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地是為甘蔗生長提供深厚、疏松、肥沃的土壤條件,以充分滿足其根系生長的需要,使根系更好地發揮吸收水分和養分的作用。同時,整地還可以減少蔗田的病、蟲、雜草。
種植甘蔗溝
種植甘蔗溝使甘蔗生長到壹定深度,便於施肥管理。
傳統甘蔗溝:
甘蔗溝的寬度和深度應因地制宜,壹般深20厘米左右,溝底寬20-25厘米,溝底平整。
抗旱高產甘蔗溝:
沿山體四周等高線挖溝,深溝用板土壓制。海溝深40厘米,底部寬25厘米,距中心100厘米。上溝的秧苗被下溝底部潮濕的土壤覆蓋。覆土6.6 cm,夯實。
給土壤或土地施肥
甘蔗生長期長,植株高大,產量高。因此,在整個生育期,施肥量是決定產量的主要因素之壹。由於甘蔗需肥量大,肥料在甘蔗生產成本中占很大比重。因此,正確掌握施肥技術,做到適時適量,最大限度地滿足甘蔗的用肥需求,意義重大。
1,甘蔗的需肥量:
據研究,每1噸甘蔗,需要從土壤中吸收氮(N)1.5-2公斤,磷(P2O5)1-1.5公斤,鉀(K2O)2-2.5公斤。
2.甘蔗不同生長階段的養分吸收:
甘蔗不同生育期養分吸收的總趨勢是苗期較少,分蘗期逐漸增加,拔節期吸收量最大,成熟期減少。
3、施肥原則:
根據甘蔗不同生長階段的需肥特點,施肥原則為:“分階段復施基肥,適時追肥”。如果只追肥不施基肥,甘蔗就容易長:頭重腳輕,上厚下薄,容易倒伏。反之,只施基肥不追肥,會造成後勁不足,“鼠尾藤”,影響產量。
播種
1,選苗
塊選擇:
選擇田間生長良好、無病蟲害(尤其是棉蚜)的新植甘蔗作為種子。因為新種植的甘蔗有足夠的生長勢,蔗梢中可溶性營養物質較多,蔗芽萌發能力強。如果苗不夠,還可以過夜種甘蔗。選好種場後,要加強甘蔗生長後期的水肥管理,使蔗梢吸收足夠的水分和養分,有利於播種後蔗芽的萌發和生長。
植物選擇:
收割時進行植物選擇。選擇直立、莖粗、不開花的甘蔗植株作為種子;淘汰混種,保證良種純度。
種子保留長度:
取決於需要。留足苗30-50cm;如果缺少幼苗,留下半個莖作為種子;需要加速繁殖的改良品種,將整莖種植。留頂芽種植時,要把生長點(俗稱蛋黃)剪掉,防止生長點在堆積過程中繼續生長,消耗養分,或者種植後只有頂芽長出1苗,其他蔗芽生長受到抑制,不能萌發成苗。
2.切割種子
單芽苗、雙芽苗、多芽苗:苗因甘蔗芽數不同,可分為單芽苗、雙芽苗、多芽苗。雙芽苗在生產中應用廣泛,單芽苗和多芽苗很少使用。
多芽苗:由於“頂端優勢”,通常上部芽先萌發,上部芽萌發後,會誘導生長素的產生,抑制下部芽的萌發。導致發芽不規律。芽越多,這種現象越嚴重。
單芽苗:雖然沒有“頂優勢”的影響,但由於芽的兩端都被剪去,容易失水,受病蟲害危害,所以很少使用。
雙芽苗:由於“頂優勢”,影響沒有多芽苗嚴重,苗中間有完整的節間,不像單芽苗那樣容易失水和受病蟲害危害。發芽率高,發芽比較整齊。因此在生產中被廣泛使用。莖尖苗節間短,芽密集,3-4個芽可作為壹段。
扡插方法:從芽的下部節間2/3處扡插,因為甘蔗芽萌發所需的水分和養分首先由芽的下部節間供給。播種時,把芽向兩邊剪,甘蔗種子不要剪。
3、幼苗處理
包括烘幹種子、浸種消毒和催芽步驟。目的是提高發芽率,加快發芽速度,減少病蟲害。貯存壹段時間的甘蔗稈或中下蔗稈作種子時,種苗處理尤為重要。
太陽種子:
鮮苗含水量高,需要烘幹。曬幹種子時,先把較老的葉鞘剝掉,留下嫩葉鞘,曬幹2-3天。曬幹種子可以提高溫度,促進酶的活性,加速幼苗中蔗糖的轉化,增強呼吸作用,打破幼苗的休眠狀態,促進幼苗盡快萌發。
種子浸泡:
浸種能使幼苗吸收足夠的水分,使幼苗由相對休眠狀態變為活躍狀態,促進幼苗萌發。生產中主要有清水浸種和石灰水浸種兩種方法。種子以室溫下用流動的清水浸泡1-2天為佳。方法是將整捆甘蔗種子用清水浸泡1-2天,然後撈起,剝葉,切籽。
