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習慣:
1.土壤:可在沙地、粘土、中性土壤、鹽堿地(含鹽量0.7%以下的鹽漬土上均可生長)、酸性土壤、低濕地2、貧瘠山坡上生長。
3.水分:抗旱性強,能在降水量200毫米的地方生長。在騰格裏沙漠邊緣,蒸發量比降水量大15倍,在沙面絕對最高溫度達到74℃的地區也能生長。耐淹,浸泡1個月還能存活。
4.照明:需要充足的光線。據調查,在郁閉度0.7以上的刺槐林中不能生長,在郁閉度0.85的白皮松林中可以生長。
5.溫度:耐寒性強,可在最低氣溫-40℃以下,65438+10月平均氣溫-25.6℃的地區生長。
栽培技術:
可用於種子繁殖和根系萌發的無性繁殖,萌發力強,根系發達,每叢可達20-50條萌條,整茬後年萌條高達1-2m,兩年開花結果,種子發芽率70-80%。
紫穗槐叢生落葉灌木。枝條纖細柔韌,直而無節。厚度均勻。生長速度快,植株從地表整平後當年新枝可高達1.5 m。健壯的植物可以萌出15 ~ 30條萌條,可以砍10 ~ 20年,可以編織各種生產生活用具。花期長,是北方初夏的蜜源植物。適應性強,耐寒,耐瘠薄,耐鹽,有壹定的耐澇性。有了根瘤菌,可以改良土壤。側根發達,萌發力強,是固土護坡的優良樹種。廣泛應用於公路邊坡防護、紡織工業、蜜源植物等方面,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1.苗圃概況:苗圃位於馬鞍山菜園,地處松嫩平原中部。地理坐標東經124° 35 ',北緯44° 40 ',海拔126m,年平均氣溫3.8℃,年降水量430mm,無霜期120 ~ 150 d,苗圃土質為壤土。
2.采種:紫穗槐采種,首先選擇生長健壯、無病蟲害的優良母株采種。果實9月至65438+10月成熟。莢果橢圓形,稍彎曲,成熟時褐色,含1 ~ 2粒橢圓形或長腎形種子,光滑,黃綠色,種皮堅硬。
3.種子處理:紫果羅漢松果皮含油,種子堅硬,硬粒多,不易吸水呼吸,發芽緩慢。為了使幼苗有序出土,縮短苗期,提高種子發芽率,必須對種子進行處理。在生產中,我們用熱水浸泡來加速發芽。播種前,將種子放入大鍋中,然後倒入2份沸水和60℃左右的1份冷水。邊倒熱水邊攪拌種子,使種子從上到下受熱均勻。水溫達到30℃左右時,停止攪拌種子,自然冷卻後浸泡24小時。取出種子,用0.5%高錳酸鉀溶液消毒3小時。取出種子,用清水沖洗2-3次,控制種子幹燥,將1種子與3份濕沙混合,攪拌均勻。置於坡度約5℃的溫暖向陽背風處,種子溫度保持在20℃左右,用濕草片覆蓋,保持適當的濕度,含水量在60%左右,催芽3 ~ 4d。每天給種子噴溫水,翻1 ~ 2次,使上下種子幹濕均勻。如果下雨,用塑料薄膜覆蓋種子,避免濕度過大或積水。種子裂白了就可以播種了。熱水浸種催芽的紫穗槐種子比不浸種的旱播種子發芽早7 ~ 10天,出苗率達90%。
4.整地做床:紫穗槐幼苗具有抗旱耐澇能力,對土壤條件要求不嚴格。但在生產中,為了培育壯苗,我們選擇地勢平坦、排水良好、灌溉方便、土層深厚、土壤相對肥沃的菜園作為播種地。播種前壹年的秋天,深耕30cm,使土層充分風化。第二年4月上旬播種前,精心整地,施足底肥。每667m2施1500 ~ 2000kg全腐熟有機肥和15k復合肥,並進行淺翻,做成寬1.2m,長10m的平床。
5.播種:播種前壹天,在床面澆上水,然後將五氯硝基苯1份和代森鋅1份倒入噴壺中,充分攪拌,每隔667m210g在床面噴水,進行土壤消毒。第二天采用沿床開溝和寬開溝,使幼苗均勻受光。溝深2 ~ 3厘米,寬10厘米,行距2 ~ 3厘米。開溝後,用腳將溝底鏟平,將種子均勻撒入溝中,邊播種邊覆蓋。覆土厚度為1 ~ 1.5 cm,厚度要均勻,以利於出苗。澆足水,及時用草簾覆蓋,保持土壤濕潤,60%苗出土後及時撤去草簾。
6.苗木管理
(1)間作:當苗高3 ~ 5 cm時,去掉病蟲苗、弱苗、密雙苗,去劣存優。當苗高6 ~ 8 cm時,應進行第二次間苗,做到密度適中,分布均勻,有利於通風透光,促進苗木生長發育。
(2)澆水:紫穗槐幼苗播種後壹周左右開始出苗。出苗前,如果苗床土壤幹燥,應及時適當澆水,禁止澆頭。每次間苗後及時澆水,防止根部風幹。床土不易過濕,以免造成幼苗過旺或病害。在幼苗生長初期,幼苗的地上部分和根系開始生長,形成根系,但分布較淺,如床土水分不足,容易造成幼苗死亡。此時需要經常保持表層床土濕潤,適當增加澆水量,這樣澆水次數就可以相應減少。從速生期到速生期結束,苗木生長快,需要的水分多,我們可以采取少次數、多數量,充分滿足苗木快速生長所需的水分。在幼苗生長後期,為了防止幼苗白長,使幼苗充分木質化,應停止澆水。
