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農村養壹頭豬要壹年。直到春節,大的才被殺,吃肉。這是正常的成長過程。殺壹頭豬需要很長時間,所以我們不能每天都吃肉。
現在不同了。中國有10億人每天吃肉。這是個大問題。怎麽解決?讓豬長得快,所以我們發明了很多飼料。豬吃了,兩個月就長大了。這飼料裏有什麽,想壹想就知道了,能猜到豬肉裏還剩多少。這不僅是我們國家的事,國外也是。它是全球性的。據國外學者統計,目前用在牲畜身上的藥物有2700多種,包括激素和抗生素。這些藥物保證動物能夠快速安全的成長,長胖,有更多的肉。但是,妳想想,我們最後都吃了這些東西。
除了家畜,其他肉類也是這樣,比如養蝦。其實這個蝦不安全。我們知道現在蝦池養蝦,飼養員不斷往裏面撒激素,這樣蝦兩個星期就長得很大了。之前說過,我壹個兄弟的老婆得了乳腺癌,我問她喜歡吃什麽。結果她很喜歡吃蝦,壹次能吃兩盤。裏面有大量的雌激素。我們
大家都說海參對身體好,但是現在也養了。為了清除水池中的水生植物,需要向其中噴灑藥物。海參不吸收這些藥物嗎?還有螃蟹,大閘蟹,以前秋天是黃色的。後來發現現在隨時都是黃的。我媽曾經買過螃蟹,說是黃的。我恍然大悟,這個季節怎麽會黃?我肯定用了激素。後來壹問是真的,我就堅決不讓我媽再買了。於是有人說:第壹個吃螃蟹的人不勇敢,現在敢吃螃蟹的人真勇敢!
朋友壹直問,妳家孩子怎麽這麽早就長大了?牛奶和奶制品中的雌激素!
激素會導致什麽?以前美國提倡更年期女性補充雌激素和口服,後來就不這麽做了。為什麽?這個做法停止了,因為發現腫瘤患病率上來了,本來有個研究是跟補充雌激素有關的。
熟肉更是讓人摸不著頭腦。壹般煮肉的時候會加入嫩肉粉,比如烤牛肉。現在我們會發現這些牛肉越來越嫩。以前咬不動的牛肉怎麽在嘴裏變得即食?壹位餐館老板說:自從開了餐館,我就不敢吃烤牛肉串了。因為這些肉都是嫩肉粉做的,妳想,如果妳能把牛肉腐蝕成這樣,吃到肚子裏,妳的胃不會被腐蝕嗎?老板是對的。裏脊肉粉含有壹些溶解肉類蛋白質纖維的物質。這些物質也在人體消化道中發揮作用。我們的胃整天被它腐蝕,後果可想而知。
還有,有些肉加工後會變得很紅。為什麽?這是因為裏面加了很多亞硝酸鹽,可以讓肉變紅。它的具體作用是使肉不腐爛,可以多賣幾天,但這種亞硝酸鹽可以轉化為亞硝胺,可致癌。
壹般做香腸的時候,國家都有添加亞硝酸鹽的標準,但是小商販自己煮的話,就沒有標準了。為了多存放幾天,他們就敢多加。經常看著賣熟食的大鍋,肉都是紅色的,心想,天哪,裏面放了多少亞硝酸鹽。
這些問題想多了,就會覺得現在的肉其實和以前的肉不壹樣了,人為添加的東西太多了。雖然肉類產量這麽大,我們都買得起,但是價格也高,這裏面有很大的風險。
我認為這是政府的兩難選擇。壹方面老百姓想吃肉,全國都想吃肉。如果我們每年養壹頭豬,所有人都會大叫。為什麽不能吃肉?但是如果現在這樣吃,以後會有很多問題,惡性腫瘤的發病率會增加。這是政府不能說的。政府會號召大家不吃肉嗎?所以,還是清醒壹點,少吃肉保護自己吧。
蔬菜雖然有農藥等問題,但比肉少多了。壹般農藥會隨著時間的推移失去藥性,而且很多蔬菜都很便宜,不值得放太多農藥,所以大白菜、蘿蔔等比較安全。
素食還有另壹個考慮,保護我們的生活環境。
這裏有壹些引用的材料,妳可以看看:
肉類的消費量在十年間翻了壹番,從1988增加到1998,達到人均46公斤。從65438年到0998年,中國的肉類消費水平是發展中國家的近兩倍。從生態學的角度,從可持續發展的更深遠的眼光來看,這對於6543.8+0.2億多人口的中國來說,是壹場災難。
肉類消費的增加大大增加了對食物的需求。這給原本就貧乏的土地資源帶來了巨大的壓力。雖然我們為中國用不到世界8%的耕地養活了世界22%的人口而自豪,但我們不應該忘記土地資源的成本。
為了提高產量,大量施用和濫用化肥,導致土壤結構破壞,水土流失更加嚴重。近年來,這造成了減產和虧損,從長遠來看,化肥的大量使用對生態環境的破壞更是無法估量。(據1995統計,我國每公頃化肥用量為261 kg,居世界第壹)。
