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說起燈籠,腦海裏閃過無數的畫面:元旦那天,我和父親壹起在燈下做燈籠,絲制的燈籠掛在住宅單元前為路人照亮道路,巨型南瓜燈掛在空中,在學校慶祝節日時隨風搖曳...
記得去年元旦前,各班老師讓學生自己做壹個大燈籠。那天下午放學後,媽媽給我買了壹個做燈籠的材料。晚上做完作業,就開始做燈籠。
但是我把材料拿出來之後,我就擔心了:我見過的燈籠大部分都是圓形的,但是這些材料都是方形的插片。我看了半天,還是不明白這個燈籠怎麽做。後來,父親過來幫忙。他擺弄了半天才說:“哦,我明白了。妳看,妳得先插這三塊。”
我按照父親的指示:首先,插入三個插片,擺成雪花的形狀;然後用有圖案的紙板圍起來,就能看到燈籠的輪廓;最後在上面系壹個中國結,再掛壹撮紅流蘇,就大功告成了。
燈籠做好之後,我開始仔細看:布料是鮮紅的軟板,每塊面板上都刻著漂亮的圖案。每年都有“魚”、中國結、喜慶窗花,各種各樣。
第二天下午,我看到很多工人在學校走廊裏掛燈籠,地上堆著很多燈籠。它們五顏六色,非常漂亮。各種各樣的燈籠讓我眼花繚亂。有些燈籠像孔明燈籠,有些是紙做的,有些人用廢紙板拼成燈籠。還有人把老鼠的圖片貼在燈籠上,因為明年是義和團年。有的燈籠有背包那麽大;有的燈籠嬌小玲瓏,只有柚子那麽大;有些燈籠欣欣向榮,喜氣洋洋;有些燈籠顏色暗淡;有的燈籠上刻著各種民族風俗的圖案;壹些燈籠繪有學生對新年的想象。燈籠有的結實牢固,有的易碎,總之各種都有。
火紅的燈籠,表面上看,沒什麽可提的,卻連著千萬盞燈。自西漢以來,制作燈籠和懸掛燈籠就是壹種習俗。燈籠雖然簡單,不華麗,卻象征著團圓。掛燈籠可以營造節日氣氛。每到過年,家家戶戶掛燈籠,迎接美好的新年。
每當看到各種各樣的燈籠,我都會默默地想:有著兩千多年歷史的紅燈籠,不僅象征著團圓和幸福,也傳承著中華民族的美德。火紅的燈籠連接著無數中國人的心,讓人久久不能忘記自己來自中國。
坐在陽臺的椅子上,無意中擡頭看到了掛在欄桿上的小紙燈籠。雖然上面覆蓋了壹層厚厚的灰,但還是掩蓋不了它的鮮紅色。想起自己以前也有過這樣的燈籠,看著它漸漸陷入回憶...
那時候是春節,家家戶戶的門上都掛著大紅燈籠。當然小區裏也是這樣,所以每棵樹上都掛著紙燈籠。
我們家沒有掛燈籠的習慣,但是我們想在窗臺上掛幾個燈籠。看起來壹定很過年。我和幾個朋友組織起來壹起“挑”燈籠。
來到小區樹上,可以看到大大小小的燈籠掛在上面,大多是小紙燈籠。它們看起來很脆弱,風壹吹就會掉到地上。我跑到壹棵梧桐樹下,樹上的燈籠都高高的,遠遠看去像樹上的壹顆紅果。
我的目光轉向樹下的壹個灌木叢,裏面有壹團紅色的東西。那是什麽?是燈籠嗎?我帶著自己的疑惑跑過去,輕輕拉開枝葉,裏面躺著壹個小小的紙燈籠,格子狀的燈籠外面有壹點灰塵。我興奮地拿起燈籠,朝我的朋友跑去。“妳看,我找到了壹個燈籠!”"
“什麽,燈籠!”他們都圍了過來,問我在哪裏找到的。我指了指梧桐樹,他們立刻跑過去撿起了紙燈籠。
我直接去了小區的假山。雖然是假山,但也挺大的。這裏長滿了杜鵑花和桂花樹。火壹樣的杜鵑花在枯葉遍地的冬天格外顯眼,偶爾還能看到幾盞燈籠掛在上面。我看到山下的朋友提著燈籠跑上來,無壹例外都是小紙燈籠。
“妳看,我發現了兩個燈籠,”我的壹個朋友拿著燈籠炫耀,另壹個也不甘示弱。“我的燈籠比妳的幹凈,上面沒有土。”我走到他們中間,提議說:“我們把燈籠掛在那棵高高的桂花樹上,誰掛得高,誰就最幸福!”
大家壹起點頭,立刻朝桂樹跑去。我們聚集在月桂樹周圍,跳起來去把燈籠掛得更高。我把鐵絲鉤在紙燈籠上,扔在樹頂上。燈籠在半空中劃出壹道弧線,準確地掛在了樹冠外的壹根樹枝上。“哇!”他們齊聲驚呼,也學著往上面扔燈籠,但沒打中,掉了下去。只有我的紙燈籠還高高地掛在樹冠上,被風吹得微微歪斜,像是勝利者在向失敗者炫耀。
雖然現在紙燈籠不在了,但當時的喜悅依然留在心裏。這個燈籠將永遠留在我的心裏,成為我記憶的壹部分,讓我無時無刻不在懷念童年的往事。
為了打造壹個“完美的教室”,學生們做了壹些手工來裝飾教室,然後後面的窗臺變成了壹個小攤位。
“我該怎麽辦?”那個周末,我坐在椅子上自言自語。望著空蕩蕩的藍天,我猶豫了。不知怎麽的,我的目光落在了陽臺上的紅燈籠上。“是的!做燈籠!”燈籠是中國的文化傳統。我們應該做更多的事情來繼承這門手藝。我興奮地跑向陽臺。如果我想做燈籠,我必須找到我的祖父。他是工藝大師,我毫不猶豫地“拜師學藝”。我和爺爺出去買了壹個圓玻璃,雙面膠,剪刀,白紙,彩色紙板等等。現在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就等爺爺告訴我怎麽做燈籠了!
我先把杯子放在壹邊。爺爺讓我先量壹下它的高度和杯口周圍的長度。經過反復測量,我小心翼翼地在白紙上剪出壹張長方形的白紙。然後爺爺讓我用雙面膠貼在玻璃上。我轉向爺爺說:“這是燈罩嗎?”“是的,第壹步已經完成。””爺爺點點頭。啊!真的嗎?“我的心情立刻從山上跌到了谷底。這個白人怎麽會是紅燈籠!
“別急,我們給它穿件衣服就好看了。”我聽到後,馬上大喊快點。爺爺讓我再剪壹張彩紙,對折後在邊緣剪成線條。因為激動,我的手在顫抖。我壹不小心,哢嚓壹聲,把紙條剪了。啊!我的心快要碎了。爺爺看著我笑著說:“不要緊,再剪壹次就好了。”“真的嗎?”我帶著懷疑又做了壹次。我小心翼翼地沿著邊緣壹點壹點地切,生怕切到。呼,我終於切到了。我興奮地問爺爺:“我現在可以給燈籠穿衣服了嗎?”“是的,用雙面膠帶。”爺爺沖我笑了笑,我馬上撕下膠帶,輕輕貼在玻璃上,哈哈!我穿著燈籠就像壹個穿著紅色婚紗的新娘,非常漂亮!
"現在,讓我們開始完成最後壹步——點蠟燭."我關了燈,房間變得很暗。只有點著蠟燭的燈籠亮著,火光透過紅紙,像閃耀著金光的星星。
爺爺也同意我每年自己做燈籠,這樣我們可以繼承中國的傳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