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國栽培的品種有AS2796、As3303、浙農1等。
營養成分:雙孢蘑菇是腐生真菌,不能進行光合作用。制作配料時,要在農作物稭稈(麥稭、稻草)中加入適量的農家肥(如牛、羊、馬、豬、雞和人的糞便),並加入適量的氮、磷、鉀、鈣、硫等無機營養物質。合理的配方是獲得高產的重要基礎條件。
溫度:雙孢蘑菇菌絲體的生長溫度範圍為4℃-32℃,最適溫度為22℃-25℃;子實體生長溫度範圍為5℃-25℃,最適溫度為14℃-18℃。
濕度:培養料含水量60%左右,覆土含水量16%-20%。菌絲生長期的空氣相對溫度為60%-70%,子實體生長期的空氣相對溫度為85%-95%。太幹或太濕都不利於菌絲生長。
PH:雙孢菇應該是堿性的,不利於菌絲體和子實體的生長,容易產生雜菌。菌絲生長的PH值為5-8,最適為7-8。入棚前,培養料的PH值應調整到7.5-8,土壤顆粒的PH值應在8-8.5。每次蘑菇收獲後噴水時加少許石灰,以維持PH值,抑制雜菌滋生。
空氣:雙孢菇是壹種好氧菌,所以要有良好的通風條件。
光照:雙孢蘑菇的菌絲體和子實體不需要光照,在壹般散射光的條件下仍能生長,但不能受強光照射。子實體在黑暗的環境下長得又白又肥。光照過強,子實體表面會變硬,會出現很多畸形菇,商品價值差。
雙孢菇是最好的新鮮食物,不宜長時間存放。大規模種植時,可以罐裝出口換匯。大面積發展雙孢菇,必須考慮深加工的問題,否則產品會積壓變質,造成損失。
價值和利益
雙孢蘑菇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和藥用價值。鮮菇蛋白質含量35%-38%,營養價值是蔬菜水果的4-12倍。它享有“保健食品”和“素食之王”的美譽。深受國內市場特別是國際市場的青睞。
安徽省臨泉縣利用稭稈和牛糞作為培養料,大面積發展雙孢蘑菇生產,取得了顯著的效益。壹般農戶菇棚第壹年每平方米投資約15元,每平方米產鮮菇10-15公斤,每公斤收購價6-8元。
牛糞的制備
幹牛糞更適合種植雙孢菇。牛棚修建時,後墻設出糞口,把堆糞的地方做成水泥地面,向外傾斜,向外開溝,這樣在清理牛棚時,牛糞和牛尿初步分離,牛糞堆積,牛尿流到沼氣池。牛糞堆起來瀝幹後,及時拉到晾糞場晾曬。幹糞場無特殊設施要求,通風向陽即可。根據場地大小,將濕牛糞鋪上適當厚度,自然晾幹,做成牛糞餅。切記:晾曬時不要隨意翻動。越翻越難幹。即使幹了,也會是粉末,很難保存。
牛糞曬幹後,要用編織袋包裝儲存,備用。如果可能的話,可以存放在室內,防止發黴。
牛糞烘幹不是什麽高深的學問。各地可根據當地情況和不同季節靈活運用晾曬方式。說到底就是把牛糞幹成餅儲存起來。
壹般操作過程
首先,建壹個蘑菇棚。
1,簡易棚型:
描述:實驗性種植,100-200平方米,投資約3000元。
第壹步:利用之前種菜的簡易棚,不搭棚架,直接在地上栽培。
第二步:準備牛糞和稭稈,8月份準備,高溫堆肥,壹次性準備成功,無需二次發酵。
第三步:直接購買栽培的菌種,根據適宜的溫度在9月初適時播種。
2、塑料棚類型:
描述:實驗性種植,約500平方米,投資約2萬元。
第壹步:利用種植蔬菜塑料大棚,搭起壹個高60厘米的大棚架。
第二步:準備牛糞和稭稈,8月份備料,高溫堆肥,采用二次發酵工藝。
第三步:直接購買栽培的菌種,根據適宜的溫度在9月初適時播種。
3、舊房改造:
註:實驗種植,根據房屋高度設置體棚,投資金額根據種植面積計算,壹般每平方30元左右。
第壹步:利用廢棄廠房、廢棄農房、廢棄紅薯坑、廢棄防空洞等。,並根據實際情況搭設腳手架,每層高度為60 cm。
第二步:準備牛糞和稭稈,8月份備料,高溫堆肥,采用二次發酵工藝。
第三步:直接購買栽培的菌種,根據適宜的溫度在9月播種。
4、標準蘑菇棚類型:
