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址:
最好選擇肥力適中、質地疏松、排水方便、避風向陽、土層深厚的砂壤土地塊。
如向陽背風的山坡、丘陵,盡量不要使用甸子地,避免使用澇窪地。
土壤pH值為PH6.5-7.5,適宜。
育苗:
壹般苗床都建在有風障的陽床或者日光溫室裏。
育苗初期,外界溫度較低。為了提高地溫,畦內種植前15 ~ 20天要紮牢塑料薄膜,夜間要覆蓋草莖。
每公頃苗床施腐熟有機肥3萬公斤,翻淺耙平,做成平床。
播種前澆水,滲水後播種。
種子可以用45℃的溫水浸泡,也可以用0.01%高錳酸鉀溶液浸泡10分鐘,防止種子攜帶病毒等病菌。
然後將種子在清水中浸泡12小時,取出後放在20 ~ 30℃下催芽。
種子80%變白後播種。
播種後,覆土0.5 ~ 1 cm。
立即紮好塑料薄膜,晚上蓋上,提高苗床溫度。
白天保持20 ~ 25℃,夜間保持10 ~ 15℃。在最冷的季節,苗床溫度不應低於5℃。
出苗後要間苗,對過密、組合、病殘弱苗要間苗。
2-3葉期分苗,分苗行距為10 cm ×10 cm。
苗期保持土壤幹燥濕潤。苗期外界溫度低,蒸發量小,不需要澆水。
苗期外界溫度越來越高,可澆水7 ~ 10天。如果苗床缺肥,可以壹次施復合肥,每公頃100 ~ 150公斤。
殖民化:
種植區每公頃施腐熟有機肥45000 ~ 75000公斤,深翻,耙平,做成平畦。
種植應在晚霜後進行。
適宜的種植時期是幼苗6 ~ 7葉期第壹朵花開放時。
種植時要小心育苗,少損傷根系,以利於緩苗。
種植密度為每公頃75000株左右,株距為25 ~ 28 cm× 65 ~ 70 cm。
田疃管理
追肥:
緩慢栽苗後,結合水肥,每公頃在穴或溝中施腐熟的人糞或尿7500公斤或尿素1.60公斤。
第壹次果實膨大後施第二次肥,每公頃施復合肥225 ~ 300公斤,促進果實發育和植株生長。
采收中後期可根據植株生長情況進行追肥。
如果基肥不足,就施300公斤復合肥。有條件時應在根外追肥,將尿素或復合肥配成0.2% ~ 0.3%的水溶液,每隔3 ~ 5天葉面噴施壹次。
如果葉片肥大,節間過長,有過度生長的跡象,可噴施0.2%磷酸二氫鉀溶液控制。
澆水:
種植時,澆足種植水。緩苗催苗施肥後,澆上水,即培土蹲苗。
蹲苗後適當澆水,保持土壤濕潤,夏季每5-7天澆水壹次,3-5天澆水壹次。
中耕除草:種植初期,澆水後中耕壹次,疏松土壤,提高地溫,促進根系發育。
在開花結果初期,結合追肥,中耕培土,使栽培行成壟,防止植株倒伏,有利於灌溉和排水。
生育中後期及時除草。
工廠監管:
金燈籠果實分枝多,匍匐性強,壹定要搭好。
壹般將竹竿插入土中,形成人字形框架或柵欄墻框架。
葡萄藤每隔30厘米長用手工打結。
收獲:
金燈籠的果實成熟後自然脫落,人工采摘收獲時品質最佳。
成熟果實花萼黃色,果實淡黃色,香味濃郁。
如果水果不夠成熟,味道不好,就要催熟。
果實可噴灑2000倍乙烯利,堆至完全成熟。對於儲存或出口運輸的水果,建議將花萼留在水果外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