(3)追肥:從出苗到初生期噴施1 ~ 2次達菲寶,適宜濃度為0.1%。在苗木速生期適當追施尿素1 ~ 2次,每667m2施10kg和適量磷鉀肥,防止苗木虛長,促進苗木充分木質化。在苗木生長後期,應停止追肥,以促進苗木充分木質化,確保苗木安全越冬。
(4)中耕除草:秧苗全部出齊後,及時松土除草,盡量用手拔出,防止秧苗受損。在幼苗生長期,全年中耕除草約3 ~ 4次。保持土壤疏松,防止雜草與幼苗爭奪水分和養分。紫穗槐病蟲害少。壹旦它們發生,應該使用殺蟲劑和殺菌劑來防止它們擴散。
河南全敏綠園紫穗槐適應性強,抗旱、耐瘠薄、耐寒,可在荒山、沙地、路旁、水中生長。屬於豆科灌木,有花,落葉,高度可達4米以上。壹般情況下,種植當年能長壹米多高。枝葉也可以砍下做綠肥和飼料。紫穗槐是美化環境、綠化荒山的優良速生樹種,也是值得大力發展的綠化樹種之壹。
技術要點:
1,及時收種
紫穗槐種子在5438年6月+10月成熟並采摘。收獲後攤在太陽下除去雜質,壹天攪拌幾次,曬幹5 ~ 6天左右後,將幹凈的種子裝袋保存。每公斤有8萬到9萬粒種子,壹般發芽率只有50-70%。
2.種子處理
播種前必須對種子進行處理:由於豆莢皮含油,可影響種子膨大速度和發芽率。種子處理方法可以用熱水處理。將種子放入容器中,邊倒開水邊攪拌,攪拌五分鐘。在冷水中浸泡壹天壹夜後,取出放入蘆葦中,蓋上稻草,每天澆水。幾天後,大部分種子被播種。實踐證明,浸種的種子比未浸種的種子出土早10 ~ 15天。另壹種方法是浸泡在6%的尿液或草木灰中6-8小時,以去除種子油。采用這種處理,春播時帶皮種子可提前出土約10天。
3.播種育苗
最好選擇地勢平坦、土壤肥沃、土層深厚、灌溉方便的中性壤土。當沙地或粘性土壤用作苗圃地時,應施用有機肥以改良土壤並增加肥力。苗圃地冬天要耕,腳敷月,再耕壟做床。最好等雨下透了再播2 ~ 3天。播種時間根據氣候條件決定:在北方,以土壤解凍為宜;南方應在1月中下旬播種。播種方式采用行播,溝深3-4厘米,播種寬度8-10厘米,行距18-20厘米。畝產播種量約1.5公斤,苗木產量達到1萬株,部分地區播種量有增加趨勢。播種時覆土1 ~ 1.5厘米,播種後8 ~ 10天出苗。10 ~ 15天後開始間苗,合理的苗間密度間苗壹次。
4.插條
紫穗槐插條含有大量的營養成分,插條成活率很高。但是,要註意保護嫩芽不受傷害。苗床最好用沙子或半沙半土。邊界呈龜背狀,四周開溝,方便排水。插條要健壯,老枝或嫩枝成活率低。應剪成15cm長,插入土中7-8cm,株距8-10cm,行距20-25cm。要每天澆水,保持土壤濕潤,要搭遮蔭棚。大約壹個星期後,會長出新根,發芽,說明插條成活了。
5.繁殖
根據以上立地條件,春季選擇粗根進行生根育苗。紫穗槐的根萌發能力強,當土壤疏松濕潤時,富含腐殖質,可以長出新根,長出新芽。所以土壤只要稍微培育壹下,促進其生根發芽,那簡直就是新苗。
6.加強管理
為了培育紫穗槐的壯苗,苗期除草3 ~ 4次,配合配方施肥。在幼苗生長高峰期,每半年要在根外噴壹次肥料,如尿素、磷酸二氫鉀等,還要把水均勻地噴在葉片上。最好的噴肥時間是多雲的傍晚。同時要進行病蟲害防治,防止重治。
7.種植在正確的地方
造林密度應視選林目的和水土條件而定。如果每年收割做綠肥和飼料,可以更密集;水土條件差的也可以密植,壹般每畝種植300 ~ 400株;以固沙保土為目的,每畝可1000株以上。為了提高種樹的成活率,促進其發芽,可在根頸以上10 ~ 15 cm的位置進行扡插,這樣枝條會長得更快。
8.撫育管理
紫穗槐的管理要求並不嚴格。壹般造林後,幼林每年要除草松土1 ~ 2次,所以隔年伐壹次。以收獲綠肥為目的的紫穗槐林,造林第壹年後,可適當行間套種糧食,促進幼苗生長。第二年、第三年要適時培土,擴大根盤,爭取多萌枝多芽。在土壤貧瘠的山區,第壹次平茬後,應暫停壹至兩年的割耕。風蝕沙化地紫穗槐造林,應留50%以上的不均勻留茬用於防護林,實行輪伐。所有不平整的茬可按預留土地預留65,438+000%。山坡和山坡上的紫穗槐林應沿水平等高線方向分開。
幼苗受到金龜子和象鼻蟲的傷害,但是很輕。壹般用90%敵百蟲或50%馬拉松乳劑500倍液毒殺昆蟲即可。紫穗槐病蟲害少可能與其莖葉中的特殊氣味物質和單寧物質有關,能抑制病蟲害的傳播,具有驅除病蟲害的作用,對培育特色作物、實行輪作、營造混交林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