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瑞幸數據造假引發的連鎖反應:造車新勢力融資的“終極夢想”破滅了嗎?

瑞幸數據造假引發的連鎖反應:造車新勢力融資的“終極夢想”破滅了嗎?

信任永遠是最昂貴最奢侈的。壹旦打破,不僅很難重新建立,還會引起壹系列的連鎖反應。...

近日,瑞幸財務造假事件在網上持續發酵。

據國外媒體報道,北京時間周壹,根據高盛向其客戶發布的報告,Luckin Coffee股東的股票質押貸款違約,貸款人強制執行Luckin Coffee股東質押的7640萬股瑞幸股票。

消息壹出,瑞幸股價再次暴跌。截至馬拉車市發稿,瑞幸股價報4.39美元/股,跌幅18.4%,目前市值僅為1.97億美元。盤中,該公司股價壹度報4.27美元/股,跌幅超過20%。

網上關於瑞幸事件引發的連鎖反應的報道層出不窮,也有很多汽車媒體把瑞幸和寶沃的命運聯系在壹起。

然而,瑞幸多米諾骨牌的倒下,也對壹些看似不相關的企業產生了間接影響。

遠在大洋彼岸的中國,許多新的汽車制造力量就是其中之壹。

幸運的是,電閃雷鳴,中國證券交易所“再次”遭遇信任危機。

造車新勢力海外IPO之路不止崎嶇。

睿訊的雷霆風暴不僅影響自身股價,還牽涉到很多中概股(在境外註冊上市,但其最大控股權或實際控制人直接或間接屬於中國大陸的民營企業或個人的公司)。

早在4月2日,Luckin Coffee剛剛發布公告承認數據不實時,多只中概股集體飄綠,其中蔚來汽車跌3.4%,拼多多跌3.5%,唯品會也跌2.23%。

比股價下跌影響更大的是,中概股可能集體再次面臨“信任危機”。

之所以用“在”,是因為這場信任危機早在九年前就發生過壹次。2011年初,大量中概股遭到做空機構公開質疑,被曝財務造假。中國概念股暴跌,信用危機爆發。

這場危機導致許多中國股票停牌甚至退市。據不完全統計,在201的前11個月,多達28只中國概念股從美國主板市場退市。次年下半年,只有中國企業唯品會在紐交所上市。

當時全球證券交易所對中概股極度不信任,中概股進入漫長的冷淡期。

試想,就算其他行業有很多故事可講,海外IPO都難,更何況相對更傳統的汽車行業。

時間成了“療傷”的特效藥。直到2065438+2008年9月,蔚來汽車成功在紐交所上市,成為中國第壹家赴美上市的造車新勢力(也是目前為止唯壹壹家)。

據悉,通過IPO,蔚來已獲得超過654.38+0億美元融資。當時對於燒錢成癮的魏來說,這筆錢無異於壹筆“救命錢”。

眾所周知,造車新勢力“找錢”的方式只有三種:政府投資(母公司增資)、融資、IPO。所有造車新勢力除了蔚來,到目前為止只有前兩條路。

隨著市場的不斷洗牌,銷量下降,補貼下降,新車領域的投資熱情相比過去下降太多。越來越多的造車新勢力覺得融資不像以前那麽順暢容易了。

蔚來IPO的先例也刺激了他們以此為目標。

今年早些時候,路透社(Reuters)報道稱,李已申請在美國上市。據相關人士透露,該計劃將至少融資5億美元,最快將於2020年上半年上市。

無獨有偶,正是高盛負責為李牽頭IPO,也正是這壹次為瑞幸“推波助瀾”。不知道可能再次爆發的中概股信任危機會不會動搖對李的信心。

顯然,汽車新勢力的IPO之路因為瑞幸的暴雷而蒙上了壹層陰影。根據上次信任危機後的持續時間,造車新勢力的IPO時間可能會推遲,甚至直接取消。

在瑞幸“造假門”之後,JD.COM零售集團CEO徐磊近日在朋友圈撰文稱,中國股市出現這樣的“鼠屎”,對中國企業的形象有著破壞性的影響,對中國的創業型企業有著深遠的負面影響。經過這次事件,整個社會的很多經濟成本都會相應增加。

歸根結底,瑞幸事件的背後其實是信任的“崩塌”。對於瞄準IPO的造車新勢力來說,瑞幸很可能成為無事故的“不幸”。

瑞幸不能靠“燒錢”燒星巴克

造車新勢力能比特斯拉做得更好嗎?