用2%濃度的石灰水浸種12-24小時,可將莖基部幼苗的浸種時間延長至36-48小時。總的原則是:幼苗較嫩時,高溫浸泡時間較短,幼苗較老時,低溫浸泡時間較長。用石灰水浸種可以殺死壹些介殼蟲和病菌,有消毒作用。
加速發芽:
催芽方法很多,蔗區壹般采用堆碼法和堆肥法。堆苗法是將幼苗堆在壹起,通過自熱提高堆內溫度,從而促進幼苗發芽。
效果較好的是堆肥法。具體做法是:選擇背風、向陽、靠近水源的地方,先鋪壹層厚度約10 cm的半腐熟糞肥,再鋪壹層厚度為20-25 cm的幼苗,再鋪壹層糞肥,再鋪另壹層幼苗。所以堆3-4層,堆高約1 m,堆長和堆寬。
在堆上覆蓋壹層10 cm厚的糞肥,再用稻草、甘蔗葉、泥土或塑料薄膜覆蓋,保持堆內溫度。
堆肥的濕度應控制在不結塊的程度。封堆後要經常檢查堆內的溫度和濕度,溫度要控制在3±0℃左右,也就是手動溫而不熱。
催芽的程度可以是“根尖凸出,芽呈鸚哥狀”。註意避開“須根”,加速發芽所需時間約為3-5天。對於已經發芽的幼苗,種植時甘蔗地要保持濕潤。如果土壤幹燥,發芽的根和芽會失水枯萎,但出苗率會下降。
4.種植期
根據種植日期的不同,分為春種(立春-長夏)、秋種(立秋-立冬)和冬種(立冬-立春)。我省大部分甘蔗春季種植,滇西南部分甘蔗秋季種植。
春季甘蔗種植日期:壹般在種植前,10 cm以內的表土溫度可穩定在10℃以上。
適時早種是保證甘蔗高產的重要措施。早春氣溫相對較低,種根先於蔗芽萌發,為幼苗早期生長奠定了基礎。同時,早栽可以早長快長,充分利用生長季節的高溫潮濕,延長生長期,增加株高和莖粗,為高產創造條件。
5.種植密度
種植密度與甘蔗產量密切相關。如果種植過稀,有效莖數少,產量不高;密度太高,弱莖會細,死莖會增多,蔗糖含量低,畝產糖量也不高,所以要合理密度種植。
合理密植的原則是“依托母莖,充分利用早期分蘗”。因為母莖和早期分蘗成莖率高(分別占有效莖的70-80%和20-30%),單莖重,含糖量高。
種植量是合理密植的具體措施。播種的數量要根據當地的條件來決定,比如氣候、品種、栽培技術等。壹般來說,如果氣溫高,水肥條件好,播種量可以少壹些,反之亦然;莖細而直立的品種可以更密,反之亦然。
擴展數據:
甘蔗是溫帶和熱帶作物,是制造蔗糖的原料,可以提取乙醇作為能源替代品。全世界有100多個國家生產甘蔗,最大的甘蔗生產國是巴西、印度和中國。
甘蔗富含糖分和水分,還含有多種維生素、脂肪、蛋白質、有機酸、鈣、鐵等對人體新陳代謝非常有益的物質。主要用於制糖。表皮壹般為紫綠色,也有紅棕色,但比較少見。
預防和控制方法:
1,精選抗病品種:如粵糖64-395、華南56-12等。
2、選苗:選擇無病健壯的甘蔗苗、頂芽苗等作為種子;
3.把握適宜種植時間,冬季和早春種植地膜甘蔗;
4.苗木消毒及浸種處理:用50%多菌靈或硫菌靈1000倍液浸種10分鐘;或用2%石灰水浸泡種子12-24小時或用清水浸泡種子1-2天。
5.秋季播種,早春收獲宿根,容易引起菠蘿病害,所以用2%石灰水或多菌靈、托布津1000倍液噴灑甘蔗堆。
6.實行水旱輪作。
發明和傳說
李時珍說:甘蔗是脾之果。甘蔗渣味甘,性寒,能瀉熱。若煎成糖,則性溫,助濕熱。自古以來就知道蔗髓可以解渴解酒。以前的人只知道酒和甘蔗能生痰。不知道它還有解酒清熱的功效嗎?
也有人說沙糖可以解酒,但即使已經炒過,也可以幫助酒升溫,這完全違背了原蔗髓的本性。按黃的客家,甘草遇火是熱的,香油遇火是冷的,甘蔗炒起來是熱的,煮成湯是冷的。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甘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