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請問生五靈脂是什麽

請問生五靈脂是什麽

五靈脂是哺乳綱、鼯鼠科動物復齒鼯鼠(寒號鳥)、飛鼠或其它近緣動物的糞便。“靈脂”與“凝脂”二字諧音。李時珍釋其名曰:“其糞名五靈脂者,謂狀如凝脂而受五行之氣也”。鼯鼠形似大蝙蝠。頭寬,眼大而圓,背部毛呈灰黃褐色,腹部毛色較淺,前後肢之間有皮膜相連。其生活在長有松柏的峭壁石洞或石縫中。窩的形狀如鳥巢。鼯鼠白天躲匿在窩內睡覺,清晨或夜間出來活動,善攀援,能滑翔。不少采藥人在采五靈脂或其它藥材時,繩索常被鼯鼠咬斷而喪命,所以,采藥人多把繩索染成紅色來迷嚇它們。鼯鼠之所以叫做“寒號鳥”,乃其夏日羽毛豐盛,到了冬天羽毛掉光,盡夜鳴叫,故稱為寒號鳥;人們說它夏天羽毛絢爛時就得意地唱“鳳凰不如我”,到了冬天就叫“得過且過”。五靈脂性味甘溫,無毒,入肝經,具有疏通血脈,散瘀止痛的功效;是婦科要藥。主治血滯、經閉、腹痛;胸脅刺痛跌撲腫痛和蛇蟲咬傷等癥。

五靈脂始載於《開寶本草》,雲:“出北地。此是寒號蟲糞也。”《嘉祐本草》曰:“寒號蟲四足,有肉翅不能遠飛。”《本草圖經》曰:“今淮河東州郡有之。雲是寒號蟲糞,色黑如鐵,采無時。”《綱目》謂:“五臺諸山甚多。其狀如小雞,四足有肉翅。夏月毛采五色,自鳴若曰:風凰不如我。至冬毛落如鳥雛,忍寒而號曰:得過且過。其深恒集壹處,氣甚臊惡,粒大如豆。采之有如糊者,有粘塊如糖者。”從以上所述古人對五靈脂原動物形態的描述來看,完全與鼯鼠類動物吻合,特別是“四足,有肉翅(即前後肢間的皮膜),不能遠飛”等特征,更證明為鼯鼠無疑。從藥物性狀記述:“其屎恒集壹處,其氣臊惡,粒大如豆,采之有如糊者,有粘塊如糖者。”同現在所用的五靈脂亦完全相符。所說粒大如豆即現謂之“靈脂米”,加糊、粘塊如糖者,也即現謂之“糖靈脂”。再從產地看:古之河東州郡,五臺諸山,均系現今河北、山西壹帶。這正是現今五靈脂之主要產地。根據古代文獻記述及我國鼯鼠類動物之地理分布,在山西壹帶,為復齒鼯鼠和小鼯鼠,而主要是復齒鼯鼠,因此可知,古人所用的五靈脂原動物與現在壹致。

別名藥本(侯寧極《藥譜》),寒號蟲糞(《開寶本草》),寒雀糞(《中藥誌》)。原動物復齒鼯鼠又名:盍旦(《詩》),曷旦(《禮》),渴鴠(《說文》),(旱鳥)鴠、鹖鴠(《方言》),侃旦(《廣誌》),寒號蟲(《開寶本草》),橙足鼯鼠(《中藥大辭典》)。藥材①靈脂塊又名:糖靈脂②靈脂米又名:散靈脂。

來源為鼯鼠科動物橙足鼯鼠Trogopterus Xanthipes Milne-Edwards或飛鼠科動物小飛鼠Pteromys volans L.的幹燥糞便。全年可收采。將砂石、泥土等雜質除凈。

源形態

藥材分為靈脂米(散靈脂)及靈脂塊(糖靈脂)

靈脂米(散靈脂):長橢圓形顆粒,兩端鈍圓,長0.5~1.2厘米,直徑0.3~0.6厘米。表面粗糙,棕褐色或黑褐色,顯麻點,體輕,質松,易折斷。斷面呈纖維性,黃色、黃綠色或黑棕色。氣微弱,味苦鹹。

靈脂塊:為鼯鼠尿和糞粒凝結而成的不規則團塊,黑棕色、黃棕色或灰棕色,凹凸不平,有的有油潤性光澤,糞粒呈長橢圓形,表面常裂碎,顯纖維性,體輕,質較硬,但易碎。斷面不平坦,可模糊看出糞粒的形狀,有的間有黃棕色松香樣物質。有腥臭氣,味苦。以塊狀、黑褐色、有光澤、顯油潤、無雜質者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