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學生農村振興社會實踐報告

學生農村振興社會實踐報告

學生農村振興社會實踐報告

在當今社會,報道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它已經成為壹個新的行業。妳看過什麽樣的報道?以下是我為妳整理的壹篇關於學生振興農村社會實踐的報告,僅供參考。讓我們來看看。

為全面了解我市鄉村振興戰略發展情況和村民對鄉村振興戰略的關註程度,5月21-25日,市統計局組織力量對我市鄉村振興情況進行了調查。本次調查選取了梁子湖區亮子鎮沙灣村和趙山鎮虎瓢村。本研究采用實地調查和交流討論相結合的方法。* * *收到有效問卷56份。按性別分類,男性33人,女性23人;按年齡分,50歲以下22人,50歲以上34人;按文化程度分,高中以下40人,高中以上16人。按被調查者身份分,村民44人,村幹部8人,鄉鎮幹部3人,其他1人。從調查結果看,全市農村變化明顯,鄉村振興取得壹定成效,但也反映出農業生產效率低、農民增收難、農村基礎設施不完善等相關問題,必須引起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

壹,農村居民對鄉村振興的擔憂

(1)期待生活水平進壹步提高。當被問及“與鄉村振興相關的五個選項中最感興趣的部分:產業繁榮、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時,56份有效問卷中有23人選擇了“生活富裕”,占比41.1%。

(二)期待居民收入進壹步增加。在56份有效問卷中,有24人認為鄉村振興的關鍵是增加居民收入。雖然近年來我市農村居民收入保持穩定增長,但城鄉居民收入差距不斷縮小。但實現農民持續增收仍有壹定難度,需要各方共同努力,進壹步拓寬農民增收渠道。

(3)期待資金、人才、技術流向農業農村。在56份有效問卷中,認為影響鄉村振興的因素是資金、人才和技術的分別為42人、35人和37人,分別占75.0%、62.5%和66.1%。當被問到“妳認為鄉村振興的因素有哪些?”沙灣村六組龍群蓮回答:“當然是資金、人才、技術。沒有錢,怎麽搞好農村?有了錢,沒有人才和技術,就做不好農村。”人們普遍認為,資本、人才和技術在鄉村振興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4)期待進壹步提高社會保障水平。在56份有效問卷中,有32人和20人期望提高養老保障和醫療保障水平,分別占57.1%和35.7%。認為每年醫療是家裏最重負擔的有20人,占35.7%。提高養老保障水平和醫療報銷比例,是村民的共同願望。

二、鄉村振興的有利因素

(壹)工業發展逐步壯大。

近年來,專業大戶、龍頭企業、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等農業生產組織不斷壯大,為農業農村產業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20xx年,全市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05家,全省龍頭企業12家。全市農民專業合作社1573個,同比增長10.77%。同時,該市立足本地資源優勢,大力發展武昌魚、藍莓、沼山柚、糧道稻等特色產業,打造本地農產品品牌。到20xx年底,全市“壹村壹品”站點308個,示範點45個。全市農產品“三品壹標”新增有效品牌88個,共204個,同比增加40個,增長24.39%。

(二)生態環境不斷改善。

近年來,鄂州市科學規劃、合理布局,在更高層次上推動了美麗鄉村建設。在調查中發現,村民們感覺變化最大的是“路變好了,路變寬了,房子變大了,村子變幹凈了”。在改善農村生態環境的過程中,更加註重提高農村資源的利用率。20xx年主要農作物稭稈產量約60萬噸,綜合利用率達到57.7萬噸,達到96.2%,同比提高0.5個百分點。農村垃圾按照“村收集、鎮集中、區運、市處理”的模式進行集中處理,生活垃圾處理指標達到100%。全市有600多個汙水處理設施集中處理農村生活汙水,汙水集中處理指標達到90%以上。

(3)農村風建設基礎紮實。

全市九年義務教育普及率達到100%,村衛生室、圖書館、體育健身場所、村民活動中心等基本公共服務從無到有不斷完善,為鄉風建設奠定了基礎。同時,該市不斷加大對鄉風建設的人力、物力、財力投入。在鄉村振興的過程中,註重以鄉村文化為載體,在尊重原有鄉村文化體系的基礎上,吸收現代元素。在農村舊住宅改造中,應當堅持保護原真性,發展原住,利用原特色。

