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秋分有哪些習俗?

秋分有哪些習俗?

秋分的由來,“立秋”是秋天的開始,止於“初霜”,而秋分正好是從立秋到初霜的90天的壹半,所以稱為秋分。秋分的習俗有很多,比如祭月、吃秋菜、送牛、拜神、放風箏等。在我們家鄉的秋分放風箏可謂是壹道亮麗的風景,我就分享給大家吧。

1,秋祭月:

秋分曾經是傳統的“祭月節”,中秋節是從秋夕祭月演變而來的。古代有“春祭日月”的民俗活動。秋分曾經是傳統的“祭月節”。向月亮獻祭是中國非常古老的習俗。其實是中國古代壹些地方的古人對“月神”的壹種祭祀活動。中秋節流行於漢代,這是壹個中國南北經濟文化交流融合的時期,不同地方之間的文化交流共同傳播。“中秋節”壹詞最早記載於兩漢之際的《李周》壹書中。中秋節從漢代到唐代在中國北方不太流行,但唐以後在中國北方的中原地區流行。

2、吃秋菜:

秋分是踩秋的正式開始。在嶺南地區,開平蒼鎮謝氏,曾為四市(今以鶴山為五市),有壹個未斷的習俗叫“秋分吃秋菜”。“秋菜”是壹種野生莧菜,村民稱之為“秋蒿”。秋分那天,全村人都去摘秋菜了。

在野外搜索時,往往是綠瘦的,大約壹個手掌的長度。采摘下來的秋菜,壹般在家裏和魚片壹起熬制,稱為“秋湯”。有句順口溜:“秋湯臟,洗肝腸。”全家老少平安健康。“從秋天開始,人們仍然在家裏祈禱和平與健康。

3.送秋牛:

秋分馬上就到了,到時候會有人挨家挨戶發秋牛的圖片。畫面用紅紙或黃紙印上壹年四季的農歷節氣,還印有農民的耕田圖案,稱為“秋牛圖”。給圖的都是民謠歌手,主要說壹些不違背農時的秋耕好運之類的。每到壹個房子,他們更是看到什麽就說什麽,直到房主高興給錢。雖然說出來的話很隨意,但是每壹句都押韻優美。俗稱“秋”,秋人被稱為“秋官”。

4.崇拜上帝:

秋分前後的民間節日有:2月15日張凱·王聲的生日;2月19日是觀音菩薩的生日,每到生日,都有很多信眾前往各觀音寺朝拜;2月25日三山王祭祀日:三山王指廣東省潮州府揭陽縣的獨山、名山、金山等山神。早年潮州客家移民秋為守護神,所以信徒以客家人為主。

5.放風箏:

秋分也是孩子們放風箏的好時候。尤其是秋分那天,連大人都參加。風箏分為王耔風箏、鰱魚風箏、糜蛾風箏、雷公蟲風箏和月兒光風箏,最大的有兩米高,最小的有兩三英尺。我們老家有個很大的院子,以前是農民曬糧的地方。秋分當天,村委會會組織大人小孩壹起放風箏,只要氣候適宜,當天都會有比賽。會有兒童組,成人組,團體組,大家壹起放風箏,很開心,很有寓意。希望在收獲的季節和收獲的地點,全村人生活幸福,年年豐收,所以秋分。

除了以上,秋分養生養肺也很重要。秋分過後,氣溫下降。如果妳的抵抗力差,很容易引發感冒、哮喘等疾病。所以秋分期間壹定要註意肺氣的保養,根據天氣變化及時添加衣物。在我們家鄉,在飲食方面,老人們喜歡用自己的壹技之長,制作糯米、蓮藕、銀耳等生津潤燥的食物,防止上火,否則得不償失,所以秋分壹定要註意養生養肺,才能有個好身體。妳對秋分習俗有什麽看法?大家壹起分享壹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