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穿孔的治療及胃穿孔的飲食保健介紹:
胃穿孔在胃潰瘍中最為常見,是潰瘍病最嚴重的並發癥,也是普外科最常見的急腹癥之壹。常發生於胃竇前壁的小彎側。隨著胃部病變的發展,胃壁變薄,或胃腔內壓力突然增大,可刺破腹腔,食物、胃酸、十二指腸液、膽汁、胰液等具有化學刺激的胃腸內容物流入腹腔,導致劇烈腹痛和急性彌漫性腹膜炎。
胃穿孔的病因:
1.消化性潰瘍(80%):
胃穿孔最常見的原因是消化性潰瘍。隨著潰瘍加深,穿透肌層和漿膜,最後穿透胃壁或十二指腸,導致穿孔。射孔後會出現幾種不同的後果。比如穿孔前,潰瘍底已經與胰腺、肝臟等鄰近器官粘連,形成穿透性潰瘍,屬於慢性穿孔。在少數情況下,潰瘍底部粘附於橫結腸,穿孔後形成胃結腸瘺。以上兩種情況多發生在胃及十二指腸後壁潰瘍穿孔。如果潰瘍穿孔後迅速與網膜或附近器官粘連,穿孔周圍可形成膿腫。
2.外傷(18%):
其他有少量胃癌穿孔,偶爾見於洗胃、胃鏡、腹部撞擊等。
胃穿孔的癥狀:
大多數患者有長期潰瘍史和近期加重史,但約10%的患者沒有明確的潰瘍史。飲食不當,情緒變化都會誘發。潰瘍穿孔的臨床過程可分為三個階段:
第壹階段(初期):突然劇烈腹痛,像刀割壹樣,持續性或陣發性。疼痛最初位於上腹部或劍突下,很快擴散到整個腹部,上腹部仍然較重,有時伴有肩背部放射。如果胃內容物沿著右側結腸旁溝流到右下腹,就會出現右下腹疼痛。由於腹痛劇烈,面色蒼白,四肢冰涼,出冷汗,脈搏加快,呼吸淺等。,常伴有惡心嘔吐,可能出現休克。
查體可見患者急性痛臉,仰臥位拒絕動彈,腹式呼吸減弱,整個腹部壓痛、反跳痛,腹肌緊張可呈“木板樣”強直,肝濁音界降低或消失提示氣腹的存在。腸鳴音減弱或消失,腹腔穿刺可抽出胃腸內容物。
第二階段(反應期):65438+穿孔後0~5小時,由於腹腔滲出物增多,流入腹腔的胃腸內容物被稀釋,腹痛可暫時緩解,患者感覺好轉,脈搏、血壓、面色、呼吸恢復正常。但仍不能做涉及腹肌的動作,腹肌緊張、壓痛、腸鳴音減弱或消失等急性腹膜刺激體征持續存在。
第三期(腹膜炎期):穿孔8~12小時後,多轉為細菌性腹膜炎,臨床表現與任何原因引起的腹膜炎相似。患者病情嚴重,出現急性癥狀,如發熱、口幹、乏力、呼吸加快和血壓下降。腹脹、腹肌總張力、壓痛、反跳痛、移動濁音陽性。腹膜穿刺可抽出白色或黃色混濁液體。病情嚴重得不到搶救的,往往死於麻痹性腸梗阻、敗血癥或敗血癥、感染引起的中毒性休克。
胃穿孔的可能原因:
1.休克穿孔後的劇烈化學刺激可引起休克癥狀。患者出現煩躁、呼吸淺、脈搏快、血壓不穩等癥狀。隨著腹痛的減輕,情況可以穩定下來。此後隨著細菌性腹膜炎的加重,病情加重,嚴重者可出現感染性(中毒性)休克。
2、急性腹膜炎,整個腹肌緊張如板,壓痛明顯。如果拒絕按壓,整個腹部都會導致反彈痛。
胃穿孔的急救和治療;
急救:
胃穿孔最常見的原因是消化性潰瘍。隨著潰瘍加深,穿透肌層和漿膜,最後穿透胃壁或十二指腸,導致穿孔。射孔後會出現幾種不同的後果。
比如穿孔前,潰瘍底已經與胰腺、肝臟等鄰近器官粘連,形成穿透性潰瘍,屬於慢性穿孔。在少數情況下,潰瘍底部粘附於橫結腸,穿孔後形成胃結腸瘺。以上兩種情況大多發生在胃和十二指腸潰瘍穿孔時。
