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餅人兩腿之間的位置被賦予了性別,也就是生理性別。孩子出生後,我們可以通過生殖器官看出是男是女,但有些孩子的生殖器官外觀不是很清晰。比如有些女生的大陰唇和睪丸很像,我們很難從外部生殖器官來判斷性別,僅憑性染色體。
姜餅人的大腦區域是性別認同,也就是我們的大腦感知我是男是女。大腦感知的性別大部分與實際性別壹致,但少數會不壹致。在這種情況下,他們會通過變性手術來改變自己的身體,有些人選擇不做變性手術。
性別表達是指我選擇在社會上生活的方式,比如我的穿著和交流方式。性別表達受到幾個因素的影響。首先,社會對男女的期望;第二,小家庭孩子的教育;再次,是學校、老師、媒體等等對男孩女孩的要求;最後,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最舒適的生活方式。
我們在做個人選擇的時候,會有壹定的傾向性。如果妳尊重外在的標準,那麽妳的內心可能會有點壓抑;如果妳覺得活的高才是最重要的,那妳需要抵抗壹些外界的壓力。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會找到壹個平衡點,既保留自己的需求,又融入外界的影響。
心臟部分是性和情感取向,也就是異性戀,同性戀或者雙性戀,它告訴我們性和情感取向是壹種內在的感覺,我們會被什麽樣的人吸引。
如何給孩子性別教育?
性別教育主要分為兩部分。壹個是生理性別的內容,幫助孩子認識自己的生理性別,回答自己的困惑。這個階段的孩子會問父母“為什麽小男孩站著尿尿,小女孩蹲著尿尿?”“為什麽小女孩穿裙子,小男孩穿褲子?”
這時候我們可以通過壹些繪本、圖片、視頻讓他知道男女的區別。不需要找真人的照片,也不需要太詳細的描述生殖器。只是用壹些線條勾勒出男生女生的體貌。講故事的時候,給孩子講身體器官,包括眼睛、嘴巴、鼻子、手臂、陰莖等等。以正常的方式。同時,妳要告訴妳的孩子,男孩有陰莖,女孩沒有。
在壹些家庭中,孩子可能會直接問父母:“爸爸媽媽,我可以和妳們壹起洗澡嗎?”?我能看看妳的生殖器官是什麽樣的嗎?“有些家庭願意向孩子展示自己的健康狀況,進行性教育。對於很小的孩子來說,這是沒有問題的,因為他沒有明確的性和隱私意識,但是對於青春期的孩子來說,這是壹定不允許的。
我們要記住,永遠不要以犧牲父母為代價對孩子進行性教育,因為性教育不同於其他教育,它涉及很多感情,包括知情同意,所以父母要明確表達自己的感情。如果這個時候妳不想讓孩子看到妳的身體,而是選擇為了性教育而犧牲,那麽傳達妳的感受可能是對孩子的壹種傷害。
如何幫助有性別認同的孩子?
這部分其實不需要教育,而是讓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慢慢感知自己的性別判斷。性別不變,基本上從出生就存在。孩子要做的就是長大後發現。如果孩子在自然發現和認知上沒有遇到任何困惑和問題,那麽就不需要教育;如果妳遇到了情緒和情感上的困難,那麽妳的父母應該幫助妳。
所謂困境,就是孩子的性別認同與生理性別不匹配。對於壹個孩子來說,他想和大多數人保持壹致,這樣他才能被接受。但是當有壹天他發現自己的主觀感受和身體性別不壹致的時候,內心就會產生很大的沖突和困惑。
兒童的性別認同壹般出現在2至7歲。經過這個發展階段,他就能感受到什麽是性別認同了。我們能做的不是改變孩子的感受,而是給予更多的愛和鼓勵。他承受了很多困惑和壓力。如果家庭不再接納他,他會出現很多心理問題:當孩子受到壓力時,他會陷入抑郁,甚至有自殺的危險。
孩子的性別認同會受到社會的影響。中國社會在不同時期對男女有不同的期待。古代女性要互相教導,現代女性強調獨立,有自己的事業。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社會期望。西方國家認為男性如果要回家照顧孩子,會休更長的陪產假,而中國認為男性養家糊口更重要,但這種觀點正日益發生變化。不僅國與國之間文化差異大,同壹個國家不同家庭的價值觀也不壹樣。有些家庭認為女孩長大後應該嫁個好男人成家立業,有些家庭認為女孩長大後應該能獨立生活。
從科學研究的角度來看,壹開始我們以為男女差異是先天基因決定的,其實是後天文化的結果。比如男人更理性,女人更感性。哈佛大學做過相關研究。他們試圖將人腦定義為男性大腦和女性大腦。他們認為男性大腦更理性,喜歡運動,而女性大腦更感性,喜歡藝術,結果發現每五個男性中就有壹個女性大腦,擁有女性大腦的男性在藝術方面更發達;每七個女性中就有壹個男性大腦,擁有男性大腦的女性更擅長分析和解決問題。所以人並不是天生就有男女大腦,而是受後天環境的影響。
孩子童年的所有行為都是被外界有意無意強化的。隨著孩子的成長,自我意識開始覺醒,會逐漸感受到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麽。孩子長大後會思考“我是誰”,包括性別的表達。男生可能發現自己不喜歡踢足球和跳繩,而女生發現自己不喜歡娃娃和裙子,更喜歡穿短褲玩竹竿跳,於是他/她開始思考:我的表達在環境中合適嗎?父母、老師等身邊的人接受我嗎?經過壹系列的考慮,他/她會決定做什麽。
家長在做性別教育的時候,首先要意識到自己的性別教育。我們可以做壹個小練習,就是準備壹個性別盒子,回憶從小到大聽到的所有與性別相關的詞匯,包括來自父母、老師、社會的詞匯。比如我媽說,女生吃飯不能發出聲音,晚上8點不能回家,要學會做飯。寫下所有與性別相關的要求,然後分析每個要求給妳帶來什麽好處和問題。然後妳就知道應該給孩子什麽樣的性別教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