盡管瑞幸財務造假,但它在中國市場的存在確實是燒了不少錢。

2018年,瑞幸虧損16億,基本上把融資的錢都虧光了。2019年,瑞訊第三季度營業虧損5.909億元。換句話說,兩年多的時間裏,瑞幸沒有賺到壹分錢,壹直在虧損。

瑞幸的創始人之壹錢曾多次表示,瑞幸即使“燒錢”,也會在中國打敗星巴克。不管妳有沒有打過,反正瑞幸已經把自己“打”進去了。

其實這有點類似於中國的造車新勢力。每個人都要打敗特斯拉。大家都在燒錢,但是沒有壹家能盈利。反之,就像燒錢支持信仰。

或許將特斯拉與星巴克相提並論並不恰當,因為迄今為止,特斯拉並未實現年度盈利。但特斯拉的情況無疑比很多造車新勢力要好得多。

根據特斯拉2019第四季度財報,特斯拉第四季度總營收為73.84億美元,凈利潤為65438+3200萬美元。這也是特斯拉自2010年7月上市以來,第六次實現季度盈利。

可以預見的是,相比國內造車新勢力,特斯拉註定是第壹家實現年度盈利的車企。

根據最近馬車市對成都造車新勢力的走訪,短時間內“打敗特斯拉”就不必再提了,活著才是最接近現實的。

剛剛獲得政策利好造車的新生力量。

還是需要面對“緩沖期”的“錢荒”

其實就在瑞迅事件爆發的前幾天,國內造車新勢力剛剛得到壹個重磅的好消息。

國務院召開常務會議,確定三項措施促進汽車消費。最有意思的是延長新能源汽車購買補貼和免征購置稅兩年!

這壹舉措被視為給連續8天下跌的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打了壹針強心劑。同時也被大多數業內人士解讀為從政策層面給廣大造車新勢力帶來利好。

因為兩年的時間無疑為他們創造了壹個漫長的“緩沖期”,並“保持”了已經實現量產交付的新生力量的競爭力(車不會退出);

對於那些還處於PPT造車階段的新勢力來說,直接耽誤了他們的出局時間。

在瑞訊事件的多米諾骨牌下,勢必在壹定程度上增加造車新勢力的IPO難度,讓那些將其視為終極找錢途徑的人不得不推遲或改變目標。

這樣壹來,本來就“錢荒”的新生力量突然之間似乎失去了方向和動力,同時打亂了自己的規劃和節奏。

當然,對於國內車市來說,也有好的壹面。被“破”的造車新勢力,可能不再專註於“講故事”,而只能埋頭“修內功”。

同時,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格局的重塑也將在壹定程度上較少受到資本的影響。最後真正篩選出來的,可能更有說服力“活下去”,而不是處在資本泡沫中。

標簽

雷電風暴引發的連鎖反應可能不僅僅是中概股集體再次遭遇信任危機。國內那些看似與汽車無關的新生力量,其實已經受到了壹定程度的影響,很有可能在短時間內“斬斷”那些前途有些迷茫的新生力量的“錢途”。至少在海外IPO這件事上,確實給新勢力蒙上了壹層陰影。

同時,瑞幸事件其實也是對新生力量的壹個警醒。“不把生意做好,只會編故事”的浮躁風氣終究不是正道,必然會遭到市場和時間的反擊。哪怕是曇花壹現,其危害也是深遠的!

本文來自車家作者汽車之家,不代表汽車之家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