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又叫江米,因其香糯黏滑,常被用以制成風味小吃,深受大家喜愛。糯米中含有蛋白質、脂肪、糖類、鈣、磷、鐵、維生素B2、多量澱粉等營養成分。
另外,糯米可起到補中益氣、養胃健脾、固表止汗、止瀉、安胎、解毒療瘡等功效、可用於虛寒性胃痛、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消渴多尿、氣虛自汗、痘疹癰癤病等作用。
但糯米不易消化,因此應控制進食的量,老人、小孩、脾胃虛弱者尤應註意。
臘肉中磷、鉀、鈉的含量豐富,還含有脂肪、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等元素,豬肉制成臘肉後,營養成分大量損失,之前豬肉裏的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等幾乎完全喪失,還有瘦肉裏的維生素B1、B2,維生素C等含量幾乎為零。可以說臘肉基本上除了有可以吃的作用外,它沒有壹點營養成分,並且,但是吃,也對人體非常不利,可以說是有百害而無壹利。但是,也不是說壹點也不讓吃,可以少吃,偶爾吃,做菜時可以先采用蒸煮或者多次蒸煮,盡量降低裏面肉的鹽的含量,也就可以多吃了。
臘肉粽子流行於湖南、湖北等華中地區。壹般在端午時節食用,其中兩湖地區常有大小端午之分,所以這壹時節都有。其中臘肉粽子有多個類型,主要根據其臘肉的切法、與臘肉放入糯米的時間而定。而被譽為“端午故裏”的湖南嶽陽(汨羅)壹帶,臘肉粽子更是特色鮮明,味道醇厚,色香味俱全的壹大美食。
制作方法
編輯
用料:
瘦臘肉、糯米、胡椒、新鮮粽葉、新鮮麻(棕葉)
制法:
1、取糯米浸泡,至少4~5個小時;將新鮮粽葉洗凈
2、取臘肉,用其瘦肉部分。切成碎丁[3]
3、準備新鮮麻或棕葉,將其弄成繩般,待用
4、將臘肉、胡椒倒入浸泡洗凈糯米中攪拌[3]
5、準備包粽子。其中用兩片粽葉折成喇叭狀
6、然後將拌臘肉的糯米倒入,同時用筷子不斷插緊
7、用新鮮麻繩或棕繩,系緊。壹定要非常緊
8、煮粽子到最裏面的米熟為止。要註意,難以掌握
9、將粽子取出掛起,可自然儲存半個多月。同時由於脫水,也可涼後,燒著吃,別有味道。
臘肉粽子由於其原料使用新鮮地道臘肉,所以最明顯,就是透著臘肉的香。同時由於其所用新鮮粽葉、新鮮麻來進行包裹,又在濃厚的臘肉香下透著淡淡的青香。此是謂香也;在臘肉粽子裏,選用臘肉,而臘肉由於其已經過近半年的制作,味道深入。再在煮棕過程中,將其味道滲入糯米中,如此形成的粽子,口口入味。此是謂之味也;而臘肉粽子,不管是整體壹串,還是單個,或者粽色,都相得益彰。在傳統制臘肉粽子過程中,之所以選用麻或棕葉,不僅是其香,還有它們壹下分多股繩。所以包出來的粽子,全部就成為壹大串,層層疊翠。另外其包成傳統的角狀,若羊角則亭亭玉立,若牛角則敦嚴厚重。另外其裏,則在臘肉、棕葉等煮滲下,成為淡黃,而臘肉時而點綴其間。此是謂之色也。故臘肉粽子實色香味三者俱全,湘味小吃中壹大佳品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