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低溫奶、高溫奶、奶飲料的區別

低溫奶、高溫奶、奶飲料的區別

壹、配料不同:

1、低溫奶與高溫奶:

純牛奶也叫鮮牛奶、純鮮牛奶。從產品的配料表上,可以看到這種產品的配料只有壹種,即鮮牛奶。 鑒別純牛奶的好壞主要有兩個指標:總幹物質(也叫全乳固體)和蛋白質。

它們的含量越高,牛奶的營養價值就越高,壹般來說,價格相對也會較高。此外,深受消費者歡迎的酸奶是用純牛奶發酵制成的,因此酸奶也屬純牛奶。

2、含乳飲料:

含乳飲料這種牛奶飲品的配料除了鮮牛奶以外,壹般還有水、甜味劑、果味劑等,而水往往排在第壹位(國家要求配料表的各種成分要按從高到低的順序依次列出)。

國家標準要求,含乳飲料中.牛奶的含量不得低於30%,也就是說,水的含量不得高於70%。因為含乳飲料不是純牛奶做的,所以營養價值不能與純牛奶相提並論。

二、滅菌技術不同:

1、高溫奶與奶飲料:

是牛奶經過超高溫瞬時滅菌(135℃到150℃,4到15秒)的瞬間滅菌處理,完全破壞其中可生長的微生物和芽孢。

2、低溫奶:

巴氏殺菌乳,既巴氏奶。它是以新鮮牛奶為原料,采用巴氏殺菌法加工而成的牛奶,特點是采用72-85℃左右的低溫殺菌,在殺滅牛奶中有害菌群的同時完好地保存了營養物質和純正口感。經過離心凈乳、標準化、均質、殺菌和冷卻,以液體狀態灌狀,直接供給消費者飲用的商品乳。

三、保質期不同:

1、高溫奶與奶飲料:

經過超高溫技術能有效地消滅細菌,保質期通常能達到六個月。

2、低溫奶

保質期比較短,壹般為1-7天左右。南方天氣較熱,尤其進入夏季,這對低溫奶都是挑戰,消費者在購買、保存和飲用低溫奶時,壹定要註意牛奶的保質。

如果發現紙盒有“脹包”現象,牛奶已經變質,壹定不能飲用。所以在選購時要特別註意保存條件,任何壹個環節的疏漏都會導致細菌的重生和牛奶的變質。

擴展資料:

壹、低溫奶認識誤區

由於低溫奶產品加工溫度較低,在最大程度的保持了牛奶的風味和營養成分的同時,對原料奶的質量也有更高的要求。

而對原料奶質量影響最大的是牛奶中的細菌總數。目前我國的原料奶經常出現細菌總數超標現象,嚴重影響低溫奶的產量及質量。甚至有個別企業采取“超巴氏“的殺菌手法制作低溫奶,其原料奶的受熱強度遠高於巴氏殺菌的條件,殺菌溫度達到120℃,混淆了巴氏殺菌的真正含義。

另壹方面,低溫奶包裝較簡單,產品貨架期短,運輸過程中需要冷鏈系統。而我國現階段冷鏈系統仍存在不完善的地方。以至於,低溫奶對於消費者,也就存在著不能隨時隨地飲用、口感不如常溫奶更適合中國消費者的口味,並且不易保存等這些缺點。

很多消費者認為,低溫奶(也稱巴氏奶)比較新鮮,相對於常溫奶營養會更高。科學實驗證明,巴氏奶即便按照72-75℃的生產工藝來處理,在營養方面,巴氏奶和常溫奶的營養成分也是無明顯的差異。

UHT技術(常溫奶主要加工技術)不會降低牛奶的營養牛奶中富含的營養很多,但最重要有四種,分別是賴氨酸(壹種蛋白質)、鈣、維生素B2(核黃素)和維生素B12,雖然在超高溫滅菌工藝中會有壹些成分失去活性,但並沒有降低牛奶中的營養。

如:

1、牛奶中的蛋白質經UHT技術處理後會產生變性,這屬於物理變化,但蛋白質的變性對其營養價值沒有影響;

2、牛奶中的鈣,加熱並不會影響人體對它的吸收利用;

3、牛奶經超高溫消毒後的確會使某些對熱敏感的維生素會被破壞,但破壞程度很低。牛奶中除了維B2和維B12外,其他人類所需的維生素的含量較低,而且大多數維生素的獲取途徑主要是蔬菜和水果。

二、超高溫技術

超高溫技術能有效地消滅細菌,但同時可保存牛奶原有的營養成分。研究報告顯示,UHT處理對牛奶中脂肪、礦物質及主要蛋白質的營養價值不構成影響,同時,必需氨基酸和維生素的營養價值只有極微量的改變.

UHT超高溫滅菌奶需要采用新鮮優質的奶源。在進入生產車間後,首先要進行預處理這項特有工藝。原料奶在密封的管道內被加溫至75℃,這樣做是為了把牛奶中的細菌激活,隨後采用超高溫滅菌時效果才能大大提高。

因為牛奶如果要做到無菌,原料奶在進行超高溫滅菌之前就必須保證每毫升細菌數不超過3萬,這其實已達到了巴氏飲用奶的標準,但UHT奶的標準更高。

經過預處理的牛奶接下來就要進入UHT超高溫滅菌工藝,這壹流程同樣也是在完全密閉無菌的環境下進行的。

外部的工作人員通過三次升溫將密閉管道內的牛奶加熱到137℃,並持續幾秒鐘,再迅速冷卻。這樣壹來牛奶中的細菌不但能夠被充分殺滅,而且由於升溫的時間很短,只有4秒鐘左右,因此牛奶中的營養成分不會遭到破壞。

百度百科-高溫奶

百度百科-低溫奶

百度百科-含乳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