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飪月子餐的5大原則
原則壹:產婦飲食中的水分可以多壹點,如多喝湯、牛奶、粥等。
原則二:堅持中醫產後“熱補”原則,以麻油、老姜、米酒水做料理。
原則三:口味清淡是月子餐裏要堅持的。重品味的媽媽都要註意些,不要太多的鹽和醬油等,也不要吃得太油膩。
原則四:月子餐不能放開胃口大吃特吃,因為在懷孕時,我們的胃口就變大了,生完寶寶後,寶寶吃母乳對媽媽身體是壹種消耗,所以食量就會變得很大,所以月子餐要盡量少食多餐,菜量和飯量不需要太大,食材卻要精選,菜色盡量豐富多樣。以烹調簡單的菜式與食材為主,不增加育兒生活的負擔。
原則五:為了方便產婦更容易消化,月子裏的飯菜要煮得軟壹點,在烹調方法上也盡量多采用蒸、燉、燜、煮,壹些煎、炸食品盡量少吃,不易消化。有很多食物在我們制作的過程中,營養成份會被破壞,所以做得時候要盡量減少營養的流失,以最有利化的保存營養的方式去做。
各地月子餐大PK
中國有坐月子的傳統。月子坐的好,身體恢復得快,而且比產前更健康。不同地方有不同的月子餐,這些月子餐各自有什麽特點呢?
廣東月子餐:豬腳煲姜醋
特點:豬腳煲姜醋,主要功效是散寒發汗,解表祛風,活血祛瘀,幫助子宮收縮還有美容養顏的功效。除了適合產婦喝之外,經期的女性同樣適合。在廣東坐月子壹般都要吃老姜。醋有治病益補的功效,可散瘀,殺死皮膚上的細胞,還能防止身體發胖。而豬腳的鈣質可以幫助補充產婦失去的鈣。
江浙月子餐:醪糟煮雞蛋
特點:醪糟有刺激消化腺分泌的作用。醪糟含有十多種氨基酸,其中有八種還是人體必需但是卻不能在體內合成的。醪糟含有酒精可以幫助產婦避風寒,又能通經活血、溫補脾胃,促進乳汁的分泌。醪糟煮雞蛋可以調養氣血,避免產後氣血兩虛。
東北月子餐:紅糖小米粥
特點:紅糖比較溫性,對產婦產後的惡露有非常大的作用,紅糖可以化瘀生津、散寒活血、緩解疼痛等作用,同時它還在幫助我們暖胃健脾。並且紅糖中的鈣和鐵含量非常豐富。每1000克紅糖,鈣的含量高達900毫克,鐵的含量也達到100毫克。鈣和鐵是產婦最需要補充的兩種營養素。
臺灣月子餐:麻油雞
特點:雞肉的蛋白質很高,而且容易被吸收,有增強體力、強壯身體的效果。雞肉還含有對身體生長發育很重要的磷脂。具有活血脈、強筋骨的功效。對於營養不良、畏寒怕冷、月經不調、貧血、虛弱都有很好的食療作用。
看來各地的月子餐都各有特色,當然不管妳吃哪個地方的特色月子餐,選擇適合自己的才是正道,結合自身的身體情況來選擇吃什麽,這樣才能把這個月子餐吃好,身體才能更好的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