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的根和根莖。
功效分類清熱類藥物。
註意植物描述,見條目:龍膽。
龍膽草為龍膽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龍膽草的根和莖,主產於我國東北地區。春秋兩季均可收獲,秋季收獲機質量更好。根和根莖被用作藥。味苦,性寒,清熱燥濕。具有較強的瀉肝膽實火作用,可息風、止痙、止痛。
性味取向
味苦性寒。入肝膽經。清熱燥濕;清肝鎮驚。濕熱黃疸;尿滴痛;陰腫癢;濕熱帶下;肝膽實火,頭脹頭痛;眼睛紅腫;耳聾耳腫;脅痛、口苦;發燒,抽搐,抽搐。
龍膽草對脫發也有很好的效果。現代社會,由於生活節奏加快,工作壓力和精神負擔增加,脫發患者越來越普遍。壹般脫發的治療已經很難了,臨床上治療完全禿頂的人就更難了,哪怕是眉毛、胡須、腋毛、陰毛都被剝掉,變得很常見。2000年至2003年,* * *治療全禿患者6例,均采用西藥治療或各種藥物外治,無改善。臨床表現為全禿、舌紅、苔黃或刺絳、苔薄黃、脈數。經過兩個療程(30天×2),患者的眉毛、腋毛、陰毛都長出來了。6個療程後,頭皮變黑,被稀疏的頭發推出。12療程後,頭發濃密,普陀痊愈。經過長期隨訪,患者頭發變黑,無復發。她認識到脫發的治療要以虛實相生、祛邪扶正為基礎,只能用藥物進行治療。1,治發熱腹痛:龍膽草30克,鹽,汁。
2.治熱痢:龍膽草、木棉各15g,紅豬母菜30g,水煎。
3、治紅腫:
(1)龍膽草15-30g,打汁服用。
(2)龍膽草15-30克、萹蓄30克、滿山紅15克,水煎。
(3)龍膽草15-30g,水煎,紅糖洗凈,用渣搗碎,留穴。⒈《藥的起源》:柴胡為主要成分,龍膽草為導向,是治療眼病的必備藥物。治黃眼睛紅腫、眼腫、血淤高,疼痛難忍。適應癥秘方說:治風濕下半部濕熱,臍至足腫痛,寒濕腳氣。
4.綱要:治咽喉腫痛,風熱盜汗。火發於肝膽,瀉之無益。所以,秦艽有益肝膽之氣,因為它能瀉肝膽之邪熱。但是,很苦很冷。吃多了會傷胃氣,反而有助於火邪。如果長期服用,會違背火葬的意義。
【13】本草舒舒:龍膽草味苦,性寒,純陰藥。雖然可以去除多余的熱量,但是胃虛少血的人還是不要輕易嘗試。空腹的魚餌忍不住溺水,排泄太多太苦。
4.《本草鄭錚》:龍膽草是足厥陰、少陽的對癥良藥,能大大降火,但若佐之,則萬火皆治。肝腎有余的火都適合。
⒌《藥意》:膽草精於瀉肝膽之火,主治目痛、頸痛、脅痛、驚風、癲癇、小兒疳積。如果肝經熱邪,用起來很奇妙。其味重而重,善清下焦濕熱。如果是癰、毒便、下疳、積尿,男方陽氣腫大,或輕則化膿,或莖癢痛,女方外陰疼痛,或癢而生瘡,用龍膽瀉肝湯治療會有效。還能除胃熱、平蛔蟲、蓋縮肌止痛。
[6]《新版本草》:龍膽草,專治利水滲濕退黃,治目止痢,消腫退熱,也有推廣。但這種過分的分利會耗氣血,水隨血去,濕隨氣消。剛開始水濕黃疸,要急用,久病後水濕黃疸,不能耽誤用。僅僅依靠它作為利水化痰的靈丹妙藥是不行的。還是龍膽草最有利於治療濕熱和屬於濕熱的疾病。然而,用龍膽草治療黃疸是無效的。黃疸既是壹種濕熱,也是壹種非熱引起的黃疸,用龍膽草是治不好的。尤其是五倍子草利濕清熱,不利濕不熱。
