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紅勺子的藥用價值

紅勺子的藥用價值

性味苦,微寒。肝經。

功能:清熱涼血,化瘀止痛。可用於治療紅斑、吐血衄血、目赤腫痛、肝郁脅痛、閉經痛經、腹痛、跌打損傷、癰腫。

用法用量:6 ~ 12g。

註意不要和藜蘆壹起用。

儲存在通風幹燥的地方。

備註:(1)赤芍能清血,分實熱,散瘀血。本品作用與牡丹皮相似,故常與牡丹皮合用。而牡丹皮的清熱涼血效果更好,既能清血分實熱,又能治療陰虛發熱。白芍只可用於血熱上實,善活血化瘀。

藥品名稱:赤芍

拼寫:赤勺

英文名:赤芍

產地:為雙子葉草本植物芍藥(野生種)、芍藥、芍藥、芍藥的根。

功效:祛瘀止痛,涼血消腫。

主治:治瘀血閉經,疝氣積聚,腹痛,脅痛,鼻衄,血痢,腸風下血,目赤,癰腫。

臨床應用

1.用於熱病、熱入血、發熱、舌紅、身疹、血熱疹。與生地、牡丹皮等混合。

2.用於閉經、跌打損傷、瘡癰腫毒等氣滯血瘀證。用川芎、當歸、桃仁、紅花等。用於閉經和跌打損傷;配當歸、金銀花、甘草等。,可用於瘡癰。

性味:酸、苦、涼。①經典:“苦而平。”2《烏普本草》:“童軍:味甘,無毒。齊波:鹹。李:微寒。雷公:酸。”③別錄:“酸、平、微寒,毒性小。”4《本草》:“味苦。”入肝脾經。①珍珠膠囊:“足太陰脾經”②本草湯:“始於太陰經。”③《本草經疏》:“手足太陰經引藥分肝脾血。”④藥物含義:“入肝、小腸。”⑤本草經典:“入心小腸。”

用法用量:口服:煎服,7.5 ~ 15g;還是進了藥丸,散了。

忌用藥:血虛者慎用。(1)《本草經註》:“須(作‘雷’)丸,方得之。金釵石斛、芒硝。恐小石、鱉甲、大薊、反藜蘆。”2《本草》:“血虛寒之人,禁此物。”(3)《本草經》:“赤芍藥破血,故不適用於壹切血虛之癥,泄瀉,產後惡露,少腹痛,潰爛。”

其他名稱:木本芍藥(崔寶《古今筆記》)、赤芍藥(生肌通誌)、赤赤芍(藥用之意)、臭芍藥根(青海藥材)。原植物①芍藥(崔寶古今註)又名芍藥、芍藥、芍藥參、芍藥。②赤芍又名赤芍。

處方名稱:赤芍、赤芍、赤芍炒。方中赤芍、赤芍指的是生赤芍,作為去雜、刮去糙皮、曬幹、潤燥、切片的原料藥。將赤芍炒為赤芍飲片,用文火炒至黃色,然後將焦斑擦幹,再服藥。

產品名稱:北赤芍:又名芍藥、芍藥、芍藥。它是芍藥和芍藥的根。主產於中國東北和內蒙古。其中多倫生產商的質量最好。多倫赤芍:是產於內蒙古多倫地區的北方赤芍。產量大,質量優,全國銷售出口。北京芍藥:是產於北京郊區西山的北方芍藥。芍藥:又名芍藥、芍藥。它是植物赤芍(赤芍)的根。位置:四川西昌、甘孜、涼山、阿壩等地。此外,雲南、貴州也有出產。其中西昌產的最好。生芍藥:不去皮的芍藥。刮花芍藥:果皮被刮去的芍藥。以上產品以根粗長、質松(俗稱爛皮、粉渣)為佳。

動植物資源分布:①芍藥分布於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新疆、河北、山西、陜西、甘肅、四川、貴州、雲南、安徽等地。②赤芍分布於四川、雲南、貴州、山西、甘肅、新疆、青海等地。藥材主產於內蒙古、河北、遼寧、黑龍江、吉林。

藥材的采集與貯藏:秋季采挖,去根、須根、分根,洗凈泥土,晾曬至半幹,按大小紮捆,晾曬至全幹。四川也有人把皮糙肉厚的刮掉,然後晾幹。

拉丁學名:赤芍原植物①芍藥;②黃牡丹;③黃牡丹。

處理方式:1。白芍:除去雜質,分出大小條,用清水浸泡七八成左右,取出曬幹,濕潤至內外濕度均勻,切片曬幹。2.炒白芍:取白芍片,放入鍋中炒至有微焦。把它們拿出來,讓它們徹底冷卻。

