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冬季的夜晚,當母親忙完農活,做完家務,坐在昏暗的油燈下,從床頭抽屜的壹個小布包裏,拿出那盒蛤蜊油,我的心就會隨著那燈光的跳躍,絲絲地痛起來。母親那壹雙粗糙、裂著道道血痕的手,在我的眼前,便映出田野的厚實和門前老槐樹的滄桑——那是鄉村每壹個農婦眉宇之間自然凝結的生活。每當這時,我就會從土竈的鐵鍋裏盛壹盆熱水,默默地端到母親面前,“伢子,放地下吧。”我不作聲,仍是端著。母親便挽起袖口,輕輕地將壹雙手放進水裏,在我不經意的註視中,很重地吸壹口氣。此時,我的眼裏便潤潤的,低下頭。“伢子,睡去吧,明天還要上學哩。”我不動,仍立在母親面前。剛過40歲的母親,臉上寫滿了我熟悉的慈愛的笑容,她不作聲,只是慈愛地望著我,用剛剛燙過的溫溫的手,撫我抿緊的嘴唇。
從頭上取下那個外婆留給她的銀簪,母親將燈撚往上撥撥,燈光便比先前亮堂了起來。我便用微微抖著的手,打開那盒蛤蜊油。那是壹盒令我揪心又令我慰藉的蛤蜊油。在它的盒子上,有海的顏色,海的波浪;又似有土地的豐厚和蒼茫。雖然只是五分錢壹盒,但母親只有到了刮著寒風的嚴冬,才會從盛著僅有幾個雞蛋的小壇子裏,拿出壹個雞蛋,遞給我——我知道,那幾個雞蛋,是父親和姐妹們都不曾動得的,只有母親會每隔幾天,在做飯時,用壹個藍花小碗蒸出香噴噴的雞蛋羹,我就從母親的手中接過,在姐妹們垂柳壹樣目光的註視下吃下去。母親說,我小時候得過壹場大病,昏迷了七天七夜,在鄉村的小診所裏,母親也就守護了七天七夜。……於是,我揣著那個雞蛋,跑向村頭的小雜貨部,又揣著壹顆顫微微的童心,跑回家,把那盒蛤蜊油交給母親。母親,就用她那雙滲著血絲,粗糙卻又無比溫暖的手,捂著、搓著我那雙凍得紅紅的小手……捧著那盒打開的蛤蜊油,仿佛捧著壹個聖潔的心,捧著鄉村土地裏頑強生長著的富裕的夢。母親,便在我希冀的思緒中,用大拇指刮出壹點白色的油脂,放在油燈的火苗上烤壹烤,然後,抹進那滲血的裂縫裏。微微跳動的壹顆稚嫩的心,就在母親那壹遍壹遍重復的動作裏,顫栗著鄉村孩子的痛楚,也拉長著泥土的目光。
母親說,舒服啦。我看著母親潤潤的眼。母親說,其實也用不著拿雞蛋去換,壹開春就會好。我看著母親淡淡的眉;母親說,壹盒可用壹冬哩。我望著房梁上蜘蛛織下的網,家裏還有雞蛋。我說。母親撥撥油燈上的結,我會搓草繩換錢哩。我說。母親看我潤潤的眼,然後,然後,悄悄地卻又重重地,把我摟進她的懷抱。農家微弱的燈光,在母子濕潤的眼中,便幻出壹輪早春三月的太陽。
這壹年的冬天,我便學會了搓草繩。當我用搓草繩換來的錢,買回壹盒蛤蜊油,過年似地遞給母親時,母親的微笑裏竟滴出苦味。這壹年的冬天,我便開始找理由少吃雞蛋,母親的眼裏竟沒有了往日的濕潤。這壹年的冬天,當我悄悄地把藏在小壇子裏的雞蛋全部拿出,跑向村頭的小雜貨部時,母親竟然拿著壹根木棍,站在我要去的路上……此時,風呼嘯著,雪把土地和村莊都覆蓋成聖潔的白色……那是蛤蜊油的顏色。
第二年的冬天即將來臨時,我默默地準備了幾盒蛤蜊油。我想象著母親油燈下的笑容;想象著母親撫我嘴角的溫暖。而這年的深秋,母親竟然離開了人世。望著靠近田野的壹堆黃土,望著遠處收獲後的土地,望著遠處飄過來的白雲,我從懷裏默默地掏出那些蛤蜊油,放在母親的墳頭。那是壹個鄉村孩子,唯壹能夠送給母親的祭品。
32年來,每當冬天來臨,無論我走到哪裏,我都會用遙遠的鄉愁,給母親的墳頭放下壹盒蛤蜊油。而在那既有海浪波紋又有田野豐厚的蚌殼內,則是我的壹顆懷念之心,願它能洋溢母親執著而艱辛的人生和靈魂。
1. 本文記敘的線索是什麽?
2. 文中有兩句話直接描寫母親的語言,他們各有什麽作用?
①伢子,放地下吧。 ②伢子,睡去吧,明天還要上學哩。
3. 第二段通過什麽方式寫母親特別關照我吃雞蛋的事?寫此事有什麽作用?
4. 對於第四段畫線部分內容作何理解?
5. 結尾壹段在全文中起什麽作用?
1. 蛤蜊油 2. (1)母親對我的懂事、孝順感到欣慰 (2)母親對“我”的關心和愛護 3. 插敘;表現了母親對我的特別照顧和憐愛之情 4. 母親要把那些雞蛋留給我吃,用另壹種方式表達了她對我的深深的愛 5. 表現了我對母親的深愛和感激,以及我對母親的深深的懷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