⒎《西醫學熱情》:龍膽草,味苦微酸,是胃的正藥。其苦味還能降胃氣,強胃質;它的酸性還能補益胃中的酸汁,消化飲食。凡胃熱氣逆,胃液短不能吃的人,都可以吃開胃品。其瀉肝膽實熱的能力是白芍的幾倍,但在收肝膽虛熱方面不如白芍。
⒏《本草正義》:龍膽草性苦寒,與秦同用,但在本經中稱澀,故其性能存內,故單用治骨熱;余則清泄肝膽實火,疏通下焦濕熱之結,足以盡其用;但是,黴瘡之毒,疥瘡之選,都屬於猖狂之火。否則太苦太寒,泄其火焰,也是泄下焦的殘意。
⒐本經:骨間寒熱,驚風癲癇,連傷,定五臟,殺毒。
⒑《別錄》:胃裏除了熱,溫度有時也是熱的,把熱排出去,利腸,利肝膽,止警報。
⒒《藥性論》:主小兒驚入心脾,強而熱骨,癰腫;治熱,黃,口瘡。
⑸《日華子本草》:治客煩、疳、熱、狂、瘡、目、煩。
⒔《本草圖經》:古代方劑常被用來治療黃疸。
⒕《鹿巖本草》:治酒精中毒便血及腸血。
⑸《滇南本草》:治咽喉腫痛,洗疥瘡毒腫。
【6】《醫學概論》:治卒心痛,治蟲心痛,治肢痛。1.本品苦而寒。在中藥的苦味中,僅次於馬錢子,優於黃連。多用於胃衰,不易食用。應該輔以甘草。來調節口味。
2.黃連和龍膽草都是清熱瀉火的重要藥物。黃連傾向於清心胃火,龍膽草傾向於瀉肝膽火。
3.龍膽草和黃柏均可清下焦濕熱,但龍膽草長於瀉肝膽實火,黃柏長於瀉火清虛熱。
辨認法
(1)本品橫切面:秦艽表皮細胞有時殘留,外壁較厚。皮質狹窄;外皮層的細胞呈方形,壁稍厚,有木栓;內皮層的細胞切向伸長,每個細胞被縱壁分割成若幹方形小細胞。韌皮部寬,有裂縫。形成層不明顯。木質部導管有3 ~ 10組。髓質很明顯。薄壁細胞含有細小的草酸鈣針狀晶體。
滇龍膽內皮層以外的大部分組織已經脫落。木質部導管發達,分布均勻。無髓鞘部分
粉末為黃褐色。龍膽草外皮層細胞表面呈紡錘形,每個細胞被橫壁分成若幹扁圓形小細胞。薄壁細胞含有細小的草酸鈣針狀晶體。網狀和階梯狀導管的直徑約為45 μ m
滇龍膽沒有外皮層細胞。內皮層中的細胞呈方形或長方形,平周壁的橫向紋理厚而密,有的厚達3 μ m,每個細胞被分成許多網格狀細胞,隔膜稍增厚或串珠狀。
(2)取本品粉末0份。5g,加入5ml甲醇,浸泡4-5小時,過濾,濾液濃縮至2ml左右作為供試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試驗(附錄ⅵ b),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5μl,分別點於同壹張以羧甲基纖維素鈉為粘合劑的矽膠GF254薄層板上,以乙酸乙酯-甲醇-水(20:2:1)為展開劑,第二次展開,取出,晾幹,置紫外燈下(254nm)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出現相同顏色的斑點。1.它來自經典。
3.《本草經》:龍膽草,其宿根黃白色,有十余根,牛膝狀根。幼苗筆直向上生長,有壹英尺多高。四月生的葉子薄如柳葉。莖像小竹枝。七月花開如牽牛花,花呈鐘形,藍色。冬季後結果。沒時間摘的時候,葉子沒有被霜雪雕琢,所以這種不種。