對肉類和奶制品需求的激增導致草原過度放牧,從而導致草原荒漠化。所以產生了連鎖反應,牲畜必須用糧食餵養,使得對糧食的需求大大增加。1990中,飼用谷物占總谷物的20%(1970中僅為8%),1999中接近40%。
據統計,中國每個公民壹年增加1斤豬肉,就需要增加250萬噸糧食。也就是說,即使654380+0.2億人的飲食習慣稍有改變,也會產生很大的影響。如果中國和印度消費蛋白質(牲畜、牛肉、養殖魚),而美國目前的水平需要糧食,那麽世界糧食產量肯定是現在的五倍。
我國過度放牧造成土地退化6543.8+0.3億畝,同時也破壞了水源涵養功能,導致流域生態嚴重失衡。由於在星河過度放牧,下遊的額濟納沙漠綠洲將在30年後變成不毛之地,融入廣袤的沙漠。1.5萬牧民將成為“生態難民”再次遷徙,數百裏防線將失去唯壹的綠洲支撐點。盡管如此,由於肉類食品需求增加的刺激,這些草原上飼養的牲畜數量仍在逐年增加。
這些解釋都是很有力的,因為為了吃肉,我們會用糧食來餵動物,這是我們要付出很大代價才能在中國種植的,因為我們國家資源有限,所以整天涮羊肉的朋友要節制。
肉類、奶制品、牛奶會帶來不吉利和負能量。
誰都知道忘恩負義很難。肉裏面充滿了動物痛苦的氣息。不要抱怨自己的病從何而來,也不要抱怨運氣不好。吃這樣的食物就像是忘恩負義。我們不會感覺良好,我們的意識能量變得很低。吃肉避免不了疼痛的感覺。即使我們試圖忽略它,它仍然會以某種形式傷害我們,如疾病、麻煩、精神疲憊或精神不健康。
現在的牛不能自由的馱著牛郎,在野外行走吃草;小雞沒有在院子裏嬉戲。他們吃了壹輩子苦,在畜牧場(現在的牛奶生產過程)長大。現在,為了利潤和工業化,畜牧場采用的方法是殘酷和不人道的。以前我們認為動物壹生中最可怕的事情就是被宰殺,而現在,它的生活是痛苦的。就像壹個無可救藥的癌癥晚期病人,痛苦地死去。人可以選擇安樂死,也可以使用麻醉劑來減輕痛苦,而這些動物除了痛苦地死去,別無選擇!
看國外的素食資料,我看到壹些不同的角度。有壹份澳大利亞的資料,他們非常詳細地記錄了雞的生活。最後證明雞是壹種什麽動物,它們有家的感覺,它們有自己的人格特征,它們是活生生的生命,它們和我們壹樣生活在自然的生命中,所以吃雞是殘忍的。然後我觀察了牛的生活,做了嚴謹的記錄。結果我發現牛也有感情,牛也有家的感覺,好可愛,就像我們的兄弟壹樣。妳還吃他嗎?
這種工作做的非常細致,就像科研記錄壹樣。結果就是我們吃肉,感覺是在吃自己的伴侶。後來確實是看到桌上的肉就產生了很多聯想,對吃肉產生了心理障礙。
那麽,吃素會影響我們的智力和體力嗎?
其實不會。相反,在這個世界上取得巨大成就的人,有的是素食主義者,從蘇格拉底、柏拉圖、畢達哥拉斯,到文藝復興時期的達芬奇、但丁、莎士比亞,再到雪萊、蕭伯納、伏爾泰、盧梭、托爾斯泰等許多近現代名人。他們的智力水平不是壹般人能比的,比如達芬奇,他幾乎是個天才。大科學家愛因斯坦後來改吃素了。從身體的角度來看,世界上最著名的田徑天才劉易斯是個素食主義者。他認為素食有助於他提高成績。在文藝領域,麥當娜、張學友、劉德華、譚耀文、李連傑。
每個人都選擇分階段吃素,並試圖說服別人這樣生活,但麥絕對吃素,因為她是佛教徒。
歷代佛教高僧大德中,不乏大智慧者,如玄奘法師,大智慧,通曉梵文。他能在印度用梵文論經,打敗當地的外教,讓人敬仰,翻譯佛經無數,非壹般人所能及。這說明吃素並沒有損害人的智力,反而能讓人思維清晰。
要知道,我們現在大部分人都是營養過剩,代謝過度的疾病很多。
世界上最長壽的地區是中國廣西巴馬,那裏的人吃肉很少,壹年只能在過年的時候殺豬壹次。然而,百歲老人的比率是世界上最高的。我估計如果體檢的話,按照我們現在的標準,指標也會顯示營養不良。關鍵是,這個“營養不良”的標準是什麽?
當然,其實我不太喜歡吃素這個詞。壹切都成了主義,所以毫無意義。我提倡自然的方法,我基本上是素食主義者,但我絕對不會給自己下死命令。我不是說讓大家馬上不吃肉,絕對吃素。大家都知道現在肉不好吃,如果有問題,我們可以。我們應該盡量少吃肉,這對我們自己有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