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物質(mineral),是地殼中自然存在的化合物或天然元素。又稱無機鹽,是人體內無機物的總稱。是構成人體組織和維持正常生理功能必需的各種元素的總稱,是人體必需的七大營養素之壹。
礦物質和維生素壹樣,是人體必必需的元素,礦物質是無法自身產生、合成的,每天礦物質的攝取量也是基本確定的,但隨年齡、性別、身體狀況、環境、工作狀況等因素有所不同。
人體中含有的各種元素,除了碳、氧、氫、氮等主要以有機物的形式存在以外,其余的60多種元素統稱為礦物質(也叫無機鹽)。其中25種為人體營養所必 需。鈣、鎂、鉀、鈉、磷、硫、氯7種元素含量較多,約占礦物質總量的 60%~80%,稱為宏量元素。其他元素如鐵、銅、碘、鋅、錳、鉬、鈷、鉻、錫、釩、矽、鎳、氟、硒***14種,存在數量極少,在機體內含量少於 0. 005%,被稱為微量元素。
種類與特點
雖然礦物質在人體內的總量不及體重的5%,也不能提供能量,可是它們在體內不能自行合成,必須由外界環境供給,並且在人體組織的生理作用中發揮重要的功能。礦物質是構成機體組織的重要原料,如鈣、磷、鎂是構成骨骼、牙齒的主 要原料。礦物質也是維持機體酸堿平衡和正常滲透壓的必要條件。人體內有些特殊的生理物質如血液中的血紅蛋白、甲狀腺素等需要鐵、碘的參與才能合成。
在人體的新陳代謝過程中,每天都有壹定數量的礦物質通過糞 便、尿液、汗液、頭發等途徑排出體外,因此必須通過飲食予以補充。 但是,由於某些微量元素在體內的生理作用劑量與中毒劑量非常接 近,因此過量攝入不但無益反而有害。
根據無機鹽在食物中的分布以及吸收情況,在我國人群中比較容易缺乏的礦物質有鈣、鐵、鋅。如果在特殊的地理環境和特殊生 理條件下,也存在碘、氟、砸、鉻等缺乏的可能。
種類
人體重量:96%是有機物和水分,4%為無機元素組成。人體內約有50多種礦物質在這些無機元素中,已發現有20種左右元素是構成人體組織、維持生理功能、生化代謝所必需的,除C、H、O、N主要以有機化合物形式存在外,其余稱為無機鹽或礦物質。大致可分為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兩大類。
人體必須的礦物質有鈣、磷、鎂、鉀、鈉、硫、氯7種,其含量占人體0.01%以上或膳食攝入量大於100mg/d,被稱為常量元素。而鐵、鋅、銅、鈷、鉬、硒、碘、鉻8種為必需的微量元素。微量元素是指其含量占人體0.01%以下或膳食攝入量小於100mg/d的礦物質。還有錳、矽、鎳、硼和釩5種是人體可能必需的微量元素;還有壹些微量元素有潛在毒性,壹旦攝入過量可能對人體造成病變或損傷,但在低劑量下對人體又是可能的必需微量元素,這些微量元素主要有:氟、鉛、汞、鋁、砷、錫、鋰和鎘等。但無論哪種元素,和人體所需的三大營養素:碳水化合物、脂類和蛋白質相比,都是非常少量的。
特點
1、體內不能合成,必須從食物和飲用水中攝取;
2、礦物質在體內組織器官中的分布不均勻;
3、礦物質元素相互之間存在協同或拮抗效應;
4、部分礦物質需要量很少,生理需要量與中毒劑量的範圍較窄,過量攝入易引起中毒。
生理功能
1.構成機體組織的重要成份:鈣、磷、鎂——骨骼、牙齒。缺乏鈣、鎂、磷、錳、銅,可能引起骨骼或牙齒不堅固。
2.為多種酶的活化劑、輔因子或組成成份:鈣——凝血酶的活化劑、鋅——多種酶的組成成份。
3.某些具有特殊生理功能物質的組成部分:碘--甲狀腺素、鐵--血紅蛋白
