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講究血虛並行,而不是單純的補鐵或補血,因為血液在氣的推動下在全身循環,對全身的組織器官都有滋養和滋潤的作用。
說到貧血,很多人的第壹反應是:“只有女生才會貧血。或者認為這不是什麽嚴重的問題,但是妳真的知道什麽是貧血嗎?在醫學上,貧血是指血液中紅細胞(RBC)、血紅蛋白(Hb)或平均紅細胞體積(MCV)的數量低於正常值,壹般以血紅蛋白(Hb)作為初步評價標準,成年男性血紅蛋白低於12.0g ∕ dL,女性低於65438。
據世界衛生組織(世衛組織)2011全球貧血患病率報告顯示,全球約有27億人(42.6%)存在不同程度的貧血,且不同地區的貧血患病率因疾病、營養、種族等因素而異。亞洲貧血的平均患病率為42%,僅次於非洲(60.2%)。其中,東南亞兒童貧血患病率為53.8%,育齡婦女貧血患病率為41.9%。雖然臺灣省近年來的貧血患病率沒有官方統計,但估計和東南亞的患病率相差不遠。
常見貧血癥狀
益達醫院中醫科中醫辛介紹,貧血患者易出現乏力、失眠、脫發、面色蒼白或蠟黃、註意力不集中、心悸、舌淡少血、指甲蒼白、眼底結膜蒼白等癥狀。貧血嚴重時,還會出現舌痛和炎癥。部分血液病患者可出現肝脾腫大,缺鐵性貧血可出現勺指凹陷或指甲變平,失去曲度。
但是,大多數輕度貧血患者在平日裏並沒有明顯的癥狀,可能只是日常作息的輕微變化。比如以前可以壹下子爬3、5層,最近突然爬了1、2層,需要休息。或者走得快了會頭暈或氣短;或者蹲下站起來等。,會大大改變妳的身體動作,從而引起暫時性的頭暈等狀況。
貧血不等於血虛
貧血和血虛的癥狀相似,但不能完全劃等號。血虛的癥狀無非是貧血患者常見的面色蒼白(蒼白或萎黃)、舌淡、脈細或結代(心律不齊)。
在中醫裏,氣血是不可分的。血液包括血液實體及其功能,氣可以被視為能量或驅動身體代謝功能的驅動力。在氣的推動下,血液在全身循環,對全身的組織器官都有滋養潤澤的作用。所以中醫在血虛的治療上講究氣血並行,而不是單純的補鐵或者補血。比如大家熟知的中醫當歸補血湯,補氣的黃芪是補血的當歸的5倍,產後坐月子常用的八珍湯也是采用補氣血的方法。
血虛證的三種類型
臨床上常見的血虛患者根據癥狀的不同可分為以下三種證型及治療方法:
心血不足綜合征
癥狀:除血虛癥狀外,還有心悸、失眠、多夢等。,這屬於“心”功能障礙的癥狀。中醫的心包括心臟、部分神經和精神功能。
治療方法:養血安神。如果血虛,就要養血補血。血虛血少,就會心神不寧,所以要安神。
方藥:常用養心湯或歸脾湯養血安神。
肝血虧虛證
癥狀:除血虛癥狀外,還可出現頭暈目眩、耳鳴、肋間疼痛、筋脈緊繃、月經不調、脈細數等。,屬於中醫的肝功能問題。肝血虧虛的原因壹般與情誌有關。
治療:養血柔肝。
處方:壹般常用四物湯或消癭湯治療肝血虧虛。如果肝血不足伴有手腳麻木或肌肉僵硬等癥狀,指甲幹癟、脆裂甚至變形,則是肝血不足、筋脈失養所致,可用補肝湯加減方治療。如果肝血虧虛伴有失眠、多夢、易醒的癥狀,多為肝血虧虛失魂(不易進入深眠),可用酸棗仁湯加減治療。
心脾兩虛證
癥狀:除血虛癥狀外,還有心脾功能失調的癥狀,如心悸、健忘、失眠多夢、食欲不振、乏力、腹脹、便溏,或婦女月經不調、月經淡、脈弱等。
治療:脾胃多因飲食或作息不規律而受損,導致氣血生化失衡,使氣血來源不足,故治療宜益心脾。
方藥:常用歸脾湯。
生活和飲食調養
飲食方面,每日三餐補充以下幾種食物是有幫助的,但還是要註意營養均衡,不能因為噎廢食。
(1)高蛋白食物:如魚、瘦肉、蛋、奶、豆類。
(2)含鐵的食物:紫菜、魚幹、動物肝臟、海苔、紫菜、紫菜、貝類、芝麻、大豆。
(3)含葉酸的食物:雞肝、橙汁、菠菜、蕓豆、大豆、蘆筍、大頭菜。
(4)含維生素B12的食物:肝、蛋、奶、牡蠣、魚。
(5)含維生素C的食物:獼猴桃、櫻桃、菜花、青椒、草莓、柿子、菠菜、柳丁、蓮藕、柑橘柚等,有助於鐵的吸收。這類食物不宜與茶、高鈣食物同食,最好間隔2小時以上,以免影響鐵的吸收。
中度以上貧血,平日走路或爬樓梯時會出現氣短。此時宜適度休息,步子要慢,尤其要避免過快的換姿(蹲下後突然站起來或彎腰擡頭),以免頭暈。平時要適度休息,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過度勞累。此外,痔瘡或腸胃病患者平日也要註意大小便的顏色。如果有血便或黑便,應盡快就醫。女性每個月都要註意月經量是否正常,及時就醫。
壹種補益氣血的藥膳
所謂藥食同源。新鐘毅特別提供了幾款可以補氣血的保健餐和茶食譜。建議人們可以咨詢中醫,適當食用。需要註意的是,食療只能作為日常膳食補充,不能代替藥物。身體狀況的話請優先就醫。(下面提到的棗最好是用有機無籽雞心曬幹的。)
養血不忘便秘
有些血虛患者還可能伴有便秘,這是由於患者血虛嚴重,或出汗、嘔吐、腹瀉或感染性疾病,消耗體液,導致腸道潤澤(黏膜分泌不足)所致。應以養血、生津、通便為主。可用的方子有潤腸丸(潤腸丸歷代有多種不同方子,這裏指的是《申氏尊聖書》中的潤腸丸)。
當歸羊湯
材料:當歸15g,黃芪30g,帶皮羊肉500g,蔥、姜、米酒。
做法:將羊肉洗凈,與當歸、黃芪、蔥、姜、米酒壹起放入陶罐或不銹鋼罐中,加適量水。大火燒開後轉小火燉約1小時,至羊肉熟爛。
功效:養血補虛。血虛或產後腹痛可適當食用。
禁忌:不要吃那些有發燒,喉嚨痛,皮膚病或其他炎癥癥狀。
桂圓蓮子粥
原料:龍眼肉20克,去核蓮子30克,糯米60克,大棗6枚,冰糖適量。
做法:糯米浸泡3小時後瀝幹,電飯鍋不銹鋼內鍋加入其他材料,加適量水,外鍋放1杯水,按下加熱開關,跳開後加入冰糖,拌勻,外鍋加入半杯水,按下加熱開關,跳開後燜半小時。
功效:養心健脾,補血安神。心血不足或心脾兩虛者可適當食用。
禁忌:天氣熱或體質熱的人不宜食用。
桂圓紅棗姜茶
原料:桂圓肉60克,大棗6枚(無核心幹棗),枸杞10g。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