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缺鉀的人活多久死多久?

缺鉀的人活多久死多久?

健康是人類發展過程中壹個永恒的話題,我們盡力使身體的所有機能保持在年輕健康的狀態。研究發現,人體內有許多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如鈣、鐵、鋅等...但是有壹種元素經常被忽視,但是對我們的四肢、腸胃甚至心臟都非常重要,那就是我們今天要講的——鉀。缺鉀往往比缺鈣更危險。

人體血清中鉀的濃度僅為3.5~5.5mmol/L,但卻是生命活動中必不可少的。維持酸堿平衡是鉀離子在人體內的重要作用,參與能量代謝,維持神經肌肉的正常功能。

如果缺鉀,就會感到疲倦、頭暈、心跳變慢。甚至可能導致呼吸肌麻痹而死亡。此外,胃腸蠕動緩慢也是缺鉀的重要指征,可導致腸麻痹,加重厭食,還會出現惡心、幹嘔、腹脹等癥狀。臨床醫學資料也證明,所有中暑患者都有血鉀降低。

缺鉀會導致低鉀血癥。壹般鉀在體內的代謝規律是吃多少不吃多少。

攝入不足可以列為判斷低鉀血癥的首要考慮因素,比如消化道分泌物的流失。有很多人有特殊的不良習慣或疾病,比如食道癌,導致患者吃飯困難,而壹些心理疾病也會讓患者吃不下飯,而我們每天吃的食物中含有豐富的鉀,所以只要是正常飲食,就不用擔心食物中鉀的缺乏。

消化液的流失會引起低鉀血癥,低鉀血癥可能是由於過度饑餓和體重下降、持續嘔吐、幽門梗阻、腸梗阻和持續腹瀉引起的。

另壹個原因是尿鉀排泄可能增加。正常情況下,鉀主要通過腎臟排泄。但如果有鉀代謝(醛固酮)、腎臟相關疾病等激素異常,長期使用排鉀利尿劑,也是導致排鉀過多的元兇。

患者大量嘔吐或出現腸瘺等癥狀,部分鉀會通過消化液的消化而流失,導致低鉀血癥等癥狀。部分患者使用排鉀利尿劑或滲透性利尿劑等利尿劑,會導致尿量迅速增加。比如壹些腎臟疾病會導致鉀從尿液中排出,鉀會逐漸減少,難以維持人體正常的生理活動。

最後壹個原因可能是體內鉀的分布異常,許多“躁動不安”的鉀離子從細胞外轉移到細胞內,導致低鉀血癥。

家族性周期性麻痹、散發性周期性麻痹、甲亢性周期性麻痹都是高危疾病,建議及時去醫院完善病因檢查。

長期腹瀉容易缺鉀,因為腹瀉會造成鉀離子丟失,降低腸道吸收功能。如果這個時候使用藥物,比如壹些利尿劑,也容易引起低鉀血癥。例如服用氫氯噻嗪、呋塞米、布美他尼、吲達帕胺等。都有排鉀。比如胰島素和地塞米松也是有排鉀作用的利尿劑。

不得不說,那些“挑食”的寶寶,甚至成年人,蔬果攝入量低,容易造成缺鉀。可以多吃壹些富含鉀的食物,比如黑芝麻、魚等,文章最後會詳細介紹。

鉀在人體電解質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大部分鉀存在於細胞內,只有少量存在於細胞外。然而,存在於細胞外的極少量的鉀在人體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血鉀濃度低導致我們所說的低鉀血癥。

低鉀血癥和高鉀血癥都會給人體帶來壹些問題。低鉀血癥比高鉀血癥更容易發生,因此低鉀血癥成為壹種常見的鉀相關疾病。

眾所周知,鉀離子屬於電解質,負責維持細胞的電生理相關運作。鉀離子具有保持肌肉興奮的能力。鉀離子含量低臨床表現為肌肉無力,鉀離子含量高臨床表現為心臟驟停。

正常情況下,人體內的鉀處於平衡狀態。如果這種平衡被打破,就會出現高鉀血癥或低鉀血癥。

我們知道酸堿平衡的維持與鉀離子密切相關。如果發生堿中毒,使用胰島素、葡萄糖等功能性藥物向體內註入能量,鉀離子就會從細胞外湧入細胞內。所以要盡量讓鉀離子的濃度在人體細胞和血液中保持平衡狀態。