描述:建造框架溫室或家庭蘑菇棚是壹種標準化和規模化的模式。
第壹步:聘請技術人員設計生產計劃和管理計劃。
第二步:準備牛糞和稭稈,8月份備料,高溫堆肥,實施二次發酵工藝。
第三步:技術人員自己生產培育的種子,根據適宜的溫度,在9月的合適時間播種。
5、企業生產模式:
說明:是資金雄厚或國家投資的項目,不分季節,壹年四季都可以種植。
第壹步:聘請技術人員設計生產計劃和管理計劃。
第二步:準備牛糞和稭稈,機械準備,投料。
第三步:標準化生產菌種,采用控溫方式,常年進行工廠化培養。
二、培養料的配方和堆肥
1、100平方米雙孢蘑菇制劑配方標準
關於雙孢菇培養料的配方,技術光盤,文字資料,網絡媒體等。我們接觸到的往往是不同的標準。很多朋友打電話來問,有沒有比較標準的備料模式?應該說所有實踐過的配方都是可行的配方方案。壹般來說,應根據地方的資源優勢合理選擇配方模式。
現按臨泉縣通用標準,以牛糞、稭稈為主要原料配制,每100平方米需準備的材料如下,供您參考:
牛糞3000斤;稻草5000斤;磷肥200斤;石膏粉150斤;尿素10斤;石灰150斤;餅肥200斤。
有資料提到雙孢菇專用肥。我們從未在臨泉縣使用或推廣過任何專用肥料。我在這裏聲明壹下。
2.堆積發酵。堆肥時間壹般掌握在8月初為宜。(1)預堆:首先將稭稈用清水充分浸泡,堆成寬2-2.5m、高1.3-1.5m、長度不限的大堆,預堆2-3天。同時將牛、馬糞粉碎,加水濕潤,堆放。②堆垛:先鋪壹層稻草,厚度15-20cm,寬度1.8-2m,長度不限。然後撒壹層3-4 cm厚的牛馬糞,然後按比例撒磷肥和尿素,在1.3-1.5 m的高度依次堆放,從第二層開始加水適量,每鋪壹層稭稈後實用。③翻堆:壹般要翻堆4次。成樁後6-7天第壹次翻樁,同時加入石膏粉和石灰粉。之後每隔5-6天,4-5天,3-4天翻壹次堆。每次翻堆都要註意上下、裏外,堆放後用草簾或塑料薄膜覆蓋,防止堆料直接日曬雨淋。
3.發酵標準。整個堆肥過程大約需要25天。應符合以下標準:培養基含水量應控制在65%-70%(稻草用手淋成水滴狀),外觀呈深褐色,無糞臭和氨臭味,草肥混合均勻、松散、細膩、無結塊。
第三,在棚子裏播種
先在棚內的菇床上鋪壹層3厘米厚的鮮麥稭,然後將發酵好的培養料均勻的鋪在菇床上,料層厚度為15-20厘米。然後用每立方米空間10g高錳酸鉀和20ml甲醛熏蒸消毒。24小時後,很難打開門窗通風。物料溫度降至28℃以下,即可播種,每平方米500 ml瓶裝菌種壹瓶。將應變均勻地鋪在材料表面,輕輕壓實壓平,使應變沈入材料內約2 cm。
第四,播種後覆蓋土壤
播種後3天內適當關好門窗,保持空氣濕度80%左右,促進菌種萌發。註意棚內溫度不能超過30℃,否則夜間要適當通風降溫。播種後15天左右,菌絲基本充滿料層時覆土。覆蓋法:最好選擇吸水性好、顆粒結構、孔隙多、濕不粘、幹燥的土壤。每100平方米菇床需要土壤約2.5立方米。先拌入1.5%-2%石灰粉,然後用5%甲醛水溶液浸潤土壤,用手摸不粘時覆蓋,結塊散開時覆蓋厚度為2.5-3.5 cm。
動詞 (verb的縮寫)覆土後管理
覆土後,調整含水量,使土層含水量保持在20%左右。覆蓋空間的濕度應保持在80%-90%,溫度應為13-20℃(最佳溫度為15-18℃)。根據土層的幹濕狀況進行噴水,嚴格控制溫濕度,是雙孢菇優質高產的關鍵。
六、適時采收
當蘑菇長到直徑2-4厘米時,要及時采收。如果收獲,質量會變差,下壹批小蘑菇的生長會受到抑制。采摘時,用手指捏住菇蓋,輕輕旋轉,用小刀削去泥根,註意切口要光滑。采收後及時用土填穴,噴施1%葡萄糖、向日葵高產王200倍液或魯豐95壹次,促進平菇生長,提高產量和品質。& lt/SPAN>。& lt/p & 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