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的生理機能會逐漸衰退。改善營養,預防早衰和老年病,延長壽命,已成為老年學的重要課題。老年人的營養需求有以下特點:
(1)熱量需求。隨著體力活動和代謝活動的減少,熱量的消耗也相應減少。壹般活動不多的老年人,每天6276~8368千焦(1500~2000千卡),就夠了。如果繼續吃不必要的高熱量飯菜,就會超重,還會伴有壹些常見的老年病,如冠心病、高血壓等,影響身體健康。
(2)蛋白質的需要。原則上應該是質高量少。因為分解代謝是老年人的主要代謝過程,所以需要豐富的蛋白質來補償組織蛋白的消耗。生物價值高的蛋白質應盡量供給,占蛋白質總攝入量的50%以上,如豆類、魚類等。相反,過多的蛋白質會加重老年人消化功能和腎功能的負擔。如果妳吃太多的雞蛋和動物內臟,會增加妳體內膽固醇的合成,對妳的健康不利。
(3)對碳水化合物的需要。碳水化合物包括澱粉、蔗糖、麥芽糖、乳糖、果糖、葡萄糖、纖維素和果膠。除了纖維素和果膠,其余都可以被吸收利用。它們是為人體提供熱能的主要物質。食物中的糖分主要來源於谷物中的澱粉。此外,糖、水果和蔬菜也含有少量碳水化合物。老年人飲食中碳水化合物的量低於年輕人,約為300~400克,或占每日總熱能的60%~70%。60歲以上的老年人,每日總熱能供給量約為35011.71千焦(8368千卡),碳水化合物供給量應為300-350克。老年人的碳水化合物供應應根據個人特點適當調整。肥胖老年人應限制主食攝入,增加活動量。當妳餓的時候,妳應該補充水果和蔬菜。另壹方面,不伴有肥胖、體力活動動量較大的老年人,可適當增加主食供應。同時,老年人的飲食要註意供給壹定量的纖維素和果膠,它們能刺激腸道蠕動。老年人運動功能減弱,腸壁肌張力降低,容易便秘。缺乏纖維素的飲食會加重老年人的便秘癥狀。
(4)對脂肪的需要。老年人的脂肪組織會逐漸增多,脂肪過多不利於心血管系統、消化系統和肝臟。但如果脂肪吃得太少,會影響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所以需要吃壹定量的脂肪來保持飲食平衡。總的原則是盡量選擇不飽和脂肪酸多的脂肪,減少飲食中飽和脂肪酸和膽固醇的含量,即多吃花生油、大豆油、植物油、玉米油等植物油,少吃豬油、酥油等動物脂肪。
(5)對無機鹽的需要。無機鹽參與人體內多種主要生理功能,合理供給老年人無機鹽對老年人的健康長壽具有重要意義。老年人對鈣的利用和儲存能力降低,容易出現鈣負平衡。長期持續的鈣負平衡是老年人尤其是女性骨質疏松發病率增加的重要原因。除了堅持適當的運動,多接受陽光照射,時刻保證食物中鈣的攝入(每天至少600毫克鈣),對預防骨質疏松非常有益。牛奶含鈣豐富,易於吸收,是老年人補鈣的好食品。對於鈉鹽,老年人要適當限制。通常每日鹽攝入量為5~10克,不宜超過8克。鉀主要存在於細胞內液中,老年人分解代謝往往大於合成代謝,細胞內液減少,體內鉀含量往往降低。因此,應保證飲食中鉀的供應,每天供應3~5克即可滿足需要。瘦肉、豆類和蔬菜富含鉀。
(6)對水的需要。老年人結腸和直腸的肌肉萎縮,排便能力差。另外,腸道內粘液分泌減少,大便容易秘。老年人飲水量壹般認為每天2000 ml左右,以保持尿量在1500 ml左右。
由於以上生理需求,老年人需要補充足夠的營養。良好飲食習慣的養成是身體健康的基本保證。根據老年人的生理特點,少吃多餐比較合適,暴飲暴食有害。也不宜過饑過飽。七分飽最合適,吃的時候要細嚼慢咽。飯菜要努力做到色香味形俱佳,營養豐富。做菜的時候要剁碎煮軟,因為老年人的咀嚼消化能力稍差。飲食溫度要適宜,不宜吃太粘、太甜、太酸、太鹹、太油膩或油炸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