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繁殖周期長,壹年四季都可以進行種苗生產。
2.對水環境因素變化的適應能力強,易於水產養殖管理。
3.它可以離開水存活很長時間,可以作為活蝦出售。
4.抗病性強,成活率高。
5.生長快,肉質鮮美,正常密度為100天左右,體長可達12 cm。
6.對食物蛋白質要求低,餌料中的蛋白質成分只要含有25%-30%就能正常生長。
7.蝦含肉量大,加工肉率可達67%。
南美白對蝦的養殖技術和病害防治方法總結如下。
1.放養前的準備
1.1蝦池
蝦池的建設必須考慮經濟、實用、安全、操作方便等因素。南美白對蝦養殖池面積壹般為10-15畝,長方形,水深2.5-3米,底部為沙質。用厚厚的塑料薄膜鋪築池底防滲,薄膜上覆蓋約30厘米的細沙壓實,營造蝦生長的底棲生物環境,增氧機0.75千瓦/畝。該曝氣器不僅保證蝦池溶解氧充足,施肥施肥後能攪拌均勻,而且能使池水以壹定的流速形成環流,使汙水集中在池中心,為蝦的生長創造盡可能多的清潔棲息地。放苗前15天左右用生石灰50-70公斤/畝或漂白粉8公斤/畝對蝦池進行消毒。
1.2水質條件
水質直接影響對蝦的成活率、生長速度和產量。可以用“壹摸二嘗三聞四觀”的方法來判斷水的好壞。也就是用手指搓水,飽腹感強的不是好水;苦的不是好水,鹹的無味的才是好水;聞起來有魚腥味的不是好水;水中浮遊生物種類組成缺乏,水色異常(紅黑),泡沫大,顏色斑駁的水不是好水。正常海水的泡沫是白色的,泡沫越大,海水富營養化越嚴重。
養殖南美白對蝦的優質水要求水質新鮮,無汙染,溶解氧在5毫克/升以上,pH值在7.0-8.5之間,透明度在35-60厘米之間,氨氮在0.2毫克/升以下..
1.3生物餌料培養
清塘後10天左右,放苗前,註入50 cm水,施有機肥和化肥,培育基礎餌料生物。化肥為尿素3公斤/畝,過磷酸鈣0.5公斤/畝,使水色呈黃綠色或褐色,池水透明度約25-40厘米,pH值約8.0,施肥量應根據蝦池底質的肥瘦靈活控制。總之,蝦苗入池前要培養足夠的基礎餌料生物。因為基礎餌料生物適口性好,營養全面。是任何人工誘餌都無法替代的。基礎食物生物是提高成活率、增強體質、加速蝦苗生長的最重要的物質基礎。同時,食物生物尤其是浮遊植物在凈化水質、吸收水中氨氮、硫化氫等有害物質、減輕蝦病危害、穩定水質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2.合理擺放秧苗
2.1放養健康優質的蝦苗
南美白對蝦苗的規格壹般為0.8-1.0 cm。選擇幼體時,要健壯活潑,身體關節細長,大小均勻,體表清潔,肌肉飽滿,腸道飽滿,對外界刺激敏感,遊泳時有明顯的方向性(不轉圈遊泳),體透明度大(無渾濁肌肉),全身無病變(附肢完整,鞭無紅腫,鞭無泛紅)。最有效的方法是使用抗脫水試驗:從育苗池中隨機撈出若幹蝦苗,用擰幹的濕毛巾包埋,10分鐘後取出放回池中。如果蝦苗成活,就是優質苗,否則就是劣質苗。
2.2合理的放苗時間
南美白對蝦生長的最適水溫為25℃-30℃。在這個水溫範圍內養殖蝦苗,生長速度快,食量大,體格健壯,抗病能力強。如果生活在水溫低的環境中,食量少,身體弱,生長慢,養殖成活率低。因此,水溫不應低於16℃,溫差不應低於5℃。南方4-5月和北方6-7月比較適合南美白對蝦育苗。
2.3合理的放養密度
合理的養殖密度是養殖高產的保證之壹。高密度蝦池苗種密度可適當提高,壹般每畝7-8萬株,條件好的蝦池可提高到每畝1.2萬株。
3.發展管理
3.1誘餌的選擇
高養殖南美白對蝦以人工配合飼料投餵為主,不適宜投餵冰鮮餌料,因為南美白對蝦水溫高,冰鮮餌料在水中容易變質,提取物多,嚴重汙染水質。飼料的顆粒大小也要根據蝦的不同生長階段來選擇。太小或太大的顆粒都會造成不必要的浪費。培養前期用0.05-0.5 mm的飼料,培養中期用0.5-1.5 mm,培養後期用1.5-2.0 mm。
3.2下料方法
