鞏乃斯,蒙古語意為“太陽坡”,位於巴音布魯克草原北部,長40公裏,寬1公裏。這裏是新疆細毛羊之鄉,著名的“天麻-伊利馬”產地。這壹帶草原地形起伏,氣象萬千。山地草原,山谷草原並存,春夏秋冬牧場齊全,河湖,野果花卉,珍奇動物,應有盡有,放眼鞏乃斯,是壹個迷人的地方。
天寒地凍,大雪紛飛,鞏乃斯河因為流速快,凍不起來。只是在河岸的左側,在平緩的地方,積雪覆蓋,向內蔓延。
在鞏乃斯草原環顧四周,藍天、綠地、青山、綠水都是北疆的樣子,令人心曠神怡。眼前還有蜿蜒曲折的鞏乃斯河,可謂“三面青山綠屏,玉帶繞腰”。群山起伏,綠草如茵,猶如地毯,既有草原的遼闊,又有溪流的柔和;既有山的美,又有松林的氣勢。
浩蕩清澈的鞏乃斯河沒有泡沫,只有在拐角處撞上巖石的急流處,漩渦靜靜地散開,然後像平布壹樣向西散開...這是鞏乃斯河的夏天。
山谷中草原的景色十分動人,尤其是仲春時節,各種顏色的野花競相爭艷,尤其是火紅的克孜哈勒達河,點綴其間,如雲墜入壹片錦緞,風輕輕搖曳,牛羊蠕動,遠山白雪皚皚,被稱為鞏乃斯草原的勝景之壹。
夏天的鞏乃斯草原,就像壹張綠底銀花的彩色地毯,在藍天的映襯下,顯得格外艷麗壯美。
鞏乃斯清風,林濤震耳,樺樹美不勝收,雲杉五顏六色,楊柳婀娜。蜜蜂蝴蝶掠過,草綠葉茂,金櫻子閃著金光,黨參花濺著香,烏拉貴花吐著香,山丹丹花開得艷。溫泉裏彌漫著紫色的霧氣,熱氣撲面而來,白雲繚繞,天使的眼睛向前飛去,仿佛置身於花的海洋和草的世界。
冬天的鞏乃斯,整個草原閃著銀光,山巒綿延千余裏,白雪覆蓋千余裏。綠草如茵的草原被皚皚白雪裝點,形成壹個銀白色的世界。白雪覆蓋了大自然的本來面目,千裏掛毯的斜坡不再顯得油綠,嶙峋巖石的輪廓不再顯得那麽清晰。山上的牛羊溫順地挪到冬巢,悠閑地啃著玉米稈...
隆冬時節,厚厚的積雪覆蓋了鞏乃斯草原的大地,天地灰蒙蒙的。此時的壹切都是那麽的單調無味,就連熙熙攘攘的小木屋也安靜的享受著冬日的暖陽,再看看遠處的山川,群山在白雪的映襯下更是銀裝素裹。
雖然時空循環,貢乃斯草原的哈薩克族牧民依然有著遊牧民族的純正血統,依然保留著疝氣的民族特色,依然可以馳騁在千裏光平原。在鞏乃斯草原,從老人到年輕人,都是騎馬的能手。此外,在夏天,更多的是牧歌,片片畜群,盛裝的少女,騾子,給壯麗的大草原增添了生機。
每年六月到九月,草原上綠草如茵,野花盛開。散落在草原上的哈薩克氈房如雨後春筍,讓草原更加生機勃勃,活力四射。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和新源縣的草原節大多在這裏舉行。
氣候:
鞏乃斯草原年平均氣溫-4.5℃,最熱月7月平均氣溫僅0.4℃,冷月6月平均氣溫-26.0℃5438+10月,7月平均最高氣溫17.7℃,年降水量276.2mm,日照時數2822小時,日照百分率63%,年平均風速2.6m/s。
運輸:
去鞏乃斯草原,可以從烏魯木齊坐車,沿五壹公路轉都庫公路,行駛460公裏到和靜縣城。也可以從吐魯番坐火車到和靜縣,再從和靜縣沿著崎嶇的山路走300公裏,進入鞏乃斯草原。
飲食:
因為哈薩克族人主要吃牛、羊、馬肉,其次是饢和面粉、抓飯做成的面條。他們最喜歡的食物是“金特”:幼畜的肉拌上奶油,放入馬腸,蒸熟後食用。主要喝牛奶、馬奶、奶茶,偏愛馬奶酒。
民俗:
哈薩克族的節日有“敏孜節”(俗稱過年)、“宰牲節”(俗稱過年)、民族風味濃厚的“那吾魯孜節”。此外,哈薩克族女孩還擅長歌舞,如擠奶舞、剪羊毛舞、繡巾舞、制氈舞、騎馬舞、鬥熊舞、婚禮舞等,多與遊牧生活有關。年輕人喜歡摔跤、賽馬、刁揚和“追女孩”,在這些活動中,年輕男女可以找到樂趣。
地方風味:
脆皮薄餅、烤包子、拉面、芝麻、油塔、薄紙包、奶茶是哈薩克族的傳統食品。更值得壹提的是,他們可以把牛奶和羊奶加工成八九種乳制品,或香或甜或酸,都有濃郁的奶香味,營養豐富,可以飽餐壹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