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陽脈和陰脈,歷代醫家有幾種不同的說法,這也對應了《傷寒論》對少陰病脈證的概述。
壹種是以許仲科、吳倩等為代表的。,而切脈位分陰陽,合前寸為陽脈,合後足為陰脈。寸脈主心肺,足脈主腎、膀胱、命門,而無形之陽(元氣、宗氣、衛氣)與心肺腎、命門關系最為密切。
“陽微”指寸脈微,“陰顯”指尺脈弦,從根本上指出了楊琪的衰敗和陰邪的優越是胸痹心痛形成的主要原因。
另壹種說法是,以魏念庭等人為代表,根據脈診的指力“高低”來劃分陰陽,認為浮脈為陽脈,沈脈為陰脈,即浮脈略“陽微”,沈脈弦為“陰弦”。這壹理論目前在臨床上很少使用。
原文中“陽”指關前脈,“陰”指關後脈,“弦”和“微”分別對應“過”和“不及”,“陽-微陰-弦”可以理解為寸處脈弱而足處脈實。寸脈不足反映上焦之氣不足,上焦之氣不足實際上反映下焦之邪盛。下焦陰寒之邪能上位而居異位,而郁結相吸的陰寒之氣又能進壹步阻礙上焦陽氣的正常運行,最終導致上焦之氣“極虛”,不能正常地促進血液循環,導致瘀血、胸痛。
這種脈象的診斷不僅限於冠心病,還可以推斷為心律失常、心肌病、神經癥、肺心病、乳腺病等。
沈紹功教授認為“陽印偉線”可作為病機的總綱。按照沈老的分析,病機的關鍵無非是正能量的不足和邪能量的過剩,這是中醫病機的兩大基礎,非常明顯。
“陽微陰弦”的本質是“實質虛,實質實”。陽衛又稱精氣不足,是氣血陰陽兩虛所致,主要累及心、脾、腎。陰弦,即標實,因膏體粘稠、情誌過度、勞累而致氣滯、血瘀、痰濁、寒凝、熱郁。壹般來說,精氣不足是疾病的基礎,實證是疾病的條件。
中醫病機包含三個內涵。首先是病因,即疾病的病因,分為兩類:壹類是原發性病因,如外感疾病、六淫、暴怒、內傷、七情、飲食不節、過勞或安逸、外傷、蟲畜、用藥不當等;壹種是次要病因,如血瘀、痰濁、水濕等。
其次是病機,即發病的各種條件,包括致病因素的性質和強弱,人體抵抗力的升降以及體質類型、精神狀態、自然環境、社會環境的影響。
最後是病機,即疾病發生、發展、演變、轉歸的機制,包括邪正之分、陰陽失調、氣血津液失調、臟腑功能異常、經絡運行不利,以及六經、衛氣養血、三焦等外感疾病的病機。
中醫病機的三個組成部分相互影響,相互聯系,密不可分,形成了中醫對疾病的獨特認識。
吳雄誌老師認為該理論為陰虛寒痰凝證,寒化心陽虛證。陽微,脈微於寸,陽虛於上焦;陰弦,合尺弦,痛,陽稍陰弦,即胸痛。
如果陽弱,脈弱,就是陽虛,可以用桂枝等藥物。陰陽脈法,寸脈後屬陰,足脈前屬陽。陰弦是閉脈弦,因痛而成。疼痛患者可觸摸弦脈。胸痛不會壹直發生。發生時可表現為陰弦,不發生時為微陽脈,為冠心病之脈。
若寸寸脈細數,手心出汗,則為桂枝甘草湯證。關脈弦對應瓜蔞、薤白、桂枝。楊仙不僅講脈,而且講病機。陽虛用薤白、桂枝制成養胃;陰弦有痰,有瓜萎,半夏。
張仲景指出了胸痹的大部分癥狀,但胸痹還有其他癥狀,如高血壓、陰虛等,可用三甲復脈湯治療。還有就是瘀血引起的胸痛,需要活血化瘀。
張仲景在《金匱要略》中區分“胸痹心痛”是由於胸陽不足,陰邪(主要是痰水)占優所致。為此制定了10個方子:瓜蔞薤白白酒湯、瓜蔞薤白半夏湯、枳殼薤白桂枝湯、人參湯、茯苓杏仁甘草湯、橙子生姜湯、薏苡仁附子粉。
胸痹應以通痹通陽為治法,以瓜蔞白靈酒湯為主方。全瓜蔞可用於除痹、寬胸、化痰散結為君,清新溫煦,化痰降氣為臣。白酒可通陽止痛,有助於提升藥力。藥理研究明確了薤白的活性成分大蒜素和揮發性精油只溶於酒而不溶於水,說明仲景用薤白和酒治療胸痹是科學的。
若痰積於胸,胸陽受阻更甚,“心痛透徹”“不能臥”,則加半夏,增強祛痰飲之功,成為“瓜蔞大白半夏湯”。
胸痛延伸到胃腔,是“憋氣在心”,“脅下攻心”。胸胃同時治療比較合適。用瓜蔞的白枝促進胸痛,加厚樸、枳實調理胃氣,再用溫桂枝制成“枳實大蒜白桂枝湯”。
胸痹,“胸痹氣短”,“茯苓杏仁甘草湯”用於飲水;氣滯用“橘姜湯”;寒濕急性疼痛用“薏米附子粉”;“桂枝姜枳實湯”用於止寒飲中的“心脹”和上行中的“懸痛”;“心痛切背,腰酸切心”用“烏頭紅石脂丸”(以附片、紅石脂、川椒、幹姜配制)。
胸痹,脾陽虛,宜補中助陽,用“人參湯”(人參、炒白術、幹姜、炙甘草),又稱“理中湯”。
這十二個字是辨證論治的總原則,也就是說脈象不是壹成不變的。“法隨證變,方隨法立”,既要有原則性,又要有靈活性,對於胸痹心痛也是如此。我經常喜歡說:“向別人學習的關鍵是要靈活,向別人學習而不要把別人弄得糊裏糊塗”。瓜汁浸水劑的應用既要有全局觀,又要註重個性。
國醫大師王綿之的經驗是:“張仲景的瓜蔞大蒜白酒湯、瓜蔞大蒜半夏湯、枳實大蒜桂枝湯,用於治療胸痹心痛,療效非常好,但必屬痰瘀、胸陽不足、脈不利者,有苔膩、脈滑之證。”
如有氣短、心悸、氣滯者,可用茯苓杏仁甘草湯;如果“母子”心臟病是肝氣郁結所致,可用柴胡疏肝湯疏肝理氣;如果“子病母”的心臟病是痰濁郁結於中焦所致,可用桂苓疏肝湯健脾化痰;如果心力衰竭是由陽虛引起的,可以用紀明粉、蕉嶺大棗謝飛湯或真武湯來溫陽。若因寒凝而心脈停滯,可用蘇合香丸溫通心陽;如有脈結、心悸,可用炙甘草湯調節心律;如果伴有血瘀水腫,可用當歸芍藥散活血利濕,現代臨床常用的血府逐瘀湯、冠心二號方(丹參、赤芍、降香、川芎、紅花)等都是活血化瘀、兼治痰瘀的有效方劑。
@丞京京京京京京京# #健康大V創造營# #冠心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