考證:出自《本草經註》。

生藥材鑒別:幹燥根呈圓柱形,兩端粗細接近相等,略彎曲,長10 ~ 36厘米,直徑約6 ~ 19毫米,表面黑褐色或暗褐色,粗糙,有橫向突起的皮孔和根痕,縱向皺紋厚而深。用手摩擦時,皮膚容易脫落,呈白色或淺棕色皮質。硬而脆,易斷。切面扁平,粉紅色或黃白色,皮質狹窄,呈粉紅色,中央髓質較小,實質部分射線明顯,有時有裂隙。氣微香,味微苦。根條粗而長,皮易脫落,皺紋厚而深,橫切面白,粉大。主產於內蒙古、河北、遼寧、黑龍江、吉林、陜西、山西、甘肅、青海、湖北、四川、貴州、雲南等地。其中產於東北、華北、西北的芍藥根以芍藥為主,部分為芍藥。產於中國西南地區的芍藥,主要以芍藥的根為主。以上商品中,內蒙古多倫的品質最好,特稱多倫赤芍。產於陜西和甘肅的赤芍的根為混合根,多數為紡錘形。除了四川赤芍,還有芍藥的根。和毛芍藥。var。Willmottiae (Stapf) Stern在某些地區。四川商品分為兩種:刮芍藥和生芍藥。剝出的芍藥呈圓柱形,表面紅紫色或肉白色,皺紋直,切面外圍淡紫色,心部有淡黃色射線。芍藥原皮去皮,形狀相似,但有分枝,其粗糙的表皮呈紅褐色或褐色。除上述芍藥外,芍藥。在新疆也被使用,它的塊根是紡錘形的。顯微鑒定:(1)芍藥:根橫切面:木栓層為5-10排木栓細胞;有殘留的皮質。皮質狹窄,部分細胞分離形成母細胞和子細胞。韌皮部篩管群在形成層附近明顯,部分韌皮部內部無導管。形成層是壹個微波環。木質部射線寬;導管為單根或成組,排列方式與木纖維束相同;中央導管和木纖維分兩組相遇。皮層、韌皮部和射線薄壁細胞中有壹些大的凹坑。本品薄壁細胞含澱粉粒,部分含草酸鈣簇。粉末:淺棕紅色。①草酸鈣簇晶常呈垂直排列成行,直徑7-38(-41)微米,含晶細胞較小,壁彎曲,部分細胞含兩個或兩個以上晶體。②纖維管胞呈紡錘形,直徑14- 38μm,壁厚5-13μm,邊緣孔大,孔處有斜裂縫,寬孔交叉成十字形;壹些堅韌的纖維有單個斜孔。③木栓細胞表面細長,呈長方形或多邊形,長約225微米;有些細胞充滿褐色或紅褐色的腫塊。④邊緣孔導管直徑25-78μm,橢圓形,邊緣孔,部分橫向延伸形成網狀或梯形邊緣孔導管。穿孔板位於端壁或側壁上,有65,438+0-4個穿孔。還有直徑約15 μ m的澱粉粒(2)赤芍:根橫切面:落葉層有時可見。皮層很窄。韌皮篩管群不明顯。形成層是環形的。形成層附近有許多木質部導管,單個或成群散布;木纖維和導管交替;中央散在少量導管和木質纖維。有時在皮層和韌皮部可見管狀閉合組織,中央薄壁細胞含有棕紅色分泌物。本品薄壁細胞含澱粉粒,部分含草酸鈣簇。粉末:棕色。①可見管狀閉合組織碎片,其中央薄壁細胞含棕紅色物質。②纖維管胞直徑為15-30 μm;m;韌性纖維的直徑為14-36 μm。③澱粉的直徑約為21μm..

中藥化學成分:白芍中含有芍藥苷。白芍含有揮發油、脂肪油、樹脂、鞣質、糖、澱粉、粘液、蛋白質等。此外,它還含有約0.92%的苯甲酸。芍藥屬植物大多含有芍藥苷,根中含量為1.8 ~ 7.3%,均在根皮中;葉片含量為1 ~ 1.1%。參見《白牡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