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中秋節月餅有哪些傳說

中秋節月餅有哪些傳說

中秋節 ,又稱祭月節、月光誕、月夕、秋節、仲秋節、拜月節、月娘節、月亮節、團圓節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那麽妳知道中秋節月餅有哪些 傳說 嗎?下面是我整理的中秋節月餅有哪些傳說_中秋節的養生 知識大全 ,歡迎大家閱讀分享借鑒。

更多中秋節相關內容推薦↓↓↓

關於中秋節的古詩

中秋節的時間和習俗

有關中秋節的句子大全

中秋節的文化內涵是什麽

中秋節月餅有哪些傳說

月餅最初是用來祭奉月神的祭品,後來人們逐漸把中秋賞月與品嘗月餅,作為家人團圓的象征,慢慢月餅也就成了節日的禮品。

月餅,最初起源於唐朝軍隊祝捷食品。唐高祖年間,大將軍李靖征討匈奴得勝,八月十五凱旋而歸。

當時有人經商的吐魯番人向唐朝皇帝獻餅祝捷。高祖李淵接過華麗的餅盒,拿出圓餅,笑指空中明月說:“應將胡餅邀蟾蜍”。說完把餅分給群臣壹起吃。

南宋吳自牧的《夢梁錄》壹書,已有“月餅”壹詞,但對中秋嘗月,吃月餅的描述,是明代的《西湖遊覽誌會》才有記載:“八月十五日謂之中秋,民間以月餅相遺,取團圓之義”。到了清代,關於月餅的記載就多起來了,而且制作越來越精細。

月餅發展到今日,品種更加繁多,風味因地各異。其中京式、蘇式、廣式、潮式等月餅廣為我國南北各地的人們所喜食。

月餅象征著團圓,是中秋佳節必食之品。在節日之夜,人們還愛吃些西瓜、水果等團圓的果品,祈祝家人生活美滿、甜蜜、平安。 月餅象征著團圓,是中秋佳節必食之品。在節日之夜,人們還愛吃些西瓜、水果等團圓的果品,祈祝家人生活美滿、甜蜜、平安。

農歷八月十五日是我國傳統的中秋節,也是我國僅次於 春節 的第二大傳統節日。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間,故謂之中秋節。 我國古歷法把處在秋季中間的八月,稱謂“仲秋”,所以中秋節又叫“仲秋節”。

中秋之夜,月色皎潔,古人把圓月視為團圓的象征,因此,又稱八月十五為“團圓節”。古往今來,人們常用“月圓、月缺” 來形容“悲歡離合”,客居他鄉的遊子,更是以月來寄托深情。 唐代詩人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杜甫的“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等詩句,都是千古絕唱。

中秋節是個古老的節日,祭月賞月是節日的重要習俗。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社制,民家也有中秋祭月之風,到了後來賞月重於祭月,嚴肅的祭祀變成了輕松的歡娛。中秋賞月的風俗在唐代極盛,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宋代、明代、清代宮廷和民間的拜月賞月活動更具規模。我國各地至今遺存著許多“拜月壇”、“拜月亭”、“望月樓”的古跡。

北京的“月壇”就是明嘉靖年間為皇家祭月修造的。每當中秋月亮升起,於露天設案,將月餅、石榴、棗子等瓜果供於桌案 上,拜月後,全家人圍桌而坐,邊吃邊談,***賞明月。現在,祭月拜月活動已被規模盛大、多彩多姿的群眾賞月遊樂活動所替代。

吃月餅是節日的另壹習俗,月餅象征著團圓。月餅的制作從唐代以後越來越考究。蘇東坡有詩寫道:“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清朝楊光輔寫道:“月餅飽裝桃肉餡,雪糕甜砌蔗糖霜” 。看來當時的月餅和現在已頗為相近了。

月餅是中秋節的傳統食品。每逢中秋,人們除了以月餅祭月外,還以月餅饋贈親朋。月餅已成為中秋節的象征。

關於中秋節吃月餅這壹習俗的形成,史籍中沒有確切的記載。但民間許多傳說卻道出了中秋吃月餅的由來。在眾多的傳說中流傳最廣的要數“月餅傳信息”壹說。相傳元朝未年,統治者的殘暴統治引起了廣大人民的普遍憎恨,到處都在醞釀起義和反抗。統治者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防止人民造反,規定民間不準私藏鐵器,只準十家人合用壹把菜刀。農民起義領袖張士誠在中秋節時,將中秋起義的時間寫在紙條上,夾在月餅裏送給各家各戶。人們掰開月餅見到紙條,就紛紛拿起菜刀,聚集起義,掀起了反抗元朝統治者壓迫的高潮。為了紀念這次起義,人們每年八月十五便吃月餅且相沿成習。另壹種傳說即唐太宗征北方突厥,八月十五凱旋歸京,長安城內壹片歡騰。有個吐蕾人正在長安,他向唐太宗獻圓餅祝捷。太宗大喜,從裝飾華麗的餅盒中取出圓餅,指著懸掛在天空中的明月笑道:“應將胡餅邀蟾蜍”。隨後太宗與百官***食圓餅,從此中秋吃月餅的習俗便形成了。除此之外,還有壹種傳說,唐明皇遊月宮時吃了嫦娥做的仙餅,回宮後難忘美味,遂命人制作並於八月十五食之。