鉀離子參與了很多生命活動,這裏不再贅述。鉀補充不夠,壹些重要的生理活動就不能正常工作。缺鉀次數、年齡、有無並發癥等諸多因素,都或多或少地影響著缺鉀的臨床表現。下列情況經常發生,可作為缺鉀的標誌:

肌肉無力:起初,鉀缺乏的眾所周知的現象是肌肉無力,從手腳開始到胳膊和腿,然後逐漸蔓延到軀幹肌和呼吸肌。壹旦呼吸肌受到影響,就會引起呼吸困難,甚至有窒息的危險。所以,如果出現了肌肉無力的癥狀,要及時去醫院就診。

腱反射減弱或消失:如前所述,鉀離子屬於電解質,因此參與神經細胞的電生理功能。因此,鉀也影響神經細胞的電生理效應。

惡心嘔吐:鉀離子供小於求,使相關的消化道功能和神經功能無法正常工作。引起嘔吐、惡心等臨床表現。

心律失常:壹旦心臟傳導功能受阻或節律異常,人體隨時會有危險,低鉀是造成這種危險的重要原因。

代謝性堿中毒:隨著血液中鉀離子的減少,細胞中的鉀離子會得到補充以維持平衡,因此會從細胞轉移到血液中。

這個過程需要鈉離子和氫離子的交換,導致鈉離子和氫離子向細胞內遷移,使細胞外液中氫離子濃度降低;另壹方面,腎臟的鉀排泄減少,使鈉離子和鉀離子的交換減少,而鈉離子和氫離子的交換增加。氫離子排出兩次後,氫離子含量變低,為代謝性堿中毒,而此時尿液呈酸性。這種現象也被稱為矛盾性酸尿癥。

低鉀血癥的危害在於,如果不能及時糾正低鉀血癥,上述癥狀就會被忽視,久而久之就會越來越嚴重,給患者帶來生命危險。

很多人認為缺鉀可以直接補。去藥店買幾盒藥,吃壹段時間。但其實補鉀沒那麽簡單,是壹個漫長而復雜的過程。目前監測血鉀濃度的同時補鉀是最好的方案。

如上所述,大部分鉀存在於細胞內部,只有極少量的鉀存在於細胞外部。我們只能測到細胞外的鉀,細胞內的鉀是測不到的,但細胞內的鉀和血液中的鉀是不斷交換的,所以只能邊補邊觀察,不至於補不足或補過量。

需要在補鉀的同時治療原發病。要找出嘔吐的原因,是腸梗阻、惡性腫瘤還是其他疾病,治療原發病,這樣才能從源頭抓起。

如果是長期服藥的患者,比如鉀利尿劑之類的藥物。然後妳需要聯系妳的主治醫師,適當改變或減緩劑量,重新制定治療方案。無論是什麽原因引起的低鉀血癥,都需要找到病源並進行治療。

如何補鉀和循環?口服和靜脈註射是目前臨床上使用的最有效的輔助方法。根據患者自身情況和並發癥等臨床問題,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法。

在註射的情況下,對藥物中鉀的濃度有明確的限制。每升液體中的鉀含量不得超過3克氯化鉀,相當於40毫摩爾,而靜脈靜點的速度要控制在20毫摩爾/小時以下,即每升含40毫摩爾的鉀溶液要在兩小時以上輸完。

