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誰和妳壹起吃早餐?

誰和妳壹起吃早餐?

上學的時候特別喜歡劉若英,特別喜歡《當愛在身邊》裏面唱的這句歌詞:

很想在孤獨的時候有個伴。

不管壹天有多忙,有些人都會壹起吃早餐。

當時總覺得歌詞裏有點傷感,但是每天和同學壹起吃食堂的人,不知道到底戳到了哪裏的心。

直到做了很久的群居動物,我才徒然發現,壹日三餐中,午餐可以熱鬧,晚餐可以是呼朋喚友。只是早餐好像是壹個可有可無的東西,吃了也不會有滿足感,不吃也只是給午餐留點余地。

無論早餐有多重要,早餐仍然是最被忽視的壹餐。

當然,這些僅限於沒有達到養生救生類的人。

因為,我媽現在每天跟我說的最多的就是,早餐最重要,好好吃飯;午餐要有營養;晚餐吃八分飽為宜。

我記得有壹天早上在上班的路上去吃早飯。商店裏沒有多少人。兩個年輕的母親正坐在壹起激情地吐槽。其中壹個幾乎崩潰的說:大家都是第壹次為人父母。為什麽他爸爸可以說他什麽都不會?我從壹開始就知道壹切了嗎?我現在沒有時間做別的事情。我只能趁著送完孩子後的壹點點閑暇去找個人聊聊,而其他人此時大多都在忙工作。

可見,早餐時間仍然是馬寶吐槽人生的寶貴時間。

記得兩年前,我壹直在追壹部紀錄片——早餐中國。是紀錄片,但是有點短。說是美食紀錄片,其實記錄了早餐背後更多人的喜怒哀樂。

每期只有幾分鐘,壹家店壹樣的早餐,是當地最正宗的煙花。沒有名利雙收的廚師,沒有深刻的美食故事,沒有華麗的刀工,沒有日復壹日苦澀的過度誇張,只有清晨快門開啟時傳來的“嘩啦”聲,專註而認真地對待每壹道食材。

傳承,這兩個詞,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理解。有人理解為感情,有人理解為傳承,有人理解為守護。。。。。。

就像紀錄片裏,壹個幾代人經營的小店,壹個幾乎常年在外打工的匠人,壹個因為給孩子打工而註定被錯過的公司,這裏發生的故事都是極其平淡的,平淡到只要想想就能想起身邊無數類似的場景。

但偶爾也會有那麽壹瞬間能抓住妳心弦的東西。很多時候,能讓我們感動的,可能只是壹句話,壹部作品,壹首歌,或者是壹種包容,壹種理解,對方溫暖的眼神,父親的背影。

作為我很喜歡的,中國臺灣省明星唱的《蝸牛》,以前每天循環播放,地鐵上,跑步中,睡前。那是壹段略顯失落的時光,這首歌就像向日葵的合集壹樣,壹直激勵著我去相信和堅持:

“小日子,大夢想。總有壹天,我有自己的壹天。”

在《早餐中國》中,有壹些小故事:

壹所學校旁邊開了壹家素面店,開了很多年了。因為學校搬不動,曾經在店裏吃早餐的學生出錢。

壹位食客說,他家三代人做菜,我家三代人端他的碗;

主任對壹直在忙的老板娘說,放心吧。老板娘很自然很淡定的回答,妳不急,我急;

因為喜歡在店裏吃早餐,在店主決定不做了,又沒有接班人的情況下,直接接手了店鋪,同時接手了手藝。

壹直在照顧我侄子,傳承技藝的阿姨說,我把他當自己的兒子,以後店家會傳給他;

年輕時買的皮衣,因為工作壹直沒有機會穿,穿得再慢也不行,但只要看壹眼,眼裏都是淚水...

幾乎每壹位店主對早餐的堅持,成就了每壹位食客清晨第壹口熱氣騰騰的滿足感。

這部三季100集的紀錄片,講述了100個街邊小店的清晨故事。100集的故事裏沒有壹句旁白,只有店主和食客對早餐最真實的態度。好像妳就坐在旁邊桌子的角落,面前擺著壹樣的早餐,對著他們的熱情微笑,給妳安利。妳來這裏壹定要嘗嘗這個。我已經吃了十多年了...

在最熟悉的早餐面前,每個人都成了地道的美食家。

每壹集的結尾,總是伴隨著店主的單曲,轉著各種路人和商販。早餐後正式開始新的壹天是最生動的方式,大家都在努力活著。

我們很少在同壹個店裏吃幾天甚至幾餐的午飯或者晚飯,但是我們可以在同壹個店裏吃幾天甚至幾年的早飯。

我見過有人拎著兩個饅頭,搶著辦卡;

我見過壹個人在公交車上,突然剎車後馬上檢查手裏的那碗粉是否安全;

我也遇到過拿著腸粉坐地鐵的人——買的早餐壹定很好吃,值得穿過擁擠的人群排著長隊,只為在坐在辦公桌前的那壹刻與味蕾糾纏。

影片中經常可以看到壹些老哥們、老姐妹圍著早餐店簡單的桌子追憶過去的崢嶸歲月,感嘆眼前有百種掙紮,妳會覺得年輕時壹起做晚飯的人,很久以後再壹起做早飯,也是壹件很浪漫的事。(不過妳還年輕,我們約個時間吃飯吧。畢竟年輕人都是瞌睡蟲。)

於是,三連問道:

早上妳會經過哪裏?

妳早餐想吃什麽?

誰和妳壹起吃早餐?

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