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大棗甘草:女人的臟急躁是心陰血虛的壹種證候,表現為煩躁、多汗、失眠。用浮麥涼人心,養心陰,益心氣,配合大推暖人心養血,佐以甘草調其藥性,為各方“甘麥大棗湯”,是治療心陰血虛,臟腑狂躁的良方。
漂浮小麥的副作用
化學成分:
普通小麥含澱粉53%-70%,蛋白質11%,糖類(蔗糖、葡萄糖、棉子糖、麥芽糖、蜜二糖)2%-7%,糊精2%-10%,脂肪1.6%,粗纖維2%。還含有少量的谷甾醇、卵磷脂、尿囊素、精氨酸、澱粉酶、蛋白水解酶和微量維生素B、e。
化學鑒定:
薄層角譜:取本品細粉0.65438±0g,加70%乙醇65438±0ml,冷浸過夜,取上清液進樣。果糖、蔗糖和棉籽皮溶液用作對照溶液。分別點樣於矽膠G-1%CMC片上,用正丁醇-冰醋酸-水(4: 1: 5)展開,展開距離為10cm,重復1次。噴灑a-萘酚硫酸溶液,果糖、蔗糖、棉子糖加熱後變成藍紫色。
劑量
內服:煎服,3-5元;或者炒制研磨成粉。
藥物禁忌癥
陰陽兩虛引起的自汗盜汗不適合使用。
《四川中醫誌》(1960版):“煩躁不安或虛脫出汗不出汗者勿用。”
漂浮小麥的食用方法
浮麥麻黃根豬展湯
材料:
浮小麥(30g),麻黃根(10g),豬展(10g)。
練習:
豬展開,切小塊水。所有材料加入5碗清水,煮沸後轉小火1小時。飲用時用少許鹽調味,分2-3次飲用。
象牙絲浮麥豬骨湯
材料:
象牙絲(10g)、浮麥(30g)、排骨頭(10g)。
練習:
(1)將排骨頭剁成小塊,焯壹下。將所有材料用適量水煮沸後轉小火1小時。
(2)飲用時用少許鹽調味,分2-3次飲用。
糯米根浮小麥酸棗仁茯苓稀肉湯
材料:
浮小麥30克,糯米根15克,酸棗仁10克,茯苓10克,瘦肉150克。
練習:
(1)將瘦肉切成小塊,焯壹下。所有材料加入5碗清水,煮沸後轉小火1小時。
(2)飲用時用少許鹽調味,3天喝兩次。
浮麥黃芪泥鰍湯
材料:
泥鰍250克,浮小麥15克,黃芪30克,大棗12枚,生姜適量。
練習:
(1)洗浮麥。
(2)大棗用清水洗凈。
(3)將黃藥切短,洗凈。
(4)泥鰍洗凈瀝幹水分。
(5)熱鍋倒點油,將洗凈的泥鰍倒入鍋中,炒香,撈起。
(6)將浮小麥、黃芪、大棗放入燉品中。
(7)將泥鰍再次放入,註入2碗清水。
(8)加蓋燜2小時。
浮麥紅棗粥
固表斂汗、養胃健脾
浮小麥是小麥的未成熟穎果。最好用清水洗幹凈,漂起來。它主要含有大量的澱粉和B族維生素等。性味甘涼,有止汗功效。可用於治療自汗、盜汗,可避免患者體液流失過多。糯米味甘,微溫,能補脾胃,益脾氣。大棗有益氣血,養心安神。三者合用,可固表、斂汗、養胃、健脾。保暖衣物65438+每天早晚0次。
原料:浮小麥50克,大棗6枚,糯米60克。
做法:將浮麥、大棗、糯米分別洗凈,去雜,放入鍋中,加水適量,先用武火,後用中火,再用文火煮成粥。
特點:粥粘稠,煮熟後微甜,餵孩子時可加糖。
妙方的應用
獨生散:浮小麥45g,炒熟研成細粉。每天隨時用溫開水或米湯送服。本方可滋陰斂汗,主要用於盜汗、虛汗。
復脈止汗湯:浮小麥60克,紅棗30克,兩味同放砂鍋內,加水煎煮30分鐘,取汁。每日1劑量,溫服2-3次。主治:盜汗、乏力、多汗。
浮小麥黑豆湯:浮小麥20g,黑豆20g,水煎30分鐘,取汁。每日1劑量,分兩次服用。該湯具有解虛熱、止盜汗的功效,主要用於治療小兒盜汗。
浮小麥粥:浮小麥20克,糯米30克,加水煮成粥。每天早晚都吃。
浮小麥燉甲魚:浮小麥20g,人參10g,甲魚500g,鹽和味精2g,蔥5g,姜5g,燉至甲魚熟透。隨餐吃飯。
浮小麥蒸烏雞:浮小麥人參20g,烏雞250g,鹽、味精2g,蔥、姜片5g,料酒6ml,蒸熟。隨餐吃飯。
小麥紅棗茶:浮小麥10克,紅棗10克。將兩味放入杯中,倒入適量開水,加蓋15分鐘後飲用。
上壹頁全文完(*** 11618字)展開全部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