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窮人能做好事嗎?

窮人能做好事嗎?

窮人可以做好事。

壹個窮人的善良

本報記者姜(魏+華)魏

中青在線-中國青年報2008-07-02[打印][關閉]

壹位78歲的老人在過去20年的大部分日子裏賣700-800斤煤餅,每100斤只賺23元。但聽到地震的消息後,他捐款1.1,000元。在鄰居的記憶中,他省吃儉用,連買菜都舍不得,但對雪災、抗洪、造橋修路的捐款從不吝嗇。

在過去的20年裏,除了過年,盧都用板車拉著煤餅,走街串巷尋找買主。他又瘦又幹癟,像秋收後留在田裏的糠。他已經78歲了,但每天都拉著七八百斤的煤餅沿街叫賣。每賣100斤,只賺兩三元的差價。但聽到四川地震的消息後,他拿出1.1萬元,捐給了災區。他不得不賣掉大約50萬斤煤餅來賺這筆錢。

他很少花錢。早上醒來,用前壹天臉盆裏剩下的半盆水洗臉,然後打開床邊矮桌上的紗布飯蓋,拿出壹碗剩菜,泡在熱水裏當早餐。晚飯經常沒有菜,連鹹菜都沒有。偶爾,他給自己買壹份三美元的盒飯。

他住在五六平米的小木屋裏,每月租金30元。這幾乎是浙江德清新城最便宜的地方了。窗戶玻璃有各種裂痕,房間裏只有壹張床和壹張看不清顏色的小矮桌。壹盞10瓦的燈是唯壹的電器。墻上掛著褪色的舊掛歷,很多墻壁已經開裂,大黑蟑螂不時在墻壁上展開翅膀飛來飛去,甚至打到劉身上。壹根塑料繩從墻上連到床架上,上面掛著十幾件破爛無色的舊衣服。地上有十幾雙大小不壹、款式各異的舊鞋,大部分都是他撿的。

“壹個賣煤餅的怎麽能捐這麽多錢?”當他把錢塞進捐款箱的時候,圍觀的人做出了這樣的評價。

當鎮上的其他幾個同事已經開著拖拉機或小貨車去賣煤餅時,陸仍然拉著平板車去賣。他滿頭白發,身高只有1.50米。58歲的他從老家來到新城拉煤,多年的重體力勞動讓他的身體有些佝僂。

通常他早上六七點鐘就到了鎮上最後壹家煤餅廠,工人們會幫著把二三十箱煤餅裝到他的平板車上,每箱30斤。他點點頭,對每個人微笑以示感謝。然後我把車繩搭在右肩上,開始了壹天的生意。

從煤餅廠到高速公路,是最難的壹段。先是壹個長約50米的陡坡,然後是壹條通往大橋的路,長約120米。魯只好用盡全身力氣把沈重的板車拉了上來。此時,他的身體彎得很低,頭幾乎碰到了路面。有時,工友們會幫他壹把,把車推到橋上。

20年來,他的顧客變得稀少,現在只有那些路邊小吃店會光顧他的生意。因為他賣的煤餅最多,又因為他拉板車實在辛苦,所以煤餅廠賣給他的煤餅比別人便宜壹毛錢。

14年5月的早上8點,陸拉著板車來到鎮上最熱鬧的廣場。這壹天,鎮政府在這裏搭建平臺,號召全鎮居民為地震災區捐款。陸停下車,看到了他認識的南昌社區主任翟。

“妳什麽時候捐?”宋芳問道。

“我壹整天都在這裏。”

“哦,我壹會兒再來。”

下午,宋芳真的又來了。他拿出1,000元現金和壹本1,000元存折,先把現金捐了,然後拿出身份證,連同存折壹起交給了翟。“我要賣煤餅,沒時間去銀行。請幫我取出來捐了吧。”

周圍聚集了許多工作人員。他們目不轉睛地看著,驚訝地看著這個紅臉膛、白頭發、搖搖晃晃的老人。

認識陸多年的翟對此並不感到意外。今年2月初,浙北地區遭遇罕見大雪,新市鎮積雪厚度達三四十厘米。魯出門賣煤餅時,看到來往菜場的路上積雪很重,壹些老人和小孩滑倒了。他找到壹把掃帚,開始掃雪。因為雪厚,掃帚不管用,盧回家拿了1000元,在附近的商店買了25把鏟子,然後請人寫了壹張告示貼在路邊:“抗雪救災,人人有責。誰用我的鏟子鏟雪就給誰40塊錢。”他的愛心行為吸引了許多行人,人們加入了義務掃雪的隊伍。經過兩個小時的努力,30多人將壹條500米長的雪道清掃幹凈。雪災過後,德清電視臺送給魯壹枚獎章,上面寫著“被風暴感動”。

這壹次,這壹萬元存折真的讓翟和鎮上的其他幹部為難了。我們反復討論。畢竟,魯已經是78歲的老人了,而且他的家是在農村。他沒有勞保,需要攢夠養老錢。更何況老人已經捐了1,000元,已經不少了。大家決定把存折還給陸。他生氣了,拿回存折和身份證,留下壹句“我不能跟妳說清楚”,轉身就走。

