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把春分分為三個時期:“壹是等待鳥的到來;二、等雷乃發聲;第三,等電。”也就是說,春分過後,燕子會從南方飛來,下雨的時候,天空會電閃雷鳴。春分在中國古代歷法中的記載是:“春分前三日,太陽進入赤道。”
3月19 ~ 22,中國歷法中的壹天,即2月14日(“春分應在14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春分,春分節氣從太陽運行到經度0度(春分)時開始。壹天是春天的壹半,所以叫春分。春分那天,太陽直射赤道,晝夜幾乎相等。然後陽光直射位置逐漸北移,晝長夜短。
地球上離赤道越遠,正午太陽高度角越小,得到的太陽光和熱量就越少。壹般三四五月北半球是春天,南半球是秋天。
春分節氣期間,東亞槽明顯減弱,西風帶槽脊活動明顯增強。從蒙古到東北,經常有低壓活動和氣旋發展。低壓運動導致冷空氣南下,北方多大風揚沙天氣。長波槽東移時,由於冷暖氣團交匯,會出現持續的陰雨寒冷天氣。
春分期間,除了常年冬季的高寒山區和北緯45°以北地區外,中國各地的日平均氣溫都穩定上升到0℃以上。嚴寒已經過去,氣溫回升很快,尤其是華北和黃淮平原。日平均氣溫幾乎與長江沿線及江南多雨地區同時升至10℃以上,進入明媚春光。在遼闊的土地上,楊柳綠在岸邊,飛影草在長,小麥在拔節,油菜在香,桃花是紅的,李白在迎春,黃是黃的。華南是壹片晚春的景象。根據氣候規律,此時江南降水迅速增多,春季進入“桃花泛濫”期;在“春雨貴如油”的東北、華北、西北地區,降水仍然很少,抵禦春旱威脅是農業生產的主要問題。
“小麥在春分時升起,每壹刻都值壹千塊錢。”春季少雨的北方地區,要抓緊春灌、節水、拔節施肥,註意防晚霜凍害。華南仍需繼續做好排水防澇工作。江南早稻育秧和江淮地區早稻育秧已經開始,初春天氣變化頻繁。要註意在冷空氣到來時浸種催芽,冷空氣結束時在晴天播種。群眾的經驗說,“寒尾暖頭,不必愁苗。”根據天氣情況,播種後要爭取3-5個晴天,保證壹次播種全部秧苗。春茶已經開始發芽,要及時施速效肥防治病蟲害,爭取高產優質茶葉。
“二月是春分,種樹施肥農田深。”春分也是植樹的好機會。古詩中有“牛叫女半夜起,明朝種樹是春分”的說法。在炎熱的農忙季節,我們要繼續用雙手綠化祖國的山川,美化我們的環境。
春分是反映四季變化的節氣之壹。在中國古代,立春、長夏、立秋和立冬被用來表示四季的開始。春分、夏季至日、秋分和冬季至日在每個季節的中間。春分這壹天,太陽直射赤道,地球各地晝夜時間相等。因此,古代的春分、秋分又稱為“晝夜分”,民間有“春分、秋分晝夜平分”的諺語。
春分過後,我國南方大部分地區的越冬作物進入春季生長階段。在中國中部,有壹句農業諺語“春分麥起,時時刻刻值千金”。南方大部分地區氣溫持續上升,但壹般沒有降雨到春分那麽快。3月下旬,華南北部平均氣溫多為13℃至15℃,華南南部多為15℃至16℃。高原大部分地區已被積雪融化,旬平均氣溫在5℃至10℃左右。華南大部分地區如河谷地帶氣溫最高,平均18℃至20℃。南方除邊緣山區外,七八年日平均氣溫穩定上升到12℃以上,有利於種植水稻、玉米等作物,也非常適合造林。但春分前後華南地區往往有壹股較強冷空氣入侵,氣溫下降明顯,最低可低至5℃。有時壹股小股冷空氣接踵而至,形成持續數日的低溫陰雨天氣,對農業生產不利。根據這壹特點,要充分利用天氣預報,抓住冷尾暖頭,及時播種。
春分那天,太陽直射赤道,晝夜幾乎相等。不同的是,北半球是春天,南半球是秋天。然後陽光直射位置逐漸北移,北半球太陽輻射逐漸增加,天氣壹天天變暖。同時,白天變長,夜晚變短。春分節氣受冷暖氣團交匯影響,雨水也會增多。
俗話說“春分麥起,肥水應隨”。壹場春雨暖暖的,春雨過後,我忙著犁地。春季農忙季節即將開始,春管、春耕、春種即將進入忙碌階段。春分過後,越冬作物進入生長期,應加強田間管理。由於氣溫上升快,需水量比較大,農民要加強蓄水保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