由於高養殖南美白對蝦密度大,必須在放苗當天或次日開始投餵,否則會抑制後期生長。投餌時要做到:次數少,勤投餌,少投餌;腐敗餌料不投餵;傍晚後、早晨前多餵食,中午陽光充足時少餵食;投餵1.5小時後,蝦的空胃率高(30%以上)時,應適當多投餵;水溫過低(15℃以下)或過高(32℃以上)時少餵;天氣不好的時候少餵;對蝦大量蛻皮時少餵,第二天多餵;池塘中的競爭生物(斑節對蝦)多次投餵較少;水質好的時候多投餵,水質不好的時候少投餵;當蝦出現浮頭時,少餵或不餵。
3.3池塘管理
應定期使用水質消毒劑並在池塘中投放合適的菌種,主要包括消毒劑、沸石粉、生石灰和光合細菌。
3.4日常觀察
要每天早、中、晚巡視池塘,觀察水質變化和測量各種水質因子,檢查蝦類活動和攝食情況,堅持測量蝦類體長、體重並做好原始記錄,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收獲
應該根據大蝦的生長情況,市場情況,水溫的變化以及最近的天氣情況。
5.疾病控制
在南美白對蝦養殖中,應貫徹“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原則,做到疾病先防後治。從池塘、水質、魚苗、餌料和日常管理等方面。,疾病是可以預防的。放苗前做好清池消毒工作,放苗後定期消毒水。幼苗30天後消毒壹次,以後每15-20天消毒壹次。大蒜素、維生素C、恩諾沙星等。定期添加到飼料中,以增強對蝦的抗病能力。壹旦發現蝦病,應立即查明病因,對癥下藥。目前,南美白對蝦在養殖過程中的疾病主要有營養性疾病、寄生蟲病、細菌性疾病和病毒性疾病。
5.1營養性疾病
5.1.1黑鰓病
通常是水質惡化,飼料中缺乏維生素C引起的。其癥狀是鰓組織變黑,鰓絲萎縮和糜爛。全塘可噴灑0.8mg/l臭氧化合物,飼料中可添加0.2穩定維生素C,7-10天。
5.1.2軟殼病
其原因是由於投餵和水分交換不足,池塘水pH值升高和有機物減少,水中形成不溶性磷酸鈣沈澱,對蝦無法利用磷。癥狀是蝦殼變軟,體色變淡,蝦因脫殼困難而死亡。防治時可適當增加換水量,改善養殖用水水質,飼料中可添加0.5-0.8毫克/升的磷酸二銨和0.5-1.0毫克/升的硝化細菌或0.5%-1.0%的磷酸二氫鈣,連續投餵5-7天。
5.2寄生蟲病
5.2.1纖毛病
病因是鐘形蟲、收斂蟲、簡單蟲或累枝蟲等寄生所致。癥狀是蝦的鰓、體表和附肢上出現壹層黑絲絨,鰓變黑,病蝦呼吸困難。防治:(1)慈廉凈可以1.2mg/l全池噴灑,10天後再噴灑壹次。(2)全池撒硫酸鋅3-4mg/l,5天後再撒壹次。(3)以上兩種藥用完後,全池噴灑0.2mg/l二溴海因。(4)如纖毛蟲多,可撒1.2mg/l螯合銅壹次。
5.3細菌性疾病
5.3.1腸炎
病原體是各種桿狀細菌。體長3-6cm的蝦容易得這種病。病蝦肌肉白凈,腸粗,外表黝黑。解剖後發現腸內沒有食物。腸壁上有大量黑素細胞沈積,使腸壁變黑,部分腸壁出現糜爛,多數病蝦中腸腫脹。防治措施:(1)每100kg餌料添加100g復方呋喃唑酮,連續投餵5-7天,嚴重者可使用2次。(2)全塘噴灑0.5毫克/升溴氯海因或0.2毫克/升二溴海因,同時投餵二酰甲喹,添加量為每公斤飼料1g,連續投餵4-5天。
5.3.2紅腿病
病原體是副溶血弧菌、鰻弧菌和溶藻弧菌。病蝦的附肢變紅,尤其是遊動的肢體。頭胸甲鰓區淡黃色,血淋巴稀薄,凝固緩慢或不凝固。病蝦在水面上緩慢遊動或旋轉或垂直遊動。防治措施:全池噴灑0.6-0.8mg/l的二氯海因。同時口服環丙沙星,添加量為每公斤飼料0.3g,連續飼餵3-5天。
5.4病毒性疾病
5.4.1紅細胞增多癥(也稱為陶拉綜合征)
病原體是TSV病毒。病蝦不吃,肝胰腺變腫變白。體表色素擴散,尾和腳發紅。表皮、鰓、附肢和腸道通常有壞死性損傷。幼蝦壹般急性死亡,成蝦壹般緩慢死亡。防治措施:(1)兩天後全塘噴灑0.2-0.3mg/l二溴海因,然後全塘噴灑0.2mg/l枯草芽孢桿菌、2mg/l光合細菌、20mg/l沸石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