如果潰瘍穿孔後迅速與網膜或附近器官粘連,穿孔周圍可形成膿腫。
急性遊離穿孔是潰瘍病最嚴重的並發癥。大多數穿孔部位在十二指腸第壹段的前壁和幽門前部區域。由於穿孔發生快,不發生局部粘連,胃內容物直接漏入腹腔,形成彌漫性腹膜炎。這個時候需要急救。對於無腹膜炎的小穿孔,可采取保守治療、禁食、放置鼻胃管吸胃內容物、輸液補充水和電解質、應用抗菌藥物預防腹腔繼發感染等措施。飽餐後穿孔,常伴彌漫性腹膜炎,需在6-12小時內急診手術。
進展緩慢的慢性穿孔,當其到達鄰近器官時會引起粘連和瘺,並且通常需要手術治療。
治療:分為中西醫治療。
中國傳統療法
治療:益氣補虛,清熱止血。
藥方:生地、黃芪、大黃、黃連、甘草。* * *為粗粉,每次30克,水煎,每日1劑。
西醫治療
胃穿孔的治療原則上應盡早手術治療。如果延誤治療,特別是超過24小時,死亡率和並發癥的發生率會明顯增加,住院時間也會延長。
當空腹出現小穿孔,穿孔時間短,臨床表現較輕,腹膜炎體征有限或診斷不清時,可先進行非手術治療,密切觀察。嚴格掌握非手術治療的適應證,密切觀察患者癥狀和腹部體征的變化。如果經過6-8小時的治療,病情沒有好轉或加重,應及時進行手術治療。
壹般治療:禁食、鎮痛、吸氧、靜脈輸液、持續胃腸減壓、應用抗生素、抑酸劑等。
手術治療:單純穿孔修補術對於伴有腹膜炎的胃穿孔是可行的,後期會進行根治性手術。
胃穿孔的飲食保健:
少吃油炸食品:因為這類食物不易消化,會增加消化道負擔,吃多了會引起消化不良,還會增加血脂,對身體不好;
少吃腌制食物:這些食物含鹽量多,還含有壹些致癌物質,不宜多吃;
少吃生冷、刺激性食物:生冷、刺激性食物對消化道黏膜有強烈刺激作用,易引起腹瀉或消化道炎癥;
規律飲食:研究表明,規律的進餐和規律的定量可以形成條件反射,有助於消化腺的分泌和消化;定時定量:每餐要吃得適度,壹日三餐定時。到了約定的時間,不管餓不餓都要主動吃飯,避免太餓或太飽。
適宜溫度:飲食的溫度要“不冷不熱”;
細嚼慢咽:減輕腸胃負擔。食物充分咀嚼的次數越多,分泌的唾液越多,對胃黏膜有保護作用;
喝水的時機:最佳喝水時間是早上空腹起床時和每次飯前1小時。飯後馬上喝水會稀釋胃液,泡飯也會影響食物的消化;
註意防寒:胃受涼後,胃的功能會受損,需要註意保持胃的溫暖,不要著涼;
避免刺激:不要吸煙,因為吸煙使胃血管收縮,影響胃壁細胞的血液供應,降低胃黏膜的抵抗力,誘發胃病。少喝酒,少吃辣椒、花椒等辛辣食物;
補充維生素C:維生素C對胃有保護作用。保持胃液中維生素C的正常含量,可以有效地發揮胃的作用,保護胃,增強其抗病能力。所以要多吃富含維生素c的蔬菜和水果。
預防胃穿孔;
(1)胃十二指腸潰瘍患者應早期進行胃鏡檢查,明確潰瘍的性質、部位和嚴重程度,以便及時接受系統的內科治療。
(2)若全身內科治療無效或潰瘍愈合後復發,應早期手術治療。
(3)飲食規律,少食多餐,避免生冷、粗糙、辛辣等刺激性食物,戒煙限酒,緩解精神壓力。
(4)禁用損害胃黏膜的藥物,如阿司匹林、吲哚美辛等非甾體抗炎藥和激素類藥物。必要時應加用保護胃黏膜的藥物和抑酸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