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癌是起源於胰腺外分泌部分的原發性胰腺惡性腫瘤,其具有非常高的惡性程度和非常差的預後。常被稱為“癌癥之王”。顯微鏡下,胰腺癌有不同的類型。最常見的是導管腺癌,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胰腺癌,占所有胰腺腫瘤的75%。癌癥會侵入神經細胞,導致背痛。當腫瘤轉移到肝臟或淋巴結時,通常認為不能手術切除。腺泡細胞癌、腺鱗癌、膠質細胞癌、肝樣細胞癌是比較少見的類型,其微觀表現各有特點,臨床治療效果也不完全相同。
胰腺癌的診斷通常是定性診斷(判斷是否為癌)和定位診斷(判斷癌的位置)相結合。主要采用的方法是腹部增強CT或MRI(有條件的可以做胰腺增強CT或MRI),結合腫瘤標誌物CA19-9。但由於胰腺癌早期缺乏典型癥狀,早期診斷非常困難。所以對於高危患者和持續上腹部癥狀的患者,要提高警惕,必要時進行排查。
2.胰腺癌手術為什麽會有癌細胞殘留?
術中癌細胞殘留是治療意義上的“根治性切除”達不到“根除腫瘤”效果的根本原因術後復發轉移病竈的“種子”都來自術中殘留的癌細胞。如果不是,就是第二個新腫瘤。
癌細胞為什麽會殘留?有三種方法。
首先是手術區域的肉眼殘留和顯微殘留。所謂肉眼殘留,就是妳可以通過眼睛判斷有殘留癌,但是沒有辦法去除。因為癌太厲害,侵犯了周圍組織,重要器官或者大血管,不能同時切除。比如妳辛辛苦苦把樹樁挖了出來,但是妳會看到有很多小根向四面八方延伸。
顯微殘留是指肉眼看不到殘留癌,但顯微鏡下邊緣發現癌細胞。尤其是胰頭癌的手術,周圍都是大血管,三維各個方向都沒有足夠的切除空間。這就好比在幾個大水管周圍清理,總會有壹些裂縫很難清理。更何況胰腺癌細胞的壹個特點就是嗜神經,很容易通過神經轉移到手術切除的外面。
當胰腺癌超過原位癌階段後,癌細胞可能直接進入血管,或者通過淋巴系統進入血管,然後在血管內循環,即循環腫瘤細胞,這是第二種癌細胞殘留。
第三是這些循環的腫瘤細胞會跟隨血液循環到肝、肺、骨等器官潛伏下來,伺機開辟基地。正是由於癌細胞殘留的三種形態,胰腺癌患者術後無法實現根治,從而摘掉了“胰腺癌”的帽子。
所以從理論上講,癌癥患者活的時間足夠長,壹旦身體的免疫系統沒有得到很好的監督,體內殘存的癌細胞就有可能繼續擴大,從而復發轉移。
3.胰腺癌根治術後會復發嗎?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回答什麽叫做“根治性切除”。所謂根治性切除,就是把癌癥切除到技術上無法檢測的狀態,並不是說每壹個癌細胞都可以切除。手術結束後,主刀醫生與家屬溝通“手術成功”和“切口幹凈”,基本是壹個意思。這和“腫瘤已經根除”的療效是不壹樣的。
例如,對於位於胰體尾部的胰腺癌,根治性切除不僅要切除包括腫瘤在內的胰體尾部,還要同時切除脾臟和清掃周圍淋巴結,並保證所有切緣在顯微鏡下無癌細胞。這樣的“根治性切除”可以保證位於手術範圍內的腫瘤全部被切除,但並不意味著所有的癌細胞都能被徹底切除。
因為除了非常早期的原位癌,還有潛伏在循環血液中的癌細胞,以及早已逃出手術範圍的各個器官。經過壹段時間的潛伏,這些殘存的癌細胞可以再次突破機體免疫系統的防禦,導致胰腺癌術後復發或轉移。
所以胰腺癌的復發和轉移,雖然是手術後才確診,但卻是從術中殘留和術前潛伏開始的。臨床上常聽到同時轉移和異時轉移,這只是臨床分類,沒有本質區別。同時轉移是指確診時胰腺癌已經轉移。此時認為是轉移竈和原發竈同時出現。異時轉移是胰腺癌確診後壹段時間後轉移竈的復發,稱為異時。術後轉移屬於異時轉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