藥材來源
它是龍膽草的根和根莖。東北龍膽。三花龍膽。和滇龍膽。龍膽科的。(前三種稱為“龍膽”,後壹種稱為“龍膽”)
原點追蹤
龍膽草分布於我國東北及內蒙古、河北、陜西、新疆、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廣東、廣西等地。
龍膽草分布於我國東北及河北、山西、陜西、山東、江蘇、安徽、浙江、湖北、湖南、廣東、廣西等地。
3.龍膽草分布於東北、內蒙古、河北等地。
4.雲南龍膽分布於湖南、廣西、四川、貴州和雲南。
處方名稱
龍膽瀉肝湯
來源
《醫方集》引用《太平惠民和記局方》。
形式
龍膽草(6g)、黃芩(9g)、梔子(9g)、澤瀉(12g)、木通(9g)、車前子(9g)、當歸(8g)、生地(20g)、柴胡(10g)、甘草(6g)。
功能
瀉肝膽實火,清下焦濕熱。
療法
肝膽實火擾人,癥見頭痛、目赤、脅痛、口苦、耳聾、耳脹;或濕熱下註,癥見陰腫癢,肌肉無力多汗,小便混濁,婦女濕熱帶下。(本方常用於頑固性偏頭痛、頭部濕疹、高血壓、急性結膜炎、虹膜睫狀體炎、外耳道癤腫、鼻炎、急性黃疸型肝炎、急性膽囊炎、泌尿生殖道炎癥、急性腎盂腎炎、急性膀胱炎、尿道炎、外陰炎、睪丸炎、腹股溝淋巴結炎、急性盆腔炎、帶狀皰疹等。屬於肝經實火和濕熱。)
【主治】清熱利濕,瀉肝膽火。用於濕熱黃疸,陰腫癢,帶下,強中,濕疹瘙癢,目赤耳聾,脅痛,口苦,驚風。
使用
劑量是根據病情的嚴重程度決定的。也可制成丸劑,每次6-9g,每日2次,溫開水送服。
禁忌
本方藥物多為苦寒之品,每次內服易傷脾胃,故不宜用於脾胃虛寒、陰虛陽亢之證,或長期服用。Longchamp小鼠的LD _ (50)灌胃為460mg/kg,皮下註射超過500mg/kg,靜脈註射為250-300mg/kg。另據報道,Longchamp小鼠灌胃LD50為65438±0.3g/kg。
主要成分
含有龍膽苦苷、獐牙菜苦苷、獐牙菜苷、三氟苷、苦馬豆素、四乙酰龍膽苦苷和苦馬豆素;龍膽黃素、龍膽苦苷、龍膽苦苷、龍膽苦苷、龍膽醇、龍膽糖、β-谷甾醇等。
根含有裂環烯醚萜苷類的苦味成分:龍膽苦苷、獐牙菜苦苷、當藥苷、苦馬豆素和微量苦馬豆素;胡黃連苷的總含量可高達7.33%,而龍膽苦苷的含量可達6.34%。生物堿:龍膽苦苷A (0.05%)和龍膽黃素。
條紋龍膽
根含有裂環烯醚萜苷類的苦味成分:龍膽苦苷、獐牙菜苦苷、獐牙菜苦苷、龍膽苦苷和微量獐牙菜苦苷;胡黃連苷的總含量可達4.35%,而龍膽苦苷的含量為4.15%。
三尖龍膽
根含有裂烯酸的萜類化合物:龍膽苦苷、獐牙菜苦苷、獐牙菜苦苷和微量獐牙菜苦苷;胡黃連苷的總含量為3.95%,龍膽苦苷的含量為3.66%。還含有TCMLIBifloroside。
雲南龍膽
根中含有裂環烯醚萜苷類的苦味成分:龍符苦苷、當藥苦苷、當藥苦苷、微量龍膽苦苷和微量當藥苦苷;胡黃連苷的總含量為5.10%,龍膽苦苷的含量為5.01%。地上部分含有龍葵素、龍膽苦苷、龍膽醇和β-谷甾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