鱘魚是現存最早的脊椎動物之壹。鱘魚屬於硬骨魚,輻鰭亞綱,軟骨硬皮病,鱘魚。我們通常所說的鱘魚是指鱘魚形的魚。它是最原始的魚群之壹。
世界上有1目2科7屬27種,僅分布於北半球。共有9個自然分布區,即太平洋東岸、北美五大湖地區、西北大西洋、北美密西西比河流域和墨西哥灣、東北大西洋、裏海地區、西伯利亞和北冰洋流域、黑龍江水系和日本海河口、長江和珠江水系。由於自然環境的變化、水利設施的建設和過度捕撈,近年來世界野生鱘魚資源明顯減少,處於瀕危狀態。中國自然水域分布的鱘魚有8種。
外觀特征
鱘魚是細長的,通常呈紡錘形。樹幹的橫截面近似五邊形。吻部長,體表覆蓋5排骨板,或有時裸露。無眶隔、前鰓蓋和鰓間蓋。頭上有沒有骨板。尾鰭上緣有1排刺狀鱗片。鰭不會骨化。背鰭和臀鰭的後位。胸鰭很低。腹鰭在背鰭的前面。尾鰭彎曲或鞭狀,上葉比下葉長。內頭骨是軟骨,只是部分骨化。左右腭方骨不與篩骨區或蝶骨區相連,而是與頜骨固定相連。有鎖骨,沒有椎體。魚鰾大,鏢管與食道後部相連。食道短。胃有幽門囊腫大。腸很短,有發育良好的螺旋瓣膜。
生活習慣
鱘魚棲息在中層和下層水中。海河的洄遊種和河流的定居種在產卵期向河流上遊移動。冬季多在河流或近岸深水處。幼蟲通常以浮遊生物為食。幼魚階段以底棲水生寡毛類、水生昆蟲、小魚小蝦和軟體動物為主要食物。成體階段以底棲動物或動植物渣滓為食,鏟鱘仍以浮遊生物為食。
分布範圍
都分布在北半球,有九個自然分布區:太平洋東岸、北美五大湖地區、西北大西洋、北美密西西比河流域和墨西哥灣、東北大西洋、裏海地區、西伯利亞和北冰洋流域、黑龍江和日本海、長江和珠江。
我國野生鱘魚有7種,包括史氏鱘、鱅魚和庫頁鱘,分布在黑龍江、松花江和烏蘇裏江。分布在長江和金沙江流域的中華鱘和達維鱘;分布在新疆伊寧等地水域的裸腹鱘;西伯利亞鱘魚分布在新疆的額爾齊斯河、布倫托海和博斯騰湖。截至目前,我國已從國外引進俄羅斯鱘魚、歐洲鯡魚、小鱘魚、白鱘等十幾個品種進行研究或人工養殖。
鯰魚學名長吻魚,俗稱“江團”、“白記”、“肥頭魚”、“魚”。在分類學上,它屬於鮎形目、鮎科和鱭屬。龍-斯諾克是我國珍稀淡水魚,分布於長江水系,北至黃河,南至閩江水系。鰱魚又粗又長,腹部腫脹,尾巴扁平。鰱魚個體重量不等,壹般為1500~2500克。
形態特征
漩魚的體長是體高的4.7-5.9倍,頭長的3.2-3.7倍,尾柄長的5.2-5.8倍,前後長的2.5-2.6倍。頭長是吻長的2.2-2.9倍,眼徑的10.6-17倍,眼距的2.4-2.9倍,頭寬的1.3-1.6倍,口裂寬的1.5-2倍。尾柄的長度是尾柄高度的2.3-3倍。33-35自由椎骨。
身體細長,前部粗短,後部扁平。頭部略大,背部凸起,沒有被膜覆蓋;上枕骨棘粗糙而裸露。吻相當尖銳突出,呈圓錐形。嘴低而彎曲。嘴唇肥大。上顎從下顎突出。上頜骨、下頜骨和腭骨都有絨毛齒,形成弧形齒帶。眼睛小,側上,眼緣不自由,有皮膚覆蓋。眼睛的間距很大,並且凸起。前後鼻孔相距較遠,前鼻孔短而呈管狀,位於吻前端下方;後鼻孔呈裂隙狀。鼻子必須位於後鼻孔前緣,後端達到眼睛前緣;下顎的後端超過眼睛的後緣;下巴必須比下頜短,側下巴必須長。鰓孔大。鰓蓋不與鰓峽部相連。鰓耙很小。身體光滑無鱗。
背鰭短,骨刺前緣光滑,後緣鋸齒狀;其硬刺長於胸鰭,起點垂直於胸鰭後端上方,與吻部的距離大於與脂鰭的距離。脂鰭較短,基部位於背鰭基部後方至尾鰭基部後方。臀鰭起點位於脂鰭起點的後方,與尾鰭根部的距離與胸鰭後端的距離幾乎相等。胸鰭側下方,硬刺後緣呈鋸齒狀。腹鰭較小,起點位於背鰭基部後端垂直下方,離胸鰭基部後端比離臀鰭起點更遠。肛門位於臀鰭起點到腹鰭基部後端的中點。尾鰭深分叉,上下葉等長,末端略鈍。
體粉紅色,背部深灰色,腹部淺色。頭側和體側有不規則的紫灰色斑塊。鰭是灰黃色的。
生活習慣
長斯諾克是壹種底層魚。經常生活在水流緩慢、水深、石頭多的河灣水域。白天,它們經常潛伏在水下或石縫裏,晚上出去尋找食物。主要以水生昆蟲及其幼蟲、甲殼動物、小型軟體動物和小型魚類為食。冬季性成熟,4-6月產卵。卵粘稠,淡黃色,受精卵附著在石頭上孵化。長得比較快,壹般重2-2.5斤,最多能達到10斤以上。
經濟價值
長斯諾克是壹種優質的食用魚,肉質細嫩,味道鮮美。
長斯諾克長得更快,它是同類中最大的魚。最大的個體可達15斤,常見的2-4斤。占長江流域漁獲量的比重較大,而中下遊明顯多於上遊。鯰魚是壹種大型經濟魚類。它的肉鮮嫩可口,富含脂肪,沒有刺。蛋白質含量13.7%,脂肪4.7%,被譽為淡水食用魚的上品。這條魚最漂亮的地方是它邊緣柔軟的腹部。而且它的魚鰾特別厚,曬幹後就是價值不菲的魚肚。其膠層厚實,口感純正,色澤透亮,制作工藝獨特。幹品的形狀和嵌在魚鰾中的壹個美麗的自然花紋照應著光源,與石首市屹立的筆架山相似,故名“加比魚肚”,並有“此物石頭絕,天下無二”之說,真是美食中的珍品。
毒性
鰱魚的背鰭刺和胸鰭刺有毒腺,對淡水刺魚有劇毒。魚被刺傷後,會立即產生劇烈的疼痛和燒灼感,傷口會被刺破、撕裂、局部出血和腫脹,某些情況下會引起發熱,患處疼痛瘙癢半小時至1小時。抓的時候經常發生刺傷事故,壹定要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