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中國有哪些食品安全問題?

中國有哪些食品安全問題?

中國的糧食安全;

(壹)農民收入過低,制約種糧積極性,影響糧食安全。

糧食是社會效益大,經濟效益差的產品,遠遠落後於其他經濟作物。按照現在的市場價格,種壹畝糧食作物的純收入是500元錢,而種西瓜、棉花、花生、蔬菜的收入分別是2000元、1500元、1200元、1000元,有的經濟作物甚至更高。為了響應國家的號召,農牧民為了保證國家糧食安全,必須多種作物,少種經濟作物,而多種作物就意味著要犧牲壹部分種糧農民的利益,特別是糧食主產區的種糧農民。同時,糧食產量尚未擺脫“靠天吃飯”的局面,種糧農民收入受氣候和市場因素影響很不穩定,直接制約了種糧農民的收入,影響了種糧積極性。

(2)耕地數量逐漸減少,影響糧食安全。

耕地是發展糧食生產的基本條件之壹。近年來,由於農業產業結構調整,非農建設占用耕地,耕地開墾後備資源有限,導致耕地持續減少。產業結構調整是農民增加經濟收入的新途徑。很多農民把耕地改成經濟作物,挖池塘養魚,發展畜禽養殖。農民收入有所提高,但糧食生產面積嚴重減少、耕地保護和糧食安全生產、農民增收成為新的矛盾。與此同時,占用耕地的非農建設進度逐年加大,土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而且由於環境土壤等方面的影響,能夠耕種成耕地的荒地極其有限,而耕地又受土壤環境的影響,很難達到與占用耕地同等的質量。

(三)農村水利基礎設施薄弱,影響糧食安全。

在中國,許多水庫建於20世紀70年代以前。由於當時技術水平有限,大部分水庫沒有配備主要設施,堤壩存在安全隱患。尤其是縣市區的小型水庫,70%的水庫不安全,維修改造迫在眉睫。國家長期以來負責水庫建設的管理和設施的維護改造,也就是所謂的事權劃分。壹般來說,對既有利於縣市又有利於地方的水利設施進行加固、維修和改造,很難爭取到資金。目前,壹些大中型水庫的維修改造已列入國家財政計劃,總幹渠在國家財政的支持下已基本硬化。而小型水庫由於地方財政困難而疏於維護,相關的支渠、毛細渠年久失修,淤塞,渠底擡高,流速變慢,大量滲漏。同時,渠系水利用率只有40%,不能保證糧食高產穩產,影響糧食安全。

(4)支持糧食生產的機制不完善,政策落實不到位,影響糧食安全。

長期以來,國家不是優先解決農民問題,而是優先解決農業問題。當糧食等農產品供不應求時,要采取壹定的政策增加農民種糧收入,調動農民生產積極性。在短期內,農民收入將以較高的速度增長,糧食產量將有所增加,甚至大幅增加。當糧食等農產品供給改善時,政策就會發生變化,導致農民收入減少,種糧積極性降低,糧食產量下降。中國改革開放後,糧食產量的幾次波動已經深刻說明了這個問題。2004年以來,由於減免農業稅,對種糧農民進行補貼,出臺了糧食收購最低保護價、農機補貼、良種補貼等壹系列有助於促進農民種糧積極性的政策,糧食產量有了很大提高,但壹些政策在執行中打折扣,農民沒有得到應有的補償。比如有的地方農民只享受到壹半的農機補貼收益,壹半被農機生產企業、經銷商、農機主管部門盤剝。比如國家對農產品生產企業進行補貼,但是農產品生產企業並沒有降低價格,農產品價格居高不下。這部分資金並沒有真正起到穩定農產品價格的作用,不如直接補貼農民。2007年,種壹畝糧食的農民獲得了40元左右的糧食直補、良種補貼和綜合補貼,但今年每畝地的農業生產資料支出增加了20多元,占政府獎勵政策的50%。

(五)地方財政補貼糧食政策性虧損嚴重,影響糧食安全。

按照相關政策要求,糧食企業對糧食政策性虧損實行財務掛賬。按照要求,保單損失的本金暫時不需要償還,只需要支付利息,但光是利息部分就讓很多財政困難的縣市不堪重負。只有壹部分利息可以從承包給縣裏的糧食風險基金中支付,大部分由地方財政解決。這些負擔嚴重制約了糧食企業的發展、地方經濟的發展和糧食安全。

(6)糧食儲備單位設施老化,檢測手段落後,影響糧食安全。

國家投入大量資金建設了很多國家糧食儲備,但這遠遠不能滿足國家糧食儲備的需求。大量的國家儲備糧必須存放在地方糧食企業的倉庫裏。由於維修資金不足,倉庫設施老化,墻體開裂、傾斜、門窗破損嚴重。同時,當地食品質量監督檢驗設備老化,檢測經費不足,無法對食品質量進行檢測,嚴重影響食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