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謠言!西藏陽湖真的有8億斤魚嗎?

謠言!西藏陽湖真的有8億斤魚嗎?

西藏是中國湖泊最多的地區,大小湖泊1500多個,構成了中國青藏高原上最大的湖泊群。在西藏的眾多湖泊中,楊茁雍錯無疑是最著名的壹個。在藏語中,“楊茁雍錯”的意思是“碧玉之湖”,其水體清澈幹凈,是西藏三大聖湖之壹。

陽卓雍措,簡稱陽湖,是壹個海拔4441米的大型內陸封閉湖泊,漁業資源豐富。陽湖水面638平方公裏,相當於70個西湖。湖區水深大多在20至40米之間,最深處可達60米。總庫容654.38+04.6億立方米,被稱為“高原水塔”。

除了大量的湖水,陽湖本身就是壹個豐富的“藏魚銀行”,估計有8億公斤,即80萬噸高原魚生活在其中。“8億斤”的數據來自媒體報道,但相關研究文獻和資源調查難覓,其真實性存疑(相比之下,西藏漁業部門統計的30萬噸儲量更為可靠)。

為什麽這麽說?我們可以對比壹下青海湖。

青海湖是中國最大的湖泊,總面積4456平方公裏,是陽湖的7倍。湖泊蓄水方面,青海湖蓄水量為6543.8+005億立方米,比陽湖高出壹個數量級。兩種水資源的區別壹目了然,幾乎不可比擬。

早在1960年,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的科研人員確實對楊茁雍錯的漁業資源進行過調查,但當時的科研任務主要是摸清陽湖高原魚類的種類。至於魚類資源,研究人員沒有給出準確的估計。相比之下,人們更了解青海湖的魚類資源。

青海湖最主要的物種是裸鯉,也就是黃花魚。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黃花魚扮演了“饑荒救星”的角色,成千上萬的青海人趕到湖邊抓黃花魚,最多時壹天七八萬斤。

多次調查表明,青海湖黃花魚的原始儲量約為32萬噸。20世紀60年代末以來,由於長期過度捕撈,黃花魚資源量驟減,可捕撈量壹度下降到1萬噸左右。為了保護黃花魚,青海省政府從1982開始實施五次封湖養魚計劃,全面禁止冬季捕撈活動。

經過近40年的人工增殖放流,青海湖黃魚資源已恢復到108萬噸,但還不到原來儲量的壹半。

回看陽湖,也是高原裸鯉,生長緩慢,繁殖周期長的高原裂腹魚。8億公斤魚的說法顯然站不住腳。從環境承載能力來看,陽湖所能承載的魚類並不比青海湖多,所以8億公斤的估算值大概率不現實。

換個角度,我們也可以推翻8億公斤的說法。上個世紀進藏考察時,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的專家對色林綽的魚類進行了調查,並計算了單位表面的漁業生產力。

據估算,西藏潛在的有魚湖泊面積為1.5萬平方公裏。按照相應的生產力,西藏全湖有63.8萬噸魚,6億多公斤。雖然這壹結果與實際儲量仍有差距,但能從整體上反映基本情況。

需要註意的是,63.8萬噸的產量包括西藏467個淡水湖和315個半鹹水和半鹹水湖泊,楊茁雍錯只是其中之壹。綜上所述,陽湖的魚類儲量遠不到6億公斤,更不用說8億公斤這個天文數字了。

西藏陽湖的魚雖然沒有八億斤那麽多,但是因為當地沒有過度捕撈,所以裏面的魚還是很豐富的,而且還在穩步增加,可以隨意捕撈。

當地人之所以不吃魚,主要和以下幾個原因有關:

第壹,藏族人因為信仰和飲食傳統,從來不吃魚。與熱量較高的牛羊肉相比,魚肉鮮嫩,但能提供的能量有限,不受當地民眾青睞。

第二,藏族自古就有水葬的傳統。即使是現在,仍有少數藏族人死後選擇水葬,遺體主要由湖中的魚等生物分解。所以在藏族文化習俗中,魚是神聖的,吃魚自然成為禁忌。

第三,西藏地處高原,湖泊中的魚類壹般生長緩慢,繁殖周期長,因此將其開發為養殖對象並不劃算,更不用說發展自然漁業。青海湖黃育的案例已經表明,高原湖泊的魚類資源很容易遭到破壞,而且恢復速度極其緩慢,過度捕撈得不償失。

以納木錯的小頭裸裂魚為例。這條魚需要5年才能成熟,但長到壹斤至少需要12年。相對於藏區牛、羊等牲畜的生產性能,高原魚顯然難以長期承擔為藏民提供蛋白質的重任。

高原裸鯉是西藏生態系統的重要承擔者,向下依賴水生植物和浮遊植物,向上被水禽捕食,在“草-魚-鳥”的生態類型中起著橋梁作用。更何況,現在許多高原魚類都是國家保護的水生動物,禁止生產性捕撈和更不用說賣、吃。

歷史上,陽湖曾是壹個開放的水體,與巴爾克真、申錯、孔木錯相連,是壹個統壹的湖體。湖區並入西南的雅魯藏布江。後來由於地質變化和氣候幹旱,陽湖湖面逐漸萎縮,最終演變成高鹽度的內陸湖。

近年來,洋湖水的鹽度在逐漸升高,pH值連年超標,從20世紀80年代的8.9~9.1到2010年的9.1~9.5。導致湖泊pH值升高的因素很多。最常見的原因是工業汙染,如印染、紡織、化工、造紙等工業部門,會產生高濃度堿性廢水。如果不經處理就排入湖泊,會導致高堿度。

但陽湖地處高原,周邊無大規模工業活動,水環境受人類活動影響較小。近年來的調查表明,陽湖的高堿度是長期自然演化的結果,其中巖石風化是主要因素。

陽湖的風化不僅包括碳酸鹽巖和矽酸鹽巖的風化,還包括硫化物礦物的風化,這是陽湖pH值升高的根本原因。當湖水鹽度上升時,湖中的魚不會馬上死亡,而是會消耗更多的能量來應對高鹽脅迫,生長速度和性腺發育也會變慢,這可能是高原魚最大的生態威脅。

陽湖生態系統脆弱,穩定性很低。高原裂腹魚和裸鯉是該系統最重要的成員。為了保護陽湖的生態系統,首先要保護湖中的高原魚類,尊重當地的風俗習慣和傳統文化,禁止捕魚和垂釣活動。

總之,只有大家都自覺愛護高原環境,湖區的生態才會越來越美。這既需要相關部門加強監管,也需要廣大遊客自覺遵守和維護!

妳認為陽湖的漁業資源怎麽樣?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零零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