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營養學的角度來說,飲食中的糖有壹個專業名稱,叫做碳水化合物,簡稱糖。谷物、土豆和壹些豆類是糖的主要膳食來源,壹些堅果也是糖的良好來源。蔬菜水果中也含有少量的糖,很大壹部分“糖”強調的是“遊離糖”,不包括新鮮果蔬中的內源糖。“遊離糖”包括由生產者、廚師或消費者添加到食品中的單糖和雙糖,以及天然存在於蜂蜜、糖漿、果汁和濃縮果汁中的糖。人們喝的含糖飲料中的糖,做蛋糕時添加的糖,做菜時添加的糖等。都屬於“遊離糖”。
“遊離糖”和“添加糖”需要限制
糖對人體的危害主要指“遊離糖”,網上的戒糖、反糖風潮也主要針對“遊離糖”。在新制定的《成人和兒童糖攝入量指南》中,世衛組織建議減少“遊離糖”的攝入量,成人和兒童的“遊離糖”攝入量應降至總能量攝入的10%以下;如果能進壹步降低到總能量攝入的5%以下,會給健康帶來更多的好處。
對人體的重要性是其他營養素無法替代的。在體內可被消化成可被身體直接利用的葡萄糖,快速為人體提供能量,尤其是大腦只能利用葡萄糖供能。
很多人壹說要限糖,就開始減少主食的攝入,甚至不吃。這是錯誤的曲解。健康人需要保證每天主食的攝入量在250-400g,包括雜糧、麥片、土豆等。不吃主食的做法容易造成碳水化合物攝入不足,導致碳水化合物供能不足,影響人體的許多生理活動,甚至影響脂肪代謝,嚴重時甚至引起酮癥酸中毒。而且糖的攝入嚴重不足。如果用蛋白質供能,會消耗肌肉、肝臟、心臟、腎臟中的蛋白質,對人體造成嚴重傷害。
高糖飲食不健康。
與脂肪和蛋白質相比,糖能快速提供能量,是體內供能的首選。但如果糖分攝入過多,不僅會影響體內脂肪的消耗,不能及時消耗的部分會轉化為脂肪,還會促進膽固醇血癥,容易導致肥胖和動脈硬化;攝入過多還會使血糖迅速升高,增加胰島素負擔,容易誘發糖尿病;糖還會影響人體對鈣、維生素等物質的吸收,容易造成營養不良和骨質疏松。如果孩子吃甜食過多,骨折率會增加,齲齒率也會增加;高糖飲食也是近視的危險因素。研究表明,如果經常吃甜食,皮膚會很油,容易長痘痘和斑點,出現脂溢性皮炎和頭皮屑。
“添加糖”是指人工添加到食品中的糖和糖漿,包括單糖和雙糖,常見的有蔗糖、果糖和葡萄糖。日常生活中的白糖、軟糖、冰糖、紅糖都是蔗糖,也就是“添加糖”。“添加糖”在飲料、糖果、面包、零食、餅幹、能量棒、果醬、果凍、蜜餞、冰淇淋、速溶膏粉等諸多食品中也是看不到的。薯片、蝦條等膨化食品也是“隱形糖”和“添加糖”的最大隱藏者。這些食物含有大量的糖分,澱粉糊化後會轉化成更多的糖分。
除了這些容易被感知的甜味食物,糖也是餐廳很多菜肴中必不可少的調料。例如,壹份洋蔥烤海參可加15-25g糖,紅燒排骨25-30g,紅燒魚和魚香肉絲,紅燒肉加40-50g糖。其他加工肉制品,比如人們愛吃的臘肉,也含有大量的糖分。“限糖”不是不吃糖,而是“吃糖,管理吃多少糖”。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要養成良好的習慣,科學控制糖分的攝入,避免“高糖”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