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陜西肉夾饃為什麽可以這麽出名?

陜西肉夾饃為什麽可以這麽出名?

陜西以面食為主,其中最出名的就是肉夾饃。燉的酥爛的肉,肥肉相間剁得稀爛,和著肉汁別提多香了。肉夾饃應該算得上是最具代表性的陜西特色小吃。肉夾饃是將臘汁肉、白吉餅合為壹體,饃香脆肉酥軟,互為烘托,將各自滋味發揮到極致。在陜西西安,西安肉夾饃主要分為兩種,壹種是傳統的臘汁肉夾饃,饃用的是白吉餅;另壹種是老潼關肉夾饃,起源於陜西潼關縣,饃用的是起層次的酥餅;這兩種肉夾饃的口感各有千秋。

臘汁肉夾饃中的肉叫臘汁肉,臘汁肉比壹般的醬肉更加酥爛,滋味濃郁,由於選料精細,調料豐富,火候到家,加上使用陳年老湯,因此所制的臘汁肉與眾不同。吃過它的人都稱贊它:“肥肉吃了不膩口,瘦肉無法滿嘴油。不用牙咬肉自爛,食後余香久不散。”。骨灰級的肉夾饃食客,吃肉夾饃壹定不是純廋的,而是要吃肥皮的,顧名思義,就是肉皮和它下面的少許脂肪,吃起來肥而不膩,膠糯香滑,是臘汁肉中的精品。

經常見食客吃肉夾饃時,豎持而食,淋漓滿手,實在可惜了香噴噴的肉汁。正宗吃肉夾饃的姿勢為水平持饃,從兩側咬起。水平持饃,可以使臘汁肉肉汁充分浸入饃中,不致流出;如從白吉饃中間咬起,臘汁肉會從兩側擠出。陜西有個詞叫“紮勢”,就是故作姿態的意思,生怕別人看出他吃得不香。

白吉饃的特點是:“鐵圈虎背菊花心”,皮薄松脆,內心綿軟。因烤爐的變化,現在越來越難吃到地道的白吉饃了。記憶中那些好吃的白吉饃無壹例外都是傳統炭烤,而現代大多用的是電餅鐺或氣烤爐,雖然衛生環保,卻少了炭烤的味道。如今要想吃到地道的白吉饃,只有去關中壹些偏僻的小城鎮探尋,正應了那句話:美食在民間。

臘汁肉歷史悠久,周代“八珍”中的“漬”,指的就是臘汁肉。戰國時稱為“寒肉”,當時位於秦、晉、豫三省地帶的韓國最擅長制作臘汁肉。秦滅韓後,臘汁肉的制作技術便傳到了關中地區並流傳至今。臘汁肉既不同於臘肉,也不同於壹般的鹵肉,制作時不需要加姜、蔥、料酒和醬油,只需將十幾種香料制成的香料包與肉同煮即可。

對於老西安人來說,大清早起來,壹碗糊辣湯,壹個肉夾饃就構成了最完美的壹頓早餐。但記得壹定要熱饃夾涼肉,不然就是壹嘴的油腥味兒,這是檢驗是否是老吃家的標準之壹。地道的老西安人在享用肉夾饃時,饃壹定要水平拿著,從兩側咬起,這樣肉汁才能浸入饃中,不至流出。小時候隨便在外面挑壹家,都能吃到唇齒留香、滿嘴流油的肉夾饃,現在已經很難吃到正宗的肉夾饃了。

對漂泊在外的西安人來說,肉夾饃是壹種情結,是故鄉的味道,也是過往的回憶。肉夾饃是西安的傳統小吃,當然,在如今這個時代,它已經傳遍了大江南北,很多城市的街頭,都能看到賣肉夾饃的小店。小夥伴們,妳喜歡吃肉夾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