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哈爾濱正陽大廈的發展歷程

哈爾濱正陽大廈的發展歷程

正陽樓自1910創辦以來,以生產風幹腸和松子牛肚而聞名。歷經70多年的風風雨雨,如今已重整旗鼓,創新發展,進入繁榮期。正陽樓創始人王曉婷是傳統風味肉制品的技師。1878他出生在山東省葉縣西由鎮的壹個農民家庭。他從小就和家人壹起種地。因家境貧寒,經大哥介紹,在北京東南牌樓福興齋(醬肉店)當了學徒。

王曉婷,18歲,進福興齋後被派去打雜。我每天去四裏外的市場挑豬肉,回冰室挑冰,去豆腐房挑豆漿,挑肘子,刮皮生火,在煮肉。。。。。。早起貪黑,貪臟,貪累。王曉婷話不多,為人憨厚,工作做得很好。店主和師傅都很滿意。第二年,他被送上千份工作的案子。他到處觀察,刻苦學習,虛心請教,很快掌握了壹整套肉制品加工技術。當了五年學徒後,王曉婷去北京天寶樓的肘子店打工賺錢。壹千就是八年,但是工資低,存不下錢。他決定去“關東”碰碰運氣。此時,他已經30多歲了。

宣彤元年(1909),王曉婷到了哈爾濱,見到了他的老朋友宋文治(字陳歡)。他比王曉婷早兩年去哈爾濱,靠賣豬肉為生。那時,王曉婷住在宋家,幫宋文治賣肉。後來他們發現哈爾濱沒有肉制品,只有幾個屠夫煮些水來賣。他們壹商量,就想開壹家醬肉店。經過多次奔波,終於在道外付家店租到了壹個店面樓。店名仿照北京正陽樓,所以牌匾“正陽樓”上有兩個小字“京都”。店鋪的前室是營業室,後室是車間;二樓是宿舍,有客廳和包間。經過壹番準備,3月的第四天,在宣彤,“京都正陽樓”正式開業。宋文治是經理。民國4年,王曉婷、宋文治在北三道街東買了壹棟樓,正陽樓搬了新址。喬遷後,清末秀才出身的老顧客許自告奮勇為正陽樓題寫匾額,黑金色的“正陽樓”四個字,上面還有“京都”四個字。橫匾下是四塊豎小匾:風幹腸、松子牛肚、五香熏魚、蝦仁火腿、爐肉丸、青醬臘肉、醬香熏雞、五香醬肉。此後,正陽樓以其獨特的風味肉制品在哈爾濱食品行業立足,日產量達20-30斤。少賣不如多賣。宋文治回到山東後,王曉婷被任命為經理。日本帝國主義侵占哈爾濱後,給中國人民帶來了災難,也給正陽大廈帶來了災難。偽滿洲國苛捐雜稅,軍警常來勒索,使正陽樓難以經營。日偽當局的經濟控制加強了。“十二五”止價令又給正陽大廈戴上了枷鎖,“暴利”、“經濟犯罪”的帽子滿天飛。再加上市場價格大幅上漲,限價出售正陽大廈無利可圖,無法經營。於是在8月1943宣布停業,工人陸續離開,只剩下王曉婷、會計、技工、學徒留在店裏。為了生計,他們不得不在後院偷偷加工少量肉制品,以黑市價格賣給他們的熟客,就這樣過了壹年多。1944年6月,警察發現了他們的“非法”加工,王曉婷以經濟犯罪的罪名入獄。後來經過很多人的懇求,這個案子以罰款了結。至此,正陽大廈徹底關閉。

哈爾濱解放後,宋文治的兒子宋俊峰和他的老股東陰環從山東回到哈爾濱,與王曉婷壹起重開正陽樓。1953,正陽大廈變更為正陽大廈集合,宋俊峰任經理,王曉婷任副經理,股東8人。1956年3月,正陽樓由公私合營,正陽齋、正雲齋等7家肉制品公司合並,仍叫正陽樓。文革期間,門市部被裁撤,技術人員被調走。大眾產品取代風味產品,更名為“立新肉制品廠”。直到1978之後,正陽樓才重現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