中秋食月餅的記載多始見於明清時。明人田汝成在《西遊覽誌余》中說:“八月十五謂之中秋,民間以月餅遺,取團圓之意。”因古人稱中秋為“團圓節”,所以月餅又稱“團圓餅”。

明清時,中秋食月餅的風俗已相當盛行,清人富察敦崇在《燕京歲時記》中說:“中秋月餅,以前門致美齋者為京師第壹,他處不足食也。至供月餅,到處皆有,大者尺余,上繪月宮蟾兔之形,有祭畢而食者,有留至 除夕 而食者,謂之團圓餅”。月餅除了是中秋佳節的必備食品外,還是饋贈親友的節日禮物。隨著時間的推移,月餅已由當初的家庭手工制作逐漸變成了壹種專業化生產,品種不斷增多,質量不斷提高,明清時已發展成為傳統的糕點形式。

“現代月餅在繼承明清傳統形式的基礎上,制作更精美,口味更繁多。不同的地區的月餅以其獨具的特色贏得了人們的青睞:廣式月餅皮薄、松軟、香甜、餡美;蘇式月餅松脆、香酥、甜鹹適口;潮式月餅以糖冬瓜為餡,滋潤、松脆。月餅除象征團圓的傳統圓形之外,還有正方、八角、三角、長方等形狀,其內中包餡有冰糖、豆沙、蓮蓉、五仁、百果、棗泥、火腿、蛋黃、叉燒等數十種,五花八門,應有盡有。月餅作為中秋節的應節食品,其餅面圖案無不與月亮相關,如“嫦娥奔月”、“月宮蟾兔”、“銀河夜月”、“三潭印月”、“西施醉月”等。精美的圖案不但烘托了中秋佳節的祥和氣氛,而且也增加了節日的詩情畫意。

中秋節的養生知識

1、形養:多喝水、早睡早起

秋天的氣候幹燥,很易感到口幹舌燥,皮膚水份也易流失。所以要特別註意水份的補充,多喝水、多吃含膠質與水份的水果,避免太激烈的運動。並應早睡早起可降低血栓形成的機率,進而預防心血管疾病。

2、預防秋季感冒:應避免過度蒸發食物

秋初暑氣由盛而降,朝涼夜熱,日夜溫差變化大,到了十月左右,暑氣漸退,但逢秋老虎發威時,天氣又悶又熱,這種涼熱不定的天候,最容易感冒。

3、請培養樂觀的情緒

靜想收獲累累碩果的喜悅,或以哲人眼光判斷自然季節交替所表現的春秋涼,保持內心寧靜,收神斂氣,為陽氣潛藏作好準備。

4、食養

秋季氣候稍涼,空氣中普遍缺乏水氣,食養應以妨燥攝陰,滋腎潤肺,在飲食上,以少量椒、蔥、韭菜、蒜等辛散食物,配合芝麻、糯米、蜂蜜、甘蔗、菠菜、白木耳、梨、鴨肉、乳品等柔潤食品。至於老人,還可以多吃壹些米粥來益胃生津。

中秋節為什麽叫中秋節呢

“中秋”壹詞,最早於《周禮》:所謂中秋,是因為八月居孟仲季三秋之中,而十五夕恰為月中,所以八月十五被稱為中秋,或稱“八月半”。

從字意上說,陰歷的春夏秋冬,也是以三個月為壹季的,七、八、九三個月是秋季,七月叫孟秋,八月叫仲秋,九月叫季秋。八月正好是在秋季的當中間,八月十五又正好是仲秋的中間心裏,所以叫中秋,又因為這天子的月亮是又亮、又圓、又滿,有圓滿的意思,所以又把中秋節叫團圓節。

原本,帝王就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禮記》上說:“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在酷熱的夏天過後,天朗氣清,萬裏無雲的秋夜天空,正足突顯出月皎潔的光華。因此,每到秋天,天子總要到國都西郊的月壇去祭月。上古祭月的禮儀,很可能就是中秋節的起源。

中秋節正式成為歲時節日,應起於唐朝,唐書太宗紀,以八月十五日為中秋節,以後就成為年中節日,至宋代更為普遍,常在中秋舉行歡宴的活動,到了元末明初更具有創新的意義。

中秋有二種算法,壹是依據四季算,因四季之中,七、八、九為秋,八月十五居秋季之中,故稱中秋;另壹種算法則依據節氣,按照二十四節氣,壹季***六個節氣,秋季的六節氣分別是 立秋 、 處暑 、百露、 秋分 、 寒露 、 霜降 ,而秋分則是秋季之中;而秋天正是人人辛苦耕耘之後的五谷豐收、團聚慶祝的季節,因此,家家拜祀土地神,答謝神的保佑,於是出現壹系列儀式和風尚活動,此外加上我國古代即有拜月習俗,因此由祭月、拜月逐步演化出賞月之風。

中秋節原分為三部份:八月十四日為“迎接”,八月十五日為“正節”,八月十六日則叫“余節”。如今,大家都在八月十五日“正節”吃月餅、過中秋。

中秋節月餅有哪些傳說相關 文章 :

★ 中秋節月餅的由來故事與傳說故事

★ 中秋節月餅的由來:中秋節的來歷和傳說故事

★ 關於中秋的傳說有哪些

★ 中秋節有哪些傳說故事

★ 中秋節有什麽傳說

★ 關於中秋節的傳說有哪些

★ 中秋節的傳說有哪些

★ 關於中秋節的傳說是什麽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m.js?6732713c8049618d4dd9c9b08bf57682";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