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花根,又叫“腐絲”,縣內稱“余幹豆腐”,黃金埠鎮豆腐特稱為“蘭花根“,豆腐由黃豆磨碎去渣煮制而成,蛋白質含量高,營養豐富,又稱為“素肉”。原汁原味的黃金埠鎮燒制的豆腐,形式多樣,口感酥香,豆香撲鼻,令人難忘。豆腐有高蛋白、低脂肪、有降血脂、膽固醇的功效。黃金埠鎮有4至5種不同軟硬程度的豆腐,其做法便是千家萬戶皆妙味。乾隆皇帝三下江南時,途經黃金埠鎮嘗過此菜後,龍顏大悅,問隨臣此為何物?答曰:“豆腐絲”,乾隆嫌其名俗,遂賜名“蘭花根”。由此,更加聲名遠揚,成為節日用餐和饋贈親友的之佳品。
獲得榮譽:首屆中國贛菜博覽會“最佳效果獎”名菜之壹、第三屆中國餐飲業博覽會“環保嘉許獎”、“最佳展臺設計獎”名菜之壹、第三屆全國民間美食烹飪大賽“金牌宴席”(第壹名)名菜之壹。 口味香脆,滋陰補陽,對治療出虛汗有顯著療效。芋荷花就是芋頭開的花,芋頭的葉子象荷花的葉子(蓮藕的葉子),故所以芋頭開的花人們就叫它“芋荷花”。是壹種中藥,也可以當菜吃,芋荷花很少見,因為不是所有的芋頭都會開花的,十四五斤新鮮於荷花,才可曬制壹斤幹芋荷花,因縣域內唯有黃金埠壹處產芋荷花。,故黃金埠鎮的“芋荷花燒肉”最為出名。
獲得榮譽:第三屆全國民間美食烹飪大賽“金牌宴席”(第壹名)名菜之壹、中國贛菜名菜之壹。 寶應寺位於黃金埠鎮東郊的邊山村寶應峰。寶應峰海拔高度為256米,山頂建有寶應寺、忠公廟(為紀念五代十國陳國丞相戴安而建)、大雄寶殿、觀音堂、鐘鼓樓、芷經閣等建築,氣勢恢宏。
寶應寺,最初是壹個破舊的神壇,隨著信徒的不斷增多,逐漸擴建成小有規模的寺廟。如今已有大雄寶殿、觀音堂、佛祖、十八羅漢等建築。每逢初壹十五,附近村落的百姓都會去朝聖,香火鼎盛 。
據傳寶應寺是為了紀念“二元帥”而修建的寺廟,“二元帥”真名不詳,信徒都稱之為“齊章二元帥”,相傳二元帥本來姓齊,出生後不久,父親就去世了,他母親改嫁後改姓章。據傳二元帥出生時天降瑞光,雲朵中隱約有觀音拈花微笑。十八歲戰死沙場,觀音施展法術把他的魂靈從閻王那帶出來,並為他重塑金身,收為弟子。二元帥隨觀音菩薩修行壹段時間後,被觀音派往凡間救苦救難。”二元帥“來到邊山村已有800多年,保佑邊山村及附近村落百姓。 清朝時期已經形成“黃埠十二景”:東畈耘歌、北崗樵唱、獬嶺晴煙、龜山晚樹、春昭荷春、沙汀柳色、夾江帆影、潭水回瀾、浮石鐘聲(龍山嶺)、月池澄碧、染窟蟬琴、銀峰烏曲等古跡。
黃金埠鎮區還有許多著名景點,如小華山仙境、寨裏水庫、長嶺、塔尾塘烈士紀念碑、浮石鐘聲、沙洲島、獅子嶺千年古村落及浮石寺、關王殿、八裏源水庫、南谷書院(明成化年間理學家胡居仁自辦講學之所,興廢時間不詳。)羅英起義舊址 、名獒山莊等等。黃金埠幹越文化與森林生態觀光遊憩區(非行政劃分)包括:五雷烈士陵園、黃金埠鎮古居民旅遊資源、應天寺景區古建築及附屬文物點(包括胡居仁故居等文物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