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包子是漢於1914年創制的,是當時成都禦龍園的主要品種。當時店裏的“南蝦包子”因用料考究、制作精細、皮薄沫松、餡足、入口化渣,被稱為“成都小吃的上品”。後來,兒子韓文華繼承繼父的生意,將店鋪改名為“韓包子”。近90年來,韓國小籠包壹直保持著自己的風格和品質。1990 12被成都人評為“成都名小吃”。
十八、麻婆豆腐
材料:豆腐10兩(約400克),牛肉末,青蒜苗。豆豉、豆瓣、辣椒粉、花椒粉、鹽、醬油都合適。
方法:由嫩豆腐和碎牛肉制成。菜色鮮紅,豆腐嫩白,麻、辣、鮮、辣、嫩、紮(指整個形狀)、脆(指牛肉末)。選擇石膏豆腐,切成方塊,放入碗中,用開水沖去澀味。用植物油將炒鍋加熱至六成熱。將牛肉末翻炒至黃色。加鹽、豆豉、辣椒粉、郫縣豆瓣,加入鮮肉湯,放入豆腐,中火翻炒至豆腐入味。加入青蒜芽節和醬油,煮壹會兒,汁變濃。汁濃而亮時,放入碗中,撒上花椒粉。
十九。丹丹面館
擔擔面是成都著名的小吃。將面粉搟成面條,煮熟,舀入炒好的豬肉粉。煮出來的面條很細,鹵汁酥香,鹹鹹微辣,香氣撲鼻,非常入味。這道菜在四川廣為流傳,常被作為宴席小吃。
原料:圓面500克,辣椒油50克,醬油50克,蔥50克,芝麻醬35克,味精2.5克,川菜100克,熔化豬油20克,香油20克。
烹飪方法:將川菜略洗,分別將其和蔥切成細粉,分5碗裝,再將其他調料裝在每碗中備用;把鍋裏的水燒開,把鍋裏的面煮好分碗吃。
這壹帶最有名的是擔擔面,自貢壹個叫陳寶寶的攤販,1841創立的。它最初是因背著擔子沿街叫賣而得名的。以前在成都走街串巷的擔擔面,都是用壹個銅鍋隔出兩個隔間,壹個用來煮面,壹個用來燉雞或者蹄子。目前重慶、成都、自貢等地的擔擔面大部分都改為門店經營,但仍保持原有特色,尤其是成都的擔擔面。
二十、芙蓉絨層層酥
原料:面粉、豬脂肪(略凍)、蓮蓉餡、白糖粉、清水、精煉油、胭脂紅食用色素、水果罐頭。
系統:
1.餡的形成:蓮蓉餡揉成均勻的丸子,胭脂糖用糖粉和食用紅制成。
2.面團準備:150g面粉加入豬脂肪,在案板上揉成酥脆的面團;300g面粉加入50g豬脂和100g清水,在案板上調成油水面團。
3.制作成型:將油水面包放入酥皮面中,酥皮成酥面團,揉成圓條,餵入均勻的圓餅坯中,壓成圓皮,分別包裹在餡心中,揉成圓餅形狀,靜置約65,438+05分鐘。當餅坯變硬後,用刀片在餅坯邊緣向餡料中心均勻劃壹圈。
4.成熟:將精制油放入平底鍋中小火上,燒至60度左右,然後依次放入餅坯,煎至上浮、漂浮、成熟。
5.菜肴:分別用水果裝飾,去掉胭脂糖。
特點:酥層次分明,口感綿軟,口感甜潤。最適合配甜湯吃。
二十壹、涼粉
四川涼粉分為白涼粉和黃涼粉,可以涼拌也可以熱食。調料不壹樣。原料也不壹樣。白涼粉就是川北涼粉,黃涼粉也叫米豆腐,是用豌豆做的。
二十二,搗碎
酒釀色澤清亮,汁白,香甜。具有補氣生血、活絡通絡、潤肺的作用,夏季還有清熱解暑的作用。在四川,人們用鍋盔(壹種白面餅)、油條、糯米粉和雞蛋煮土豆泥。夏天用清水煮,加糖。冷卻後,可以加入冰塊制成冷飲。在很多川菜中,醪糟也是必不可少的調味品。
二十三、牛奶湯面和施舍雞
牛奶面湯因面湯像牛奶而得名。店主前壹天晚上把豬骨頭和雞骨頭放進鍋裏,用小火煮到早上,湯變白了,鹹鹹的,乳白色的。此時掀開蓋子,香味就會撲鼻而來。用這種奶湯煮面,配雞絲和酸菜肉絲,味道非常鮮美。
邛崍的布施雞也可以叫辣雞片。因為以前是裝在圓錐形的陶碗裏賣,所以人們習慣叫它施舍雞。它挑選當地的公雞,宰殺,去毛,剖腹煮熟,然後撈起曬幹,再去骨去頭,用鋒利的刀片做成均勻的薄片,整齊地放在盆裏或大盤子裏,再淋上混合了紅辣椒、炒芝麻、胡椒面、豆油、味精、香料、汁液的調料,讓人垂涎欲滴。因為調料配方的不同,布施雞的味道也大不相同。據當地人說,有些是祖傳秘方。
這裏最好的吃法是奶湯面配苦行僧雞。挑壹個奶湯面香,放壹塊好吃的苦行僧雞肉在裏面。它讓妳又暖又脆,食欲頓時大開。真的很奇妙。即使在寒冷的冬天,它也會讓妳感到溫暖和舒適。
二十四、豬嘴
瀘州竹子壩因其選料考究、制作精細、品質優良,以其融、香、糯、軟、不粘的獨特風格,成為瀘州著名小吃之壹。瀘州豬排分為鹹餡和甜餡。鹹餡以鮮豬肉、冬筍、香蔥、味精、精鹽為原料;甜餡由白糖、剩油、橙紅、桂花糖或玫瑰糖、芝麻等制成。餡的原料是80%熟糯米和20%大米,磨成漿,掛幹。剛蒸好的豬排潔白有光澤,像煮熟的豬,故名。
25.巴荒
瀘州巴荒色澤金黃,香氣濃郁,味道香甜。其獨特之處在於包裝材料為梁,而的香味則來自梁所含的芳香油。剛剛蒸過的巴荒散發著清香。冷卻後可以切片油炸,也可以放入沸水中煮,有壹種特殊的風味。
二十六、白蛋糕
瀘州白餅是用熟飯、白糖、桂花、豬油做成的,還有壹種食物叫白餅,就是白糖年糕。看起來像杯口,形狀像飛碟,中間會有壹個小紅點。街上賣新鮮的白蛋糕。熱氣騰騰的白餅散發著米香,總是裝在嶄新的竹籃裏,視覺、嗅覺、味覺都是享受。
以風味小吃聞名的瀘州白餅,最早產於公元1920年代的三義園白餅店。它在巴蜀以其美、嫩、香、甜、爽而聞名,成為老少皆宜的早餐佳品,有些還在宴席上作為“過中”小吃。白蛋糕的名字由來已久。瀘州白餅是以精米、白糖、桂花糖、豬油經提糖制成,故名桂花豬油提糖白餅。瀘州白餅以其美、嫩、香、甜、爽而聞名於四川。剛出籠的白蛋糕,潔白潤澤,香氣誘人,誘人食欲。
二十七、桂圓包子
雪白的特制精粉,發酵後加入白糖和豬油揉勻,制成手感如緞的包子皮;買了前腿夾住的豬肉,不用圍巾剁成肉末,加各種調料,倒入燉雞汁;攪拌成香噴噴的肉餡。為了讓肉更鮮美,入口化渣,加入慈菇。