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帝有春天祭祀太陽,秋天祭祀月亮的禮制。早在《李周》壹書中,就有“中秋節”壹詞的記載。後來貴族學者紛紛效仿。在中秋節,人們觀看和崇拜天上又亮又圓的月亮,表達他們的感情。這種習俗流傳到民間,形成了壹種傳統活動。直到唐代,人們更加重視這壹習俗,中秋節成為壹個固定的節日。
唐太宗的書記載了8月15日中秋節,這在宋代很流行。到了明清時期,它和元旦壹樣有名,成為中國的主要節日之壹。?
內容
1,中國自古就有賞月的習俗。從周代開始,每到中秋之夜,我們都要舉行迎寒祭月的歡迎儀式,擺上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李子、葡萄等時令水果,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全家老少坐在壹起談論賞月。
2.城市和農村的人們都有在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俗話說“八月十五滿,中秋的月餅又香又甜”。月餅最初是用來祭祀月神的。後來,人們逐漸將中秋節與品嘗月餅結合起來,以象征家庭團聚。
壹些地方還形成了許多特殊的中秋節習俗。除了賞月、祭月、吃月餅之外,還有香港的舞龍、安徽的打樁塔、廣州的中秋節、晉江的燒塔仔、蘇州石湖的賞月、戴的、苗的跳月、董的偷月菜、高山族的抱舞。
古代詩歌
1,《八月十五日天柱寺桂子》唐代:皮日休。
玉星姍姍下了月輪,拾起殿前露珠。?
到目前為止,天是不存在的,但是嫦娥應該是扔給人的。
翻譯:
散落的桂花花瓣,像從月底散落下來的玉珠,在殿前拾起桂花,花瓣更有露水的滋潤。直到現在我也不知道天上到底發生了什麽。這桂花大概是嫦娥撒的,送給大家的。
2.陽關曲中秋明月宋:蘇軾
暮雲漫寒,銀發人默默轉玉盤。
此生不遇良宵,何處見明年明月。
翻譯:
夜幕降臨,雲氣盡,人間寒氣滿,銀河無聲,明月當空轉,白如玉盤。我壹生中的每個中秋之夜,月光大多被雲遮住,很少遇到像今天這樣的美景。真的很難得!但是明年中秋節我去哪裏賞月呢?
3、《十五夜望月送杜郎中》唐代:王建
中庭有白樹的烏鴉,冷露的桂花。
我不知道秋思今晚會遇到誰。
翻譯:
庭院地面雪白的樹上棲息著喜鵲和烏鴉,秋露無聲地打濕了庭院裏的桂花。今晚人們正在仰望天空中的明月。我想知道秋思的愛屬於誰的家?
4.中秋明月宋:顏姝
十輪霜影轉庭,今夕是寂寞壹隅。
素娥也許沒有遺憾,但玉蟾是孤獨而寂寞的。
翻譯:
月光下,梧桐樹的影子隨著時間的流逝不知不覺地移動著,在這個重逢的夜晚,它依然獨自對著角落。現在月宮裏的嫦娥也不是沒有遺憾。畢竟陪伴她的只是清冷的月宮和寂寞的桂花樹。
5、《太常陰建康中秋夜為魯賦》宋:辛棄疾
壹輪秋影轉金波,飛鏡重磨。問姮娥酒的事:白發人送黑發人能怎麽辦?
乘風,上萬裏,下望山川。去廣西更人性化,更清晰。
翻譯:
壹輪緩緩移動的秋月灑在萬上,就像剛剛擦亮的銅鏡再次飛上天空。我舉起酒杯,問那月的嫦娥:我該怎麽辦?白發壹天比壹天長,好像故意欺負我。我要乘著風飛上萬裏的天空,俯瞰祖國的大好河山。也要把月桂樹搖曳的枝條剪掉。人們說這會讓月亮在地球上散發出更多的光彩。
百度百科-中秋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