4.維持機體的酸堿平衡及組織細胞滲透壓:酸性(氯、硫、磷)和堿性(鉀、鈉、鎂)無機鹽適當配合,加上重碳酸鹽和蛋白質的緩沖作用,維持著機體的酸堿平衡;無機鹽與蛋白質壹起維持組織細胞的滲透壓;缺乏鐵、鈉、碘、磷可能會引起疲勞等。
5.維持神經肌肉興奮性和細胞膜的通透性:鉀、鈉、鈣、鎂是維持神經肌肉興奮性和細胞膜通透性的必要條件。
人體內礦物質不足可能出現許多癥狀。
6.礦物質如果攝取過多,容易引起過剩癥及中毒。所以壹定要註意礦物質的適量攝取。
作用
各種礦物質在人體新陳代謝過程中,每天都有壹定量隨各種途徑,如糞、尿、汗、頭發、指甲、皮膚及黏膜的脫落排出體外。因此,必須通過飲食補充。由於某些無機元素在體內,其生理作用劑量帶與毒性劑量帶距離較小,故過量攝入不僅無益反而有害,特別要註意用量不宜過大。根據礦物質在食物中的分布及其吸收、人體需要特點,在我國人群中比較容易缺乏的有鈣、鐵、鋅。在特殊地理環境或其他特殊條件下,也可能有碘、硒及其他元素的缺乏問題。
礦物質和酶結合,幫助代謝。酶是新代謝過程中不可缺少的蛋白質,而使酶活化的是礦物質。如果礦物質不足,酶就無法正常工作,代謝活動就隨之停止。
礦物質在人體內不能自行合成,必須通過膳食進行補充。在我國居民膳食中較易缺乏的礦物質主要有:
鈣、鐵、鋅、碘、硒。
對人體:
鉀在人體內的主要作用是維持酸堿平衡,參與能量代謝以及維持神經肌肉的正常功能。當體內缺鉀時,會造成全身無力、疲乏、心跳減弱、頭昏眼花,嚴重缺鉀還會導致呼吸肌麻痹死亡。此外,低鉀會使胃腸蠕動減慢,導致腸麻痹,加重厭食,出現惡心、嘔吐、腹脹等癥狀。太多的鹽與太少的鉀會造成緊張與肌肉疲勞(現代的精鹽已很少很少含有鉀、鎂等礦物質了,只是純粹的氯化納)。臨床醫學資料還證明,中暑者均有血鉀降低現象。
● 鉀與血壓的關系 很多科學家提出了不同的機制來解釋鉀的降血壓的作用。這些機制包括:直接促使尿鈉排泄的作用,抑制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和交感神經系統對血管舒緩素和二十碳烷酸的作用,改善壓力感受器的功能,直接影響周圍血管的阻力等。
● 鉀參與能量代謝 在能量的新陳代謝過程中,人體不斷地消耗鉀。若鉀的含量過低,不及時補充,會使細胞的滲透壓瓦解。
如果鉀供應不足,不能滿足心血管所需,會發生什麽情形呢?肌肉會強烈地抗拒釋放鉀,從而導致心肌或血管平滑肌運動無力。如果鉀離子缺乏的情形加劇,同時機體又繼續食用含高脂肪、高蛋白而少礦物質的酸性食物,則血管裏的膽固醇及廢物會堆積起來,從而造成疾病。中老年人的心臟病,如冠狀動脈栓塞,常發生在飲食過量,同時受到多種壓力的人身上。壓力本身就會消耗大量的鉀。而麥綠素因含大量的鉀離子而有助於改變這些情況,防止心臟病的發生。
● 鉀與機體疲勞 鉀缺乏的先兆是常常感到疲倦。由於壓力,或過分使用腦力和體力而帶來的疲勞,與因睡眠不足而引起的疲勞,雖然它們在新陳代謝上機制不同,但它們對鈉的增加與鉀的減少都有相同的結果。
對頭發
頭發是人體很重要的壹部分。
(1)礦物質以鐵、鈣、鎂、鋅元素最重要,它具有改善頭發組織,增強頭發彈性和光澤的功用。
(2)頭發具有光澤是由於甲狀腺荷爾蒙的分泌作用,如果常吃含有豐富碘質的海藻類食品,能使頭發得到充分滋潤。碘是水溶性元素,在海水中生長的海藻類含有極豐富的碘,多吃海帶能增加頭發的光澤。
資料來源:網頁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