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油茶湯是壹種類似茶湯的點心。它香、脆、滑、鮮、美、爽、解渴。是土家族人民喜愛的傳統風味食品。所以民間有句俗語:“不喝油茶湯,心就慌”“壹日三餐三碗,辛苦了”。同時,喝油茶湯是土家族招待客人的傳統禮儀。每當有客人上門,土家族人都會奉上壹碗香噴噴的油茶湯招待。
2、張觀渣
渣,又稱懶豆腐。恩施土家族對渣渣的感情很深,尤其是在戰亂之年。由於食物短缺,渣子救了很多人的命,民間有“辣椒是鹽,渣子是過年用”的說法。如今,恩施人逢年過節吃渣已經不是什麽“奢侈品”了。他們平時在家就能吃到渣,很多餐廳都把它作為特色菜,很受顧客青睞。
3.土家臘肉
土家族之所以對餵年豬感興趣,主要是想過年的時候有肉吃。過年的時候吃不完的話,土家族會做成臘肉,不僅方便保存,顏色也更漂亮。鍋裏煮臘肉,又香又開胃,是土家人平時招待客人的主菜。
4、白楊豆幹
白羊豆幹因產於利川市白羊壩鎮白羊村而得名。
自明清以來,利川柏楊集鎮生產了大量的豆腐幹。其中以姬神好吃婆作坊生產的豆幹最為著名,被當地官員列為貢品,深受皇室喜愛。康熙皇帝還親自給姬神好吃婆的豆幹題了壹個金匾,名為“深山奇食”。從此,姬神好吃婆的豆幹改名為神吃婆的豆幹,並引以為豪的皇家禮物,使傳統工藝
5.社交餐
社交飯自古就有,是我國土家族、苗族、侗族等少數民族祭祀祖國的壹種食物。吃社飯主要在社日(立春後的第五天)舉行,民俗上稱為“過社”、“停社”。五壹節屬於大地,所以這壹天是祭拜大地菩薩的日子。人們祈求壹年順利,豐收和家庭和睦。
6.辣椒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土家族人特別愛吃酸辣。民間有句話叫“三天不吃酸辣,心如貓抓”。廣泰胡椒就是在這種背景下發明的,在恩施有著悠久的歷史。
7.葛仙米
葛仙米俗稱仙米、仙菜、水木耳、田木耳。它是壹種水生藻類植物,屬於藍綠藻的壹種。它是單細胞、無根無葉、深綠色、珠狀,純野生,是名副其實的純天然綠色食品。相傳東晉時期,方士、醫學家、道家理論家葛洪隱居南國,在荒年間偶爾獲得強身健體的功能。後來葛洪去朝鮮獻給皇帝。虛弱的王子吃了東西後生病了,但他身體很強壯。皇帝為了感謝葛洪的貢獻,給葛仙米起了“仙米”的名字,此後壹直這樣叫。恩施州鶴峰縣走馬鎮是世界上最大的葛仙米產區。有670多公頃的稻田和池塘適合葛仙米的生長。因為葛仙米的生長對自然條件要求極高(如氣候、土壤、日照、經緯度、海拔等。),如今在非洲的發現也就那麽幾個。葛仙米真是世間罕見。
8、鳳冠姜
因形似鳳頭而得名,又稱“來鳳姜”,是來鳳縣人民長期選育穩定的優良地方生姜品種。它的姜黃色柄像手指,它的尖端是鮮紅色和略帶紫色的,它的塊莖是白色的。
鳳頭姜脆嫩,富硒多汁,辣味適中,味美開胃生津,風味獨特,醇香濃郁持久。在中國的生姜品種中是獨壹無二的產品,是獨壹無二的,所以長期以來都是東南亞市場的暢銷產品。1998獲得農業部“綠色食品”證書,成為中國綠色食品第壹姜。鳳眼蓮富含維生素、氨基酸、蛋白質、脂肪、胡蘿蔔素、糖、姜酮、酚、醇以及鐵、鋅、鈣、硒等微量元素。
9.福寶山水盾
福寶山蒓菜又叫馬蹄草、蕁麻草、水葵花。它是壹種高等多年生水生植物,葉片橢圓形,正面綠色,背面暗紅色,葉柄細長。福寶山水盾據說是古代聖山賜予的水中之寶。自晉代以來,它壹直是皇宮的貢品和皇宮宴會的美味。可煮、可炒、可涼拌,尤其是與魚、熟雞肉、火腿、香腸混合做湯。鮮嫩可口,黏滑爽口,色、香、味、形俱佳。
10,年柔
據傳說,當年的肉食始於壹場戰爭。有壹年除夕前,土家小屋突然遭到軍隊襲擊。土家族人正在熱火朝天地做團圓飯。他們做夢也沒想到會在這樣的壹天遭遇如此大的災難,紛紛拋棄家園和生意,拖著孩子四處逃亡。有些逃進深山洞穴的人僥幸逃出虎口,卻受盡了嚴寒。還好有個上了年紀的人匆匆端出壹大塊熟豬肉,於是每個人都分到壹小塊肉,讓我們含著淚度過了這難過的壹年。戰事平息後,為了記住這壹血腥事件的教訓,每逢過年家家戶戶都要蒸幾大塊熟肉,防止類似的災難再次發生。從此,年肉進入了土家族人春節的菜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