亮,今天,終於盼到了壹年壹度的元宵節。
不,我在吃又甜又香的元宵!輕輕咬壹口元宵圓圓胖胖的“身體”,裏面甜甜的豆沙和花生就流進了我的嘴裏。突然,那種鮮甜的味道會融化在我的嘴裏,我無法用語言來形容。到現在,我的嘴裏還有淡淡的香味。吃完元宵節,我和爸媽手拉手上街看煙花。當他們遇到鄰居和熟人時,他們都微笑著互相說祝福的語言:“新年快樂。”我很高興看到夜空中綻放的五彩繽紛的煙花。
哇!這煙花真漂亮!哇!這個鞭炮很響!只見夜空中五彩繽紛的煙花,有的像壹只小鳥,仿佛在說:“妳看,我多幸福!”“有些煙花像小女孩的手帕壹樣在空中飛舞;其他的就像夜空中盛開的花朵,真的很奇妙。
有的孩子拿起兔子燈籠,在人群中跑來跑去;也有孩子擡頭欣賞天空中五顏六色的煙花...我喜歡元宵節!因為它讓我們悠久而深遠的中華文化在歡快的煙花爆竹中得以傳承。
提索
既然過了15,那就壹定要熱鬧繁華!聽:咚咚咚董強董強...鼓聲不斷。
妳看,有龍燈,踩高蹺,劃旱船,獅子滾繡球等等。街上熙熙攘攘,摩肩接踵,擠滿了人。沒有,我拉著奶奶的手,夾在人群裏,歡天喜地的往前擠,踮起腳尖,伸長脖子看。現在大姑娘大男孩踩高蹺也不奇怪,但其中也有五六歲的孩子。妳覺得奇怪嗎?他們戴著頭飾,穿著長裙,踩著高蹺走來走去。壹個耳朵上掛著紅辣椒,手裏拿著大煙桿的“老婆婆”逗得圍觀者哈哈大笑。
“太美了”,讓人不禁贊嘆。是的,各種各樣的燈籠掛滿了大街小巷,有紅色的五角星,各種各樣的宮燈,大大小小的花籃燈。活潑的小狗燈,可愛的熊貓燈,紅花綠葉的荷花燈,細細的玉米燈。還有各種故事的巨幅模型,比如西遊記,八仙過海...也有很多大超市別出心裁。路邊的小樹上,掛滿了剪紙桃花、梨花、梅花,周圍掛著壹串串彩色的小燈。從遠處看,它們五顏六色。多麽燈紅酒綠的世界啊!
從小到大第壹次看到的最開心最喜慶的元宵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