過了壹會兒,再次出現在捐款點。這次他直接拿出了10000元現金。原來是他自己去銀行取錢。那雙手指發黑、沾滿煤渣的手,拿著嶄新的壹疊100元,正要往捐款箱裏塞。工作人員過來做他的思想工作:“老頭,妳不用捐那麽多。不然妳可以先把錢留著,下次需要災區重建的時候再捐。”

“這錢是我的。我說捐就捐。”陸生氣了,他的聲音越來越大,引來了更多的圍觀者。

有人認出了他。“這老頭不就是幾年前給大家修亭子的那個嗎?”“是的,我也知道。他打算在修復展館時捐贈1,000元。後來包工頭被他感動,少收了1,000元。”“哦,這位老人很有愛心。真的看不出來。”有圍觀者被感染,往捐款箱裏塞錢。

社區幹部決定給老人的孩子打電話,因為“這幾乎是盧兩年的全部收入。萬壹孩子不知道,以後鬧矛盾就不好了。”

沒想到,陸家的孩子都支持老人捐款。他兒子在電話裏告訴社區幹部,老人信佛,平時愛做好事。就算養老錢都捐了,也沒關系。“當他真的不行的時候,我們的孩子會支持他。”

當看著陸將65438萬元現金投入募捐箱時,現場壹位年輕的女工作人員哭了。當天早些時候,壹個開敞篷車的有錢人當著她的面,只往捐款箱裏扔了50塊錢。

兩天後,老煤販子捐贈壹萬元巨款的消息出現在新城的新聞網站上,很快,消息傳遍了全國。他被網友稱為這次地震中最感人的人物之壹。但是對此壹無所知。他只關心賣煤餅為生。但在他的生活中,有很多不速之客。

他賣煤餅的時候,有人騎著摩托車滿大街找他,給他拍照;當他到家時,壹個陌生人正在門口等他,堅持要和他說話。這些人有的是本地幹部,有的是外地記者,甚至還有在德清的四川農民工。盧只會說當地的德清方言,總是請鄰居或鎮幹部幫他翻譯。他不善言談,最常說的壹句話就是,“受災的人就像我的兄弟姐妹。他們出事了。作為哥哥,只要還有壹碗飯,我就給他們。”

78年的平凡生活,因為這次捐贈,成為了熱門話題。其實這只是壹個簡單的關於感恩的故事。

當很小的時候,他的父親就早逝了。母親被小腳束縛,不能下地幹活,沒有收入。她靠鄰居的幫助“吃上百家飯”,勉強把孩子拉扯大。魯的弟弟也餓死了。母親壹直教育魯要報答那些幫助過他們的好心人。雖然魯只上了幾天夜校,但她對《遊子頌》卻非常熟悉。他始終記得母親的教誨,“報恩”成了他放不下的心事。

煤餅廠的包工頭孟建華記得,幾年前的春節,盧要批發十幾箱蘋果,帶回老家,給本村小組的每家每戶發壹箱,感謝他們過去給他送飯。這壹送就是四五年。“他壹直跟我們說,現在生活條件好了,就想回報別人。但是他的生活真的很艱難。”孟建華說,盧平均每天要收三車煤餅,走三四十公裏,收入只有三四十元。

“他像濟公。”壹位女鄰居這樣評價陸。在她的印象中,老路透總是穿著壹件灰色的“白襯衫”,手腳總是黑黑的,連鞋子都是黑色的。雖然外表臟,但“內心極其善良。”她記得,他建新城大橋的時候,捐了600塊錢;壹座村橋塌了,他捐了1000元;1999年6月洪水,他捐了1500元。他還捐款在村裏修建寺廟。“拉煤的時候,他看到路上有香蕉皮和西瓜皮。他不得不把它撿起來扔掉。當他看到壹只死貓和壹只死狗時,他不得不把它撿起來埋了。嘖嘖,他還真做了不少好事!”

在網上,有人懷疑是在作秀。但是認識他的人都拍著胸脯保證:老路透絕對不會。他只想做好事,從不要求任何回報。

德清縣縣長聽說老路透的事跡後,帶著鮮花和慰問金前來看望老人。“元佑捐的1.1.00萬,比某些富豪捐的200萬元還珍貴。”但等了壹會兒的劉卻拒絕接受的慰問金,並堅持要將鮮花送到社區辦公室。壹個鄰居悄悄捅了他壹刀,說:“縣長是德清最大的官。妳怎麽能這樣丟臉!”

當地壹家公司來聯系他,願意支持他壹輩子,每月給他1000元。宋芳拒絕了:"我不要別人的錢。就算錢給我,我還是會捐。我呢,以後做不了,有個兒子養著。”

沒有人知道什麽時候會休息。至少現在,他還在繼續用板車叫賣煤餅,他甚至幻想著煤餅廠可以搬到離鎮上更近的地方。但是用煤餅的人越來越少,今年煤價又漲了。鎮上最後壹家小煤餅廠面臨倒閉的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