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姜辣素的姜辣素

姜辣素的姜辣素

對姜辣素的組分研究迄今巳有壹百多年的歷史,1969年分離出姜酚的結晶體,並確認姜酚是由系列類似化合物組成。這些化合物為4-、[6]-、[8]-、[10]-、[12]-姜酚,其中6-姜酚含量最高。至此,姜辣素的主要組分已較清楚了,是由多種物質構成的混合 物,各組分物質的分子結構中均含有:3-甲氧基-4-羥基苯基官能團,根據該官能團所連接烴鏈的不同,可把姜辣素分為姜酚、姜烯酚,副姜油酮、姜酮、姜辣二酮、姜辣二醇等不同類型,各類型結構式見圖此外,姜中還存在壹些微量的辣素成分,如甲基姜醇,二氫姜醇、甲基姜烯酚、六氫姜黃素等.姜酚,有人稱之為姜辣素、姜醇, 但這些譯法不夠準確。姜辣素是姜中辣味成分的總 稱,因姜酚為其主要成分,常造成兩者混稱。Gingerose詞中含有os詞綴,因此,不考慮其分子結構,人們常據其詞的構成,譯為姜醇,但考慮到Gingerose分子結構中具有酚羥基,而且壹般說 來,酚羥基的性質要比醇羥基活潑些,因此,根據要選擇活性高的官能團命名為宜的原則,應將Gingerose稱為姜酚。

目前,明確的姜酚類物質有十多種,包括[6]-、[8]-、[10]-、[12]-姜酚等,這些成分的性質、結構類似,其分子結構中都有C3--羰基和C5-羥基(即β-羥基酮結構),該結構特點使得姜酚的化學性質極不穩定。例如,在酸性條件下(ph小於4.5〉下,C4的活潑氫極易與C5的羥基壹起脫水形成姜烯酚;在加熱或堿性條件下,C4和C5的羥基壹起脫水形 成姜烯酚間的碳碳鍵斷裂形成姜酮和相應的醛。姜酚分子中的酚羥基、羰基、羥基官能團使姜酚具有壹般酚類、酮類、仲醇類物質的***性,能夠發生這些化合物的壹般化學反應。側鏈的長短、3,5位上的乙酰氧基、芳香環上甲氧基、酚羥基官能團均影響姜酚的生物活性。現認為姜烯酚和姜酮在 生姜中含量極少,是姜在貯存加工過程中姜酚脫水 而成。 在通常情況下,姜酚和姜烯酚為黃色油狀液體,易 溶於乙醚、甲醇、乙醇、丙酮等有機溶劑,不溶於水和酸,微溶於堿中。姜酚在己烷中得到的晶體熔點在51~ 151之間。重結晶可以得到包括[6]-、[8]-、[10]--姜酚混合物,其重量比為53:17: 30。此結果和姜酚在強堿 溶液中加熱水解產生的己醛、辛醛、癸醛的比例壹致。 姜烯酚在氫氧化鈉溶液中加熱時可以發生分解反應,生成姜酮和壹些揮發性的醛,主要為己醛和辛醛。姜酚 在210, 230, 2800111處有紫外吸收峰,其中280nm為姜酚的特征吸收峰。姜酚還具有熒光特性,激發波長435nm,發射波長482nm。

6-姜酚 分子量:294.39 8-姜酚868.70 10-姜酚 276.37

各品質的幹姜中姜總酚含量平均含量在1.95%,姜酚的含量姜酚含量和種類因生姜的產地變異很大,每100 克幹姜中的總姜酚量在0.96-2.96 g;姜酚的含量還因 生長期等而不同。生姜的總姜酚量大於幹姜。

姜辣素有很強的對抗脂褐素的作用。把姜洗凈切成片或絲,加入沸水沖泡10分鐘,再加壹湯匙蜂蜜攪勻,每天飲用壹杯不間斷,可明顯減輕老年斑。也可將姜切碎,拌上精鹽、味精、辣椒油等調料,長期食用。辣素化學性質並不穩定,建議用溫水稀釋後飲用或塗於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