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青海名小吃,來青海不能錯過的美味小吃。妳吃過哪些青海小吃?

青海名小吃,來青海不能錯過的美味小吃。妳吃過哪些青海小吃?

釀皮釀皮是青海地方風味濃郁的傳統小吃。在西寧和農業區的城鎮裏,隨處可見賣填充皮的小販。做皮是將壹定量的膏藥和敷料拌入小麥粉中,用溫水調成堅硬的面團,揉搓數次,待面團細膩光滑後再放入冷水中持續搓洗,洗出澱粉。當面團變成蜂窩狀後,放入蒸籠中蒸,稱為“面筋”,再將沈澱的澱粉糊放入蒸籠中蒸,稱為“蒸皮”。蒸熟的釀皮,從盤中剝下,切成長條,配上面筋,澆上醋、辣油、芥末、韭菜、蒜泥等調料,吃起來麻辣爽口,柔韌細膩,回味悠長。

除了“蒸釀皮”,還有“蒸餾釀皮”蒸餾發酵皮,金黃有光澤,皮薄軟脆;而蒸出來的餡兒皮,卻是棕而平和,厚而肥,顏色形狀不壹,但味道基本壹致。雖然夾餡皮是壹種小吃,但可以作為主食充饑,也可以作為菜肴充當涼菜。寒熱皆宜,四季皆可食用。

青海大地火鍋青海大地火鍋的“鍋底”壹般是用羊肉湯加壹點酸菜做成的。如果妳喜歡吃辣,那就太好了。青海大地火鍋麻辣,但湯汁清澈,味道自然醇厚。嘗了壹口,鮮美的羊肉和爽口的酸菜完美結合,沒有油膩感。

有壹點不得不說的是,這道菜從西漢出現開始就壹直使用傳統的以木炭為燃料的銅火鍋,使得火鍋受熱均勻,味道自然。而且和大家平時吃的“涮羊肉”不壹樣,青海土火鍋上桌的時候,主料已經整整齊齊地裝在鍋裏了,基本都是熟食。食材的上半部分用壹些辣椒絲和蔥絲點綴調味。看著順眼,值得壹試。

糯面條糯面條,又稱軟面條、面條。青海家常面食。將軟化的面團揉成圓條,壓平,切成手指大小的面劑,放入盛有清油的盤中;用濕毛巾或塑料覆蓋十分鐘左右;然後將面團劑擠扁,拉伸,碎成1.5 cm見方的小塊,放入沸水中煮。

小巧玲瓏,薄而小的指甲皮最精致。有素面加壹點青菜和蔥花;有先炒牛羊肉,再拉面的牛羊肉面;有牛羊肉先煮後拉的清湯面;如果沒有湯,就把面條倒進肉、粉條、辣椒、大蒜等做成的雜菜鍋裏。有少量湯汁拌炸醬的燜面;還有清湯面不菜不肉不油。

第壹次來青海的人異口同聲地稱贊“青海人包子多。”青海人不叫小籠包,叫小籠包。“饅頭”只是壹個統稱。青海農業和半農業地區的各族人民經常吃各種形式的包子,如花卷、油包、油餅、曲蓮、油香、竈臺小籠包、小籠包(祭祖用的大包子)、鍋小籠包等。它們是節日裏親朋好友經常攜帶的傳統禮物,也是每頓飯都離不開的主食。其中,最受歡迎和最常見的是潘包子。

鍋饅頭是用金屬鍋模烤出來的,所以人們習慣稱之為“鍋”。幹鍋是用植物油卷成普通發面,塗上紅曲、姜黃、豆粉等民間食用色素,再逐層搟成紅、黃、綠混合面團(藏族、回族同胞揉面團時有時將雞蛋和牛奶混合),揉成與幹鍋形狀大小相同的圓筒。

放在煎鍋裏,用麥稭作燃料,埋在竈膛或炕洞裏的火灰裏。鍋壁厚,傳熱慢,麥稭燃料火力均勻,火候適中,半個小時就能熟。烤出來的饅頭外酥裏嫩,像花壹樣綻放,色澤鮮艷,香氣四溢。其特點是省時省事,做單間,酥脆可口,攜帶方便,保存耐用。

手抓羊肉,顧名思義,需要用藏刀抓、撕或切來吃。雖然這種吃法隨著時代的發展已經不再使用,但這個名字壹直流傳至今。西寧手抓羊肉紅白相間,肥而不膩,油而脆,嫩而軟,非常好吃。肉很好吃。如果不是特別喜歡吃羊肉可以試試。沒有很重的羊肉味。手抓羊肉,無論是吃法還是色香味,都在壹定程度上代表了青海人淳樸、奔放、好客的性格,頗受各國遊客的喜愛。

鍋盔青海特色面食。兩面都是火色的厚煎餅。將發酵好的面團揉勻,做成比饅頭底略小的圓餅,約3-4厘米厚,放入熱鍋中,用筷子在上面戳幾個小孔,使餅受熱後空氣從中逸出。蓋上鍋蓋,用文火烤。當鍋底旁邊的壹面呈焦橙色時,翻過來繼續燒,40分鐘左右就燒成了皮脆裏軟的鍋盔。平時做飯用鐵鍋。可以使用小麥粉、青稞粉、豌豆和玉米粉。還可以做壹卷葫蘆巴豆粉和紅曲粉,還可以在面條中加入綠油做成油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