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山龍,別名穿龍薯蕷、野山藥、串地龍、地龍骨、雞骨頭、龍萆。多年生纏繞草質藤本,根莖橫走,栓皮呈片狀脫落,斷面黃色。莖左旋無毛。葉互生掌狀心形,變化較大,全緣。花單性異株,穗狀花序腋生;雄花無柄,花被6裂,雄蕊6;雌花常單生,花被6裂。蒴果倒卵狀橢圓形,有3寬翅。種子每室2枚,生於每室的基部,四周有不等寬的薄膜狀翅。花期6~8月,果期8~10月。生於山坡林邊、灌木林下及溝邊,主產遼寧、吉林、黑龍江、河北、內蒙古、山西、陜西。作藥物為其根莖,有舒筋活絡,祛風止痛之功效。穿龍薯蕷,多年生纏繞草本,長達5m。根莖橫生,圓柱形,木穿山龍 質,多分枝,栓皮層顯著剝離。莖左旋,圓柱形,近無毛。單葉互生;葉長10-20cm;葉片掌狀心形,變化較大,莖基部葉長10-15cm,寬9-13cm,邊緣作不等大的三角狀淺裂、中裂或深裂,先端葉片小,近於全緣,葉表面黃綠色,有光澤,無毛或有稀疏的白色細柔毛,尤以脈上較密。花單性,雌雄異株。雄花序為腋生的穗狀花序,花序基部常由2-4朵集成小傘狀,花序頂端常為單花;苞片披針形,先端漸尖,短於花被;花被碟形,6裂,裂片先端鈍圓;雄蕊6,著生於花被裂片的中央,花藥內向。雌花序穗狀,單生;花被6裂,裂片披針形;雌蕊柱頭3裂,裂片再2裂。蒴果成熟後枯黃色,三棱形,先端凹入,基部近圓形,每棱翅狀,大小不壹,壹般長約2cm,寬約1.5cm。種子每室2,有時僅1顆發育,著生於中軸基部,四周有不等的薄膜狀翅,上方呈長方形,長約比寬大2倍。花期6-8月。柴黃姜,本亞種與穿龍薯蕷十分相似,主要區別在於:植株較粗壯,根莖沒有剝落的栓皮,花多少有柄,葉片有較多小刺毛。花期6-8月,果期8-10月。穿山龍常生於山腰的河谷兩側半陰半陽的山坡灌木叢中種稀疏雜木林內及林緣,而在山脊路旁及亂石覆蓋的灌木叢中較少,喜肥沃、疏松、濕潤、腐殖較深厚的黃礫壤土和黑礫壤上,適應性強,耐嚴寒,耐旱性極強,適宜生長濕度為12℃-25℃。對於土壤要求不嚴,常分布在海拔100米-1700米,集中在300米-900米間。播種期以冬季播最好,出苗率高,其次為春播4月上旬,床播,將種子均勻的播床面上,覆土1.5-2厘米後稍加鎮壓,復草、澆水,保持土壤濕潤,春播25天左右可出苗。培育壹年,翌年春按行株距40厘米×30厘米或50×30厘米移栽。開溝10厘米深。每畝5000-6000株左右。
1.鎮咳作用:小鼠口服總皂甙、水溶性或水不溶穿山龍飲片性皂甙、分子篩 l號(乙醇回流濃縮液加乙醚即有析出物沈下,析出物的水溶液濃縮後通過分子篩,先後得分子篩 l號和2號)或腹腔註射煎劑,都有明顯的止咳作用(氨水噴霧引咳法)。薯蕷皂甙元無效。鎮咳有效部分主要在極性最強的部分,此外甾體皂甙在較大劑量時也有效。
2.祛痰作用:小鼠口服總皂甙、水不溶性皂甙、分子篩 l號或腹腔註射煎劑均有顯著的祛痰作用(酚紅法),水溶性皂甙效果不顯著。主要有效成分是甾體皂甙類。
3.平喘作用:豚鼠口服分子篩 l號有平喘作用(組織胺噴霧法),分子篩2號及薯蕷皂甙元均無效。煎劑對組織胺或乙酰膽堿噴霧引起的支氣管痙攣都有預防作用。平喘有效成分在極性最強的部分及甾體皂甙,但均需較大劑量方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