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其次,土壤不夠疏松。藍莓的根淺而細長,沒有根毛,所以土壤必須足夠疏松,通風良好。
(3)水肥不當。在給藍莓澆水時,壹定要遵循適量的原則,可以根據土壤的幹濕程度適當澆水。水分不足時,藍莓開花後會枯萎。
(4)光線太強。藍莓在生長過程中需要適當的光照,但長期在強光下生長會導致藍莓開花後萎蔫。
藍莓,又名土司、黑豆樹(大興安嶺)、杜詩(小興安嶺、伊春)、滇國、地國、郭龍、克拉通國(吉林)、內裏蘇(蒙古族)、傑特、吳歌(鄂倫春)等。為杜鵑花科越桔屬多年生低矮灌木。
形態特征:藍莓果實的大小和顏色因物種而異。多數品種成熟時果實為深藍色或紫羅蘭色,如兔眼藍莓、高叢藍莓、矮叢藍莓,少數品種為紅色。果實球形、橢圓形、扁圓形或梨形,平均單果重0.5 ~ 2.5 g,直徑0.8 ~ 1.5 cm,兔眼藍莓單果重最大可達25 g..藍莓果實通常在開花後70 ~ 90天成熟。果肉柔軟多汁。種子小,可以和水果肉壹起吃,不影響口感。
分布範圍:基本分布於世界各地,主要分布於氣候涼爽、陽光充足的地區,如朝鮮、日本、蒙古、俄國、歐洲、北美、黑龍江、內蒙古、中國大陸長白山等。生長在海拔900米至2300米的地區,多見於針葉林、泥炭沼澤、山地苔原和牧場。它也是石南叢的重要組成部分。
簡介:藍莓分為兩種:壹種是矮灌木,矮小野生,顆粒小,富含花青素;二是人工栽培藍莓,可以長到240 cm的高度,果實大,果肉飽滿,改善了野生藍莓的食用口感,增強了人體對花青素的吸收。越橘有400多種,分布在世界各地,主要產於美國,也被稱為美國藍莓。我國野生藍莓主要產於長白山、大興安嶺、小興安嶺林區,大部分在大興安嶺地區。直到最近幾年才成功地進行了人工馴化和栽培。我國對藍莓的研究始於20世紀80年代初。吉林農業大學小漿果研究所率先進入藍莓研究領域,率先建立藍莓產業化生產基地。
生長習性:藍莓在壹個生長季節可以生長多次,二次生長較為常見。在中國南方,藍莓壹年有兩個生長高峰期,第壹個是5月到6月,第二個是7月中旬到8月中旬。栽植後第三年,苗木生長明顯加快,新枝萌發生長旺盛,年生長量可達1米以上。當年花芽多形成於枝條頂端,從頂端向下分化。每枝可分化的花芽數與品種和枝條粗細有關。壹般有4-7個高叢藍莓和3-6個兔眼藍莓,花芽主要單生在節上。各種藍莓的花芽分化期不同。矮藍莓和高藍莓在7-8月開始分化,兔眼藍莓從6月中旬開始分化。到9月底至10年初,藍莓的花芽分化已經完成。從形態上看,藍莓花芽肥大,呈橢圓形或近球形。花芽下面是壹些窄尖的營養芽和休眠芽。
花盆種植技術:種植藍莓的花盆,最好選擇陶土花盆。陶罐透氣又便宜,但是不太好看。如果買不到陶罐,可以選擇陶罐,其次是紫砂罐和塑料罐。千萬不要用上釉的瓷壺。至於盆的大小,對於2-3歲的幼苗,選擇直徑25-30厘米的盆即可,等它長大了再換成大盆。4 ~ 5年的成熟植株,當然是越大越好。
改善視力:藍莓中的花青素能促進視網膜細胞中視紫紅質的再生,預防重度近視和視網膜脫離,改善視力。同時,花青素具有加速視紫紅質再生的能力,視紫紅質是保證良好視力不可或缺的成分。
增強免疫力:藍莓漿果能增強人體對傳染病的抵抗力。藍莓漿果是高纖維食物,可以作為日常飲食中纖維的良好來源。藍莓含有相當多的鉀,可以幫助維持體內的液體平衡、正常的血壓和心臟功能。藍莓有抗自由基的作用。自由基可以在很多環境中產生,並在人體內變質,引發各種相關疾病。通過清除自由基,可以預防這些疾病,減少氧自由基對細胞膜、DNA等細胞成分的損傷,防止體內功能紊亂,增強人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抗癌:藍莓漿果也是壹種低熱量食物。藍莓所含的營養成分對中早期癌癥有抑制作用。藍莓果實中的花青素是壹種非常強的抗氧化劑,可以幫助防止動脈中斑塊的形成和各種癌癥(宮頸癌等。)並降低患癌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