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忘不了魚
是馬來西亞特有的淡水魚種,在東南亞很多國家也有,比如印尼。這條魚遊得比任何其他的河魚都快。它很聰明,很難抓到,而且有壹種特殊的香味。這是壹個有價值的物種。從小在什烏拉讓河上遊長大的我,壹直忘不了這種魚潔白、鮮美、細膩、清香,清蒸是壹種理想的烹飪方式。而魚鱗也可以用來炒菜,成為餐桌上的美味。
2、??郎白羽
它是鯉科和銀魚科的動物。體細而圓無明顯側扁,體狹長梭形,背直,腹緣淺弧形。吻尖尖,口上位,口裂向上傾斜,下頜骨比上顎略突出,下頜骨前端突出,上顎凹陷不明顯。不需要。腹脊從腹鰭基部逐漸隆起,向後延伸至肛門。
3.長江刀魚
長頜鰹魚長而平,側部略高,背部漸細,頭較大,吻短而圓,嘴大而斜,上頜骨下緣有鋸齒狀牙齒。體圓有鱗,腹部有棱形鱗片,側線不明顯。圖鰭上部有6條絲狀遊離鰭,背鰭和臀鰭分別為65,438+0。尾鰭不發達,上葉長,下葉短,屬於次生彎尾型,小而呈尖刀狀。
4.松江鱸魚
近2000年來聞名於世。四鰓鱸魚最早在《三國演義》中被記載為曹操宴客,可惜餐桌上沒有鱸魚。有壹個故事,說的是外鄉人左慈在曹操面前,在許昌魏宮的池子裏捉了新鮮的松江四鰓鱸魚,馬上煮了吃。雖然小說家的話不可信,但官方的《後漢書·左慈傳》中也有記載,可見松江四鰓鱸魚早在漢代就聞名天下。
5.長江鰣魚
素有“魚中之王”之稱,產於中國長江下遊,其味以當塗至采石為佳。被譽為江南水中之寶,是我國古代罕見的名貴經濟魚類。與河豚、劍魚齊名,被譽為“長江三鮮”。這條鰣魚呈橢圓形,長約24厘米,最大的超過50厘米。頭扁平,前端鈍,口大,口在末端位置,口裂傾斜,下頜略長,上頜中部有壹凹口。
6.黃唇魚
是近海壹種溫暖而稀有的底棲魚類,棲息在水深50 ~ 60m的近海水域,通常生活在海水與淡水交匯的河口水域。幼魚棲息在河口及其附近的海岸。它是壹種肉食性魚類,以小魚和蝦、蟹等大型甲殼動物為食,幼魚以蝦為食。主要分布在中國廣東珠江口、浙江杭州灣舟山海域、福建閩江口泉州灣海域等河流出口海域。
7.松花江中的鱖魚
又名鱖魚、鯽魚、調味魚,是我國四大名魚之壹,是壹種豐富養殖的食用淡水魚。它的體色是黃色或橄欖褐色,身上有許多不規則的斑點。它黑色的肚子是灰色的。它主要吃那些小魚,尾巴是黑褐色的。
8.太湖銀魚
它是壹種淡水魚,長約七至十厘米,體長略圓,細而透明,顏色似銀,故名。產於長江口,體型略大,俗稱面魚、面魚。銀魚細長潔白如銀,肉質致密,味道鮮美,被譽為魚中皇後。銀魚,原名殘魚。唐代皮日休的《數清魚殘》詩,司馬光的《銀花朵朵魚肥》詩,都是指銀魚。
9、撅嘴
它是鯉科和鮎科的壹種魚。體長150 ~ 431mm。形狀長,側平,背緣直,腹部從腹鰭基部到肛門有腹緣,有長尾柄。頭的側面是平的,後腦勺是直的。鈍吻,長於眼徑。口上位,口裂幾乎垂直於體軸。眼睛窄而微凸,眼間距大於眼徑。鰓孔很寬,向前延伸到眼睛後緣的下方。背鰭位於腹鰭基部的後部和上部,其外緣斜而直。
10,紅尾魚
身體細長扁平,背部隆起;頭部細長而尖銳,頭部在眼後部扁平。嘴小,略上,下頜角有壹個上頜骨前突,下頜骨前端有壹個小的瘤樣前突。尾柄較高。鱗片小,側線完整。背鰭起點略靠後,各鰭較小,尾鰭較淺。腹膜呈灰白色,有小黑點。生活時背部灰綠色,側部銀白色,腹部白色。背鰭和尾鰭上部葉灰綠色,腹鰭、臀鰭和尾鰭下部葉鮮紅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