(四)鄉村治理有序推進。

鄂州積極探索農村社會管理方式,整合各類農村管理服務資源,建立全球覆蓋的農村網格化服務管理體系。每個村配備網格員,負責收集社情民意,監督環境衛生,調解矛盾糾紛。網格化服務管理體系不僅降低了鄉村治理成本,也促進了農村的和諧穩定。現階段,隨著農村集體資產試點工作的深入,村民自治制度不斷完善,鄉村治理更加科學高效。

三、調查中發現的問題

(壹)農業生產的比較效益低。在和村民的交談中,我了解到壹個農民種了0.8畝小麥,產量320斤,毛收入在330元,投入成本335元(整地90元,種子60元,化肥80元,收割85元,農藥20元),不算人工,虧損5元。據調查,今年化肥、農藥、飼料等農資價格較往年大幅上漲。全市化肥價格簡單平均,平均漲幅22.8%。與此同時,農業生產的勞動力成本也在增加。農業生產比較效益低,影響農民種植積極性。

(2)農村特色產業不強。通過走訪企業了解到,生產特色農產品的企業規模小,生產鏈條短,產業集群度低。以湖北亮子鎮鐵皮石斛生產基地為例,該基地負責人表示,鐵皮石斛種植加工技術含量高,鮮制品烘烤成幹品的工藝目前依賴浙江的同行,因為這壹工藝技術要求高。如果在本地培訓工人,很難留住工人,所以他們寧願把新鮮的產品運到浙江的同行那裏烘焙。

(3)技術人員支持不足。據調查,農村在家從事農業生產的人大多在50歲以上,從事農業生產的年輕人較少。農民的文化程度壹般以初中及以下為主。農業新技術、新產業、新模式難以推廣,不利於農業現代化發展。

(D)有“等待重要”的想法。調查中,壹些村民覺得自己年紀大了,幹不了農活,希望政府給他們提供。有人認為醫療費用太高,政府最好全部報銷。壹些村民有“等什麽重要”的想法。遇到困難和問題時,習慣於等政策,靠支持,要求條件,過於依賴政府,缺乏拼搏進取的精神。

第四,壹些建議

1.提升鄉村治理水平,促進* * *治理享受。壹是加強基層組織作風建設。基層幹部需要不斷提升鄉村治理能力,轉變工作作風,才能解決農村的各種復雜問題。面對環境治理、生態保護、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等問題,要認真落實中央精神,為人民群眾辦實事、辦好事。二是加強基層民主法治。加強基層幹部法治教育培訓,提高他們民主決策、依法管理、依法辦事的意識。三是加大鄉村振興宣傳力度。在向村民宣傳國家政策時,要給予合理的引導,讓群眾享受到國家的優惠政策,摒棄“等什麽重要”的思想,通過自己的努力爭取富裕。

2.培育農村發展新動能,激發內生動力。壹是重點發展農產品加工、觀光旅遊、農村電子商務等新業態,提升農產品附加值,促進農村壹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二是做大做強特色產業。努力集聚壹批特色產業創新型龍頭企業,加快特色產業升級。三是以品牌知名度拓展市場。使它成為著名的“武昌魚”和“梁紫湖”。用“壹條魚”“壹個湖”帶出“糧道”“糧心”等壹批產品品牌。

3.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發展農村經濟。堅持加大民生投入,補齊農村公共服務、基礎設施、信息流通等方面的短板,縮小城鄉差距。在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基礎上,美化村容村貌。在生產綠色安全農產品的同時,註重農耕文化、鄉愁等精神產品的開發,營造生態宜居環境。在加快新型城鎮化建設的同時,加大對新型農業業態的投入,促進農業功能拓展,大力發展綠色農業、創意農業、休閑農業、健康農業、幸福農業等。,讓農業成為人們追求幸福的新產業、新業態。

4.加強人才隊伍建設,盤活技術人才。鄉村振興,關鍵在人。壹是加強農業農村幹部隊伍建設,高度重視農業農村幹部的培養、配備和使用。二是加強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引進農業科技人才,提高科學育種水平,增強農產品競爭力,提升農業生產比較效益,增加農民收入。三是鼓勵高校畢業生、退役士兵和“三新”農民創新創業,使他們成為帶動農村發展的生力軍。同時,進壹步細化支持返鄉創業的相關政策,為返鄉創業者提供良好的創業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