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陵蘭島位於北美東北部,北冰洋和大西洋之間,面積2175600平方公裏,海岸線35000多公裏。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島嶼。
981年,有壹個叫“紅發”埃裏克的諾曼人,從北歐壹直生活在格陵蘭島。為了讓更多的人對這個地方感興趣,他將這個島命名為格陵蘭島,在丹麥語中的意思是“綠色的土地”。
事實上,這個島並不像它的名字那樣充滿了春天。那裏的氣候極其寒冷多雪。中部地區冷月平均氣溫零下47攝氏度,絕對最低氣溫達到零下70攝氏度,是繼南極洲之後地球上第二個“冷極”。
據科學家測量,島上冰的總體積為260萬立方千米。如果這些冰全部融化,地球所有海面將上升6.5米。格陵蘭島完全依賴於厚厚的冰層,因此它可以高出海平面。如果把冰去掉,格陵蘭島就不會有現在這樣高聳的風格,只能像橢圓形的盤子壹樣固定在海面上。
在千千的壹萬個島嶼中,面積為2175600平方公裏的格陵蘭島位居第壹。就面積而言,比新幾內亞、加裏曼丹島和馬達加斯加的總和還多54559平方公裏。所以格陵蘭不愧為“世界上所有島嶼的老大哥”。
格陵蘭在官方語言丹麥語中的字面意思是“綠色的土地”。為什麽這片千裏冰封、銀裝素裹的土地會享有這樣壹個春天的名字?據書中記載,大約公元982年,北歐人埃裏克和他的夥伴從冰島出發,向西北航行尋找新大陸,卻意外發現了壹個大島。經過兩個夏天的考察,我們終於在島的西南沿海地區找到了壹些平地。這些平坦的沿海土地在地形上可以抵禦北極的寒風,在北極短暫的夏季,它們也被綠色植被覆蓋。面對冰雪環繞的荒原,埃裏克情有獨鐘,將這片長滿綠色植被的無人之地命名為“格陵蘭”,意為“綠色的土地”。根據冰島的古代史,埃裏克試圖用這個“友好而充滿活力的稱號”引誘人們來到這片荒涼的冰原。正如他在冒險日記中寫道:“如果這個地方有壹個感人的名字,它壹定會吸引很多人來這裏。”
1000多年前,加拿大北部的因紐特人移居格陵蘭島定居。他們世代以捕魚和狩獵為生。公元982年,移居冰島的挪威人發現了格陵蘭島,並於1261年成為挪威殖民地。1380丹麥與挪威結盟,格陵蘭被轉讓給丹麥和挪威。1841年丹麥和挪威分治後,成為丹麥的殖民地。挪威與丹麥在島嶼歸屬問題上發生爭議後,海牙國際法庭將1933判給了丹麥。二戰期間,格陵蘭島曾被美國托管,戰後歸還丹麥。1953丹麥修改憲法,格陵蘭成為丹麥的壹個州。和法羅群島壹樣,它在丹麥議會中也有兩個席位。1979五令1,格陵蘭正式實行內部自治,但外交、國防、司法仍在丹麥控制之下1973,格陵蘭與丹麥壹起加入歐洲經濟。但作為壹個經濟和生存完全依賴海洋資源的北美島國,完全沒有必要由歐洲來管理。1985的第二天,格陵蘭終於通過全民公投成功脫離歐盟。自1979年5月1日起,格陵蘭島建立了內部自治政府,並與1948年的法羅群島壹樣,以丹麥王國的名義成為壹個具有特殊地位的國家。內部自治的壹個基本條件是格陵蘭政府自己管理格陵蘭事務,只有與丹麥王國有關的案件才由丹麥司法機構裁決。作為丹麥王國的壹部分,隨著丹麥向格陵蘭自治政府移交權力,丹麥代表在格陵蘭的權力已經大大削弱。盡管如此,他仍然是丹麥在格陵蘭的首席代表,依法管理格陵蘭的內部事務,並負責丹麥在格陵蘭舉行的選舉。在外交事務上,格陵蘭不能與其他國家簽署外交關系協定。另壹方面,作為補償,《丹麥憲法》還承諾,所有與格陵蘭有關的聲明都將提交給格陵蘭自治政府。
地理上,格陵蘭島屬於高緯度地區。其最北端的莫裏斯·傑賽普位於北緯83° 39′,而其最南端的法威爾位於北緯59° 46′,南北長約2600公裏,相當於歐洲大陸北端到中歐的距離。最東端的東北角位於西經11° 39′,而亞歷山大港的西角位於西經73° 08′..作為壹個政治實體,格陵蘭總面積為24151000平方公裏,其中冰蓋覆蓋面積超過170萬平方公裏,占全球淡水總量的10%,占全球冰蓋面積的1/8。格陵蘭島的無冰區面積為341.700平方公裏,但北部和東部沿海大部分幾乎都是人跡罕至的寒冷荒地。居住面積約150000平方公裏,主要分布在西海岸南部。因為格陵蘭島的大部分位於北極圈內,所以氣候寒冷多風。格陵蘭年平均氣溫在零度以下,夏季氣溫很少超過10℃。該島北端的歷史最低溫度為零下70攝氏度。
該島南北縱深廣闊,地區間氣候差異顯著。此外,地處北極圈的格陵蘭島有極地極端的晝夜。越靠近高緯度,壹年中的極端晝夜越長。每年冬天都會有持續數月的極夜。多彩的北極光會出現在格陵蘭島上空的角落。有時它會像五彩繽紛的煙花壹樣噴向天空,有時它會像手持彩色絲綢的仙女壹樣翩翩起舞,給格陵蘭的夜空帶來生機。夏天,陽光終日普照,格陵蘭島成了壹座不夜城。
崇明島,世界上最大的沙島
崇明島位於長江入海口和中國東部沿海的中心位置,處於長江黃金水道和以上海為中心的黃金海岸的交匯處,連接長江沿岸18省市和外部的太平洋。島南沿有40多公裏的深水海岸線,具有良好的建港條件。
崇明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沙島。崇明島狹長,形似春蠶。東臨浩瀚東海,西臨長江,北接啟東、海門,南接上海。屬於長江沖積平原。它是僅次於臺灣省和海南島的中國第三大島。
崇明島於618年浮出水面,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由於長江攜帶大量泥沙淤積,崇明島每年以1.43米的速度向東海延伸,增加土地約487公頃。
崇明島空氣汙染輕微,水體和陸地相對凈化。另外,氣候屬於北亞熱帶,氣溫適中,四季分明,日照充足,有利於各種農作物的生長。崇明島有許多名、優、特、稀的產品,如面魚、鳳尾魚、鰻魚、對蝦、白山羊、黃金瓜、甜玉米、蘆筍、食用菌、崇明大白菜等。無數的候鳥來到島上生活和覓食。崇明島已成為中國候鳥的重點保護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