當鉀離子在人體內突然快速攝入時,人體內鉀離子濃度短時間內迅速升高,心臟不能及時反應和處理,導致心臟超負荷。除非有特殊情況,要遵醫囑調整攝入量和攝入速度。

補鉀量。補鉀量要參考血鉀濃度,補鉀可以很講究,不是少了,也不是多了。只能根據自己的情況,按照醫囑加減。

以上我們說了補鉀不能盲目,需要經常監測補鉀量。每天身體也會排出壹部分鉀,壹部分會被分離出來補充細胞。所以鉀含量的計算結果往往不夠。因此,為了更好地補鉀,需要定期監測血鉀濃度,了解補鉀情況。

補鉀前註意患者腎功能是否正常。如何判斷腎功能?首先,排尿是最明顯的,也是最容易操作的。“見尿”說明腎臟的排鉀功能還是可以的。具體量化就是每天尿量要大於500毫升,或者30毫升/小時。如果發現不能“見尿”,就不能盲目補鉀。否則,血液中的鉀離子濃度會在短時間內飆升,加重身體負擔,嚴重危及生命。

1,反應慢

當人們看到這種癥狀時,往往不會太在意。言下之意可能是性格因素或者思想分散造成的,其實不是。可能是缺鉀導致身體無法及時反應。

由於鉀的缺乏,患者的腦神經系統也會受到牽連,出現壹些異常的精神癥狀,出現反應遲鈍、大腦思維遲鈍、記憶力下降等癥狀。也會發生,甚至病人會意識不清,神誌不清。我們必須註意大腦和身體的這種“懶惰”。

2、厭食

胃腸蠕動緩慢會導致食欲不佳,而造成這種結果的原因就是缺鉀,甚至會出現腸麻痹。如果發現反復發作的腸胃不適,壹定不能忽視,如厭食、進食後惡心嘔吐等,要及時就醫。

此外,還會伴有腹脹等壹系列消化不良癥狀。因為腸麻痹的現象,當腸道工作不好或者可以說是“不足”的時候,就會表現為便秘。

3、水腫

如果人體內鉀離子供應不足,鈉離子就會“占窩”,和壹些水分子壹起進入細胞。然後細胞就會破碎,出現水腫。

缺鉀會導致血糖和血壓不穩定。如果確診為缺鉀,即使服用相關藥物,血糖和血壓的數值也不會穩定在正常水平。

除了遵醫囑吃藥,還有壹些輔食可以讓妳輕松攝入鉀。以下四種食物含鉀豐富,缺鉀患者可多吃。

1,黑芝麻

黑芝麻作為壹種生活中常見的營養食品,多種吃法食用,味道鮮美,營養豐富,許多對身體有益的微量元素就藏在小小的黑芝麻中。除了增強鉀,對熬夜的人也很友好。

2.鱷梨

鱷梨是壹種營養價值豐富的水果,富含鉀、膳食纖維和不飽和脂肪酸等。有些女生比較喜歡吃牛油果,牛油果確實是壹種健康有益的食物,增加腸胃蠕動,強身健體,更有營養。

3.魚

魚是所有肉類食品中公認的佳品。各種做法和美味成為節假日餐桌的C位,同時還能有效避免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

當然,魚中鉀的含量也很高,體內缺鉀的患者可以通過吃魚來改善。鈉離子和鉀離子相對穩定平衡,對血壓的穩定大有裨益。

4.南瓜

黃澄澄就像壹個掛著燈籠的南瓜。其糯質易消化,可煮可煮。南瓜中的鉀大約占千分之壹,對於微量元素來說是相當高的。200毫克鉀是壹根香蕉的鉀含量。如果不喜歡香蕉,可以通過吃南瓜來補充鉀,而且南瓜熱量更低,做法更多,好吃不膩。

缺鉀默默的消耗著我們的身體,對我們的日常生活產生負面影響,甚至比缺鈣缺鐵更可怕。因此,當文章中提到的癥狀出現時,我們應該及時就醫檢查,以維持身體鉀在最佳濃度,支持我們的健康和更好的精神狀態。

讓我們有向上的力量去面對生活,積極應對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問題。讓我們獲得更舒適的身心體驗,提升生活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