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印度西南岸喀拉拉邦最大的海港城市,1503年曾被葡萄牙占領,是歐洲在印度次大陸的第壹處殖民地,隨後又被荷蘭和英國殖民者占領過,那些融合中世紀葡萄牙、荷蘭和英國鄉村風格的建築,讓人有種置身歐洲小鎮的錯覺。
傍晚時分抵達科欽堡Brunton Boatyard布倫頓船塢酒店,迎接我們的是壹頓燭光晚餐。
精致的餐具、講究的擺盤、養眼的服務員和食客,壹切都超乎預期地美好。
初到科欽的我,壹眼愛上這裏。
酒店由維多利亞式船廠改建而成,坐擁科欽港。
大堂、庭院,陽光通透,寧靜怡人。
房間面朝大海,100多年歷史的老宅子,家具陳設散發著老派的優雅氣質。
衛浴間,寬敞整潔,洗漱用品,壹應俱全。
落地窗邊,小小的迷妳吧,備有不同口味的印度紅茶,泡壹杯茶,看書或看輪渡往來,這樣的度假時光,感嘆下歲月靜好,並不矯情。
早餐餐廳,同樣氣氛曼妙。
每人壹份菜單,服務員壹對壹點餐,有西式套餐和印度餐可隨意選擇,坐在靠窗的角落,窗外碧海藍天,窗內溫馨明亮。
吃完早餐出門轉悠,發現科欽街頭,開在殖民地風格百年老建築裏的好品位酒店和餐廳實在太多。
午餐在仙達利港酒店Xandari harbour用餐。
餐桌擺在海邊。
就著無敵海景,吃加了印度香料的牛排和甜點,別有滋味。
晚餐去Cochin Club,遇到在科欽工作的幾個中國帥哥,主動過來打招呼,知道這裏有中餐,點了小籠包、宮保雞丁、魚香肉絲、炒花飯等中式特色招牌,沒想到味道非常正宗,被我們壹掃而空。
說來,科欽和中國倒很有淵源,我住的酒店旁邊就是科欽標誌性景點——中國漁網,當年鄭和下西洋將中國漁網帶入科欽,當地人延用至今。
漁民捕撈上來的成果,就地在路邊攤售賣,成為科欽壹道獨特的風景線。
從每壹個魚攤路過,攤主都會拿起手中的魚鮮,向我們展示,配合拍照,相當熱情。
沿著漁市長長的阿拉伯海海岸線散步,壹路風光迷人。
離中國漁網不遠處的聖科魯茲天主教堂(Santa Cruz Basilica),是科欽另壹處知名地標,由葡萄牙人16世紀建立,印度最精美的教堂之壹。
教堂內部拱頂為全木結構,浮雕彩繪色彩復古華麗。
兩個哥特式尖塔,高高地伸向藍天,擡頭看仿佛明信片般的畫面。
科欽與聖科魯茲天主教堂齊名的,還有聖法蘭西斯教堂(St.Francis Church),這是印度由歐洲人修建的最古老的教堂,規模不大,內部裝飾質樸素雅,1524年逝於科欽的葡萄牙探險家達伽馬(Vasco da Gama ),在這裏長眠14年,後被移回裏斯本,現在教堂還留有他的墓碑。
教堂外巡邏的警察,酷酷地站在街邊,看到我們的鏡頭,立即露出友善的微笑。
走在科欽街頭,時不時會碰到可愛的當地人,無論男女老少,都非常上鏡,且樂意被拍。
不管是不是攝影愛好者,科欽自帶美顏模式,隨手拍都是大片,夠在朋友圈曬半年。
科欽也是壹座兼收並蓄的文化古城,曾經是印度香料貿易中心,大航海時代來自東方的香料和喀拉拉邦盛產的胡椒、小豆蔻、肉桂、丁香、姜黃等,就是從這裏源源不斷地運向歐洲。
如今科欽的商業街,仍然挨家挨戶都是香料店。
我們在科欽,還看了壹場別開生面的卡塔卡利舞(Kathakali)演出。在印度語裏,“卡塔”意為故事,“卡利”意為表演。
這種源自喀拉拉邦的傳統宗教舞蹈,舞者濃墨重彩的妝容,和豐富的面部表情,會讓人聯想到中國京劇,不同的是,卡塔卡利舞默劇成分更多,劇情全靠演員眼神、表情和手指部位的細微動作來演繹,喜怒哀樂,惟妙惟肖。
此刻想來,依然回味無窮。
Tips:
1.飛印度航班選擇
目前內地城市飛印度的直航並不多,我往返乘坐的國泰及港龍航空公務艙,在香港中轉,去程武漢—香港—德裏,回程金奈—香港—武漢。從新德裏轉機3個半小時可達科欽。
國泰航空有6條自香港直飛印度的航線,分別是德裏、孟買、金奈、海德拉巴、班加羅爾和加爾各答,從內地23個城市出發,可乘國泰及港龍航空飛香港中轉印度,始發時,即可取得聯程登機牌,行李直掛最終目的地,在香港無需辦理任何手續。
依國泰航空最新行李政策,所有客艙級別的乘客,可獲增十公斤的托運行李。即經濟艙乘客可托運最多兩件行李,總重量30公斤;公務艙乘客可托運最多兩件行李,總重量40公斤;頭等艙乘客可托運最多三件行李,總重量50公斤。去印度必買的圍巾、香料、茶葉等,都可以放開買買買。
2.如何申請旅遊簽證
去印度自由行,可在網上申請電子簽證,流程非常簡單便捷,只需按要求提供護照首頁復印件、電子相片、申請表即可,壹般3個工作日就能出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