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魚類中,鯉形目占絕大多數,有248種,占長江魚類總數的70.8%,其次是鮎形目,有37種,占10.7%。長江鯉形目分屬於4個科,僅粘鯉科壹種,泥鰍50種,鯉科65433種。鱗翅目有16種。鯉科不僅是長江魚類中最大的壹科,占總數的565438±0.7%,也是長江主要的經濟魚類,如鯉魚、鯽魚、青魚、草魚、鰱魚、鱅魚、團頭魴、鱅魚等。
國家保護魚類的處境是否堪憂?
10年前,國務院批準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將15種魚類列為保護對象。除2種海水魚外,13種淡水或河口洄遊魚類中,長江水系有9種。而且被列為壹級保護對象的4種中,長江有3種。即中華鱘、達氏鱘和鱘魚。長江水系分布的6種二級保護魚類分別是:泰山哲羅魚、鱗翅目泰陵哲羅魚、胭脂魚、金錢(魚欄)、鰻鱺、松江鱸魚。在過去的十年裏,人們非常關註這些魚的情況。中華鱘是個體重量最大的大型溯河魚類。產卵場主要分布在長江,珠江也有少量中華鱘。長江葛洲壩水利樞紐建設前,中華鱘產卵場位於長江上遊和金沙江下遊。由於葛洲壩水利樞紐工程的阻隔,無法遊回上遊產卵場的中華鱘在宜昌長航船廠至萬壽橋的河段上形成了新的產卵場,而萬壽橋就在葛洲壩旁邊。面積約330公頃。為了補償葛洲壩工程對中華鱘的不利影響,成立了宜昌中華鱘研究所。從1983開始,每年都有人工繁殖的幼鱘放歸長江。但由於養殖技術和規模的限制,每年只能養殖10000尾體長8-65438 cm,體重3-5g的幼鱘。中華鱘產卵期為10中期至110前期。長江三峽工程建成投產後,10年將有大量的水蓄入水庫,使水庫水位從145 m提高到175 m,從而顯著減少下泄流量。3/秒降為11090米?3/ s,減少了465,438+0%,這將進壹步減少中華鱘宜昌的產卵場面積,使中華鱘的自然繁殖受到更不利的影響。今後應加強中華鱘保護,嚴格限制用於人工繁殖和科學實驗的親鱘捕撈數量、捕撈地點和時間,有效保護長江沿岸和河口的幼鱘,擴大中華鱘人工繁殖和放流。
史氏鱘和史氏鱘都是純淡水魚。前者主要棲息在長江上遊,後者分布在全河幹流和主要支流的下遊。目前這兩種魚的數量非常稀少,尤其是史氏鱘,每年只有幾條。到目前為止,在金沙江下遊只發現了這兩種魚的產卵場。長江水電開發規劃中的向家壩水利樞紐工程,將使這兩種魚類的大部分產卵場淹沒在水庫中。
臺灣哲羅魚是長江特有的壹種淡水鮭魚。目前僅分布於大渡河、青衣江、岷江支流、漢江支流香河等河流,喜棲息於水質清澈、水溫較低的水域。由於森林砍伐和水土流失,棲息地的生態環境遭到破壞,這種魚的分布區域明顯縮小,數量減少。現在每年只能看到幾條魚,這種魚發現的最早。
滇池金線(魚條)(目錄中稱“金線(魚條)”分布於雲南省滇池。滇池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引進長江“四大魚”時,引進了(旁魚)(魚皮)、蝦虎魚、黃(魚苗)等魚類,還引進了太湖的短吻銀魚。
大量特有物種亟待保護?
這裏所說的特有物種,也稱土著物種,是指只存在於長江或長江某壹段、支流、湖泊中,而在其他河流中沒有發現的物種。長江魚類中,特有種142種,占魚類總數的40.6%。這些特有物種由於其不同的生境或生態隔離,在長江水系中也有區域性分布。長江有112種,長江中下遊有21種,上中下遊同時有9種。所有主要支流或湖泊都有自己的特有物種,如四川岷江的史前裂腹魚(魚兆),沱江的列和彭縣樣魚骨。在程海,上遊有雲南和程海(魚白)的龍蝦,滇池的龍蝦,滇池的鱗白魚和金線魚(魚條),瀘沽湖的齊口裂腹魚和小口裂腹魚等。在洞庭湖水系的長江中下遊,香花鯡魚和湖南吻魚(漢江中的魚杠),都可以和黑色的短線長著大鱗片。都是特有種。長江不僅有大量的特有物種,而且還有壹些魚類特有的屬,如竹蜓屬、泥鰍屬、鯽魚屬、大黃魚屬、鱗翅目等。
這些特有屬種具有很大的科研價值,有些種類還是原產地的主要經濟魚類,具有很大的經濟價值。上遊的通榆產量占比較大,壹般占總漁獲量的20%,部分河段可高達50%。長鰭吻(魚句)、厚頜魴、巖鯉等在上遊也有壹定產量。在湖泊中,如中遊的梁紫湖。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這種魚作為人工養殖對象被馴化,目前市場上的“武昌魚”就是團頭魴。在科學研究中,特有魚類的學術價值是不可替代的。哲羅魚是壹種冷水性三文魚,其近緣種哲羅魚現分布於黑龍江、額爾齊斯河等高緯度水系。從這種特殊的分布現象來看,在冰河期後,它停留在海拔較高、水溫較低的河流中,分化成了現在的物種。這是從魚類分布反映歷史氣候變化的壹個很好的例子。稀有鯽魚是1983發現的壹個新屬種,是壹種低等鯽魚。通過近十年的研究,它正被培育成壹種具有廣泛應用價值的魚類實驗動物。它具有特殊的生殖生物學特性,能耐受低溶解氧和高二氧化碳。在實驗室中,水溫在14℃以上時,這種魚每四五天產壹批卵,壹年四季都可以繁殖。它可以隨時為研究工作提供魚卵和仔魚,經過四個月的生長可以達到性成熟進行繁殖,所以壹年可以傳三代,這是為了遺傳學,遺傳生物學,魚類學等等。
大量特有物種是長江魚類資源的特點,也是大自然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為了保護物種資源和生物多樣性,我們應該特別註意保護這些特有物種。它們分布區域狹窄,棲息地要求嚴格,人類的生產活動,如興修水利,水汙染,過度捕撈,盲目引種等。,都容易害了他們。事實上,壹些特有物種正處於逐漸瀕危或瀕臨滅絕的狀態,它們的種群也處於危險之中。
需要建立